司马家族西晋王朝由晋武帝开国,他尊其爷爷司马懿为晋宣帝。司马懿共活了72岁,一生辅佐过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主子,也为司马家族在朝中打下雄厚的官基。这为司马取代曹魏,做了最好的铺垫。司马皇帝的家世也十分出彩。司马家的先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帝高阳的儿子重黎。司马家无论夏朝、周朝和汉朝,都在朝廷为官,东汉时京兆尹司马防便是司马懿的父亲。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当了丞相,硬请司马懿出山。《晋书·宣帝纪》记载: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意思说,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如果再推脱,就绑了来。听了使者传达的曹操的这句强硬的话,司马懿怕了,软了,前来就职。曹操很快就将他提升到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之后司马懿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臣,是重臣中的重臣。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辅佐了四朝主子且为司马家族在朝廷打下了稳固官基的司马懿去世。去世前,他还做了最后的一件大事:史称“高平陵之变”。当时曹操的孙子魏明帝也去世了,临去世前,他下诏让司马懿与大将军、曹操的侄孙曹爽一起辅佐八岁的齐王曹芳登基,史称魏少帝。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但不久,曹爽专权,架空了司马懿。司马懿便称病不再上朝,在家中暗地里策划反曹爽对策。曹爽怕司马懿装病,让就要上任荆州刺史的李胜去刺探情况。李胜在司马懿府上看到的情况是,两个侍婢扶着司马懿他还站不稳,要拿件衣服,还掉在了地上。一会儿喊口渴,侍婢端上粥来,他便喝得满嘴满前襟都是。他还语无伦次地问三答四,指东答西。李胜回来便向曹爽汇报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晋书·宣帝纪》)。”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而司马懿则让长子司马师偷偷地散养了三千死士。曹爽麻痹了,也露出了破绽。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春正月,魏少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好无戒备地随同出行。抓住曹爽党羽均离京之际,司马懿让长子司马师召集起分散的死士,组成一队军容很整齐的兵马,迅速控制了京城各要害。他自己也率一队旧部兵马,直奔宫中。经过曹爽府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欲箭射司马懿,但司马懿吉人自有天助的是,曹爽的另一个部将孙谦拉着严世登的胳膊阻止他说:“今天这事还不一定谁输谁赢呢,我们还是观望一下再说吧(《晋书·宣帝纪》)。”严世登要射,孙谦阻止,这样一连三次,司马懿已带着队伍过去了。司马懿来到后宫,找到永宁太后,历数曹爽对魏少帝的危害和不良行径,要求永宁太后作主,废掉曹爽兄弟。面对大军压境的局面,永宁太后已无话可说,只能照司马懿的意思下诏。司马懿马上奉太后诏让自己的人掌握各兵营。之后司马懿率兵出城去迎天子。司马懿兵驻洛水浮桥,派人送了一份奏章给魏少帝。奏章历数曹爽的不是,表明自己奉迎皇帝的本意。在曹爽派人来打探情况时,司马懿指着洛水起誓,称曹爽只要带帝归来,只罢他官,但给他富贵。《晋书·宣帝纪》记载说,曹爽听回去的人汇报了这话,便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司马懿只想夺我的权力罢了,我还可能保有个侯爵,老来还能当个富翁)。”于是曹爽请魏少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然后随皇帝回了京城。曹爽兄弟一回府里,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不久,司马懿违背自己誓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已成定局。“高平陵之变”,奠定了司马在朝廷牢不可破的最高权力。魏帝只能全力依靠司马懿了。“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司马懿在做完了生平最后这件大事后,安然去世。司马懿之后是其大儿子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他在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时病死途中。之后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以大将军专揽国政,阴谋代魏。甘露五年,当时的魏帝曹髦见司马昭日益专横,自己又无可奈何,便私下里写《潜龙》诗一首,表述自己内心的愤懑和伤心:“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司马昭知道了这首诗后,当即在朝廷上斥责曹髦说,我司马家对朝廷世有大恩,你如何将我们比作泥鳅、鳝鱼呢?你是不是想效法曹芳呢(注:曹芳因“衣带诏”被司马师废掉。曹芳被废后,司马师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受其一气,魏帝曹髦回来,破釜沉舟般要与司马昭一拼。他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大臣密谋对策,并说了那句留在历史上的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说,我这样下去是死,反抗一下也是死,但也许还能活。说罢,曹髦拔出宝剑,登上马车,带领宫中侍卫、奴仆等三百多人去进攻司马昭的府第。 途中,遇到司马昭的亲信、太尉贾充带着数千卫兵迎面过来。其实贾充本不是为曹髦而来的,仅是巧遇而已。但曹髦颇沉不住气,以为他们是专来杀自己的,便挺身而出,高声喊道:“我是天子,你们想弑君吗?”贾充的卫兵不知就里,纷纷退让两旁。但贾充顿时感觉到魏帝的意图了,他马上对士兵们大声喝道:“司马公养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之事啊!大家杀呀!”卫兵们听他一喝,便挥戈上前,将魏帝曹髦当场杀死。魏帝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灭了蜀国,自封晋公、晋王。但未来得及登基,于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去世。开国埋下祸根的诏令这时,司马昭大儿子司马炎承担起了开国的责任。但细算起来,晋国的亡国的祸根,也由他在开国时种下的。司马炎(公元236年—290年),字安世,为司马昭长子。他本来是当不上开国皇帝的。原因是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无子,司马昭与哥哥感情很好,就将自己的幼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哥哥,意为接哥哥的班可以做开国皇帝。不料哥哥早逝,他接了哥哥的班执掌了大权,司马昭总感到这个江山应当是哥哥的,所以自己病重时就想让自己的幼子、也就是哥哥的儿子司马攸当晋王太子,将来出来执政,而不是让自己的大儿子司马炎来当晋王太子。但重臣一片反对声,尤其是贾充力主立长子最为安定。因此司马炎于公元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是为晋武帝,定国都洛阳。晋武帝并不因司马家是世袭的官僚人家就执政能力很强,相反,他不但在开国之际就埋下了“八王之乱”的祸根,而且大大张扬了纨绔子弟的习气,变成了一个荒淫之君、腐败之君。晋武帝可书一笔的历史功绩便是伐吴,最终统一了中国。统一后,晋武帝下达的第一个诏令是裁军,大郡设武吏百人,小郡仅五十人。他想的是不再让人有可能利用地方武装来反对中央。但没想到的是,没有了地方军,一旦地方有动乱,郡县无力处置,最后会酿成大动乱来。第二个诏令是清查户口、田地,“驱民归农”。此举目的是增加农业生产,增加朝廷的收入。如果说这两个诏令还有点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的话,那接下来的两个诏令就体现出了晋武帝的荒淫和无知。他下诏像刘邦那样分封同姓王。他开始分封二十七人为王,后增加到五十七人。在这些封国里,王位可以继承,军队可以自养,税赋可以自定。晋武帝的目的是,一旦王朝有事,司马家在封国的亲戚们就可以来救驾。如有外族入侵,封国也可在前面抵挡,拱卫京城。但这样一来,他是给“八王之乱”打下了伏笔。晋武帝还有一个诏令是全国选秀。晋武帝灭了东吴,将吴主孙皓后宫中五千佳丽一并归入自己的宫中供自己享用。之后他下诏全国选秀,采配公卿以下女子以备六宫,并规定在全国选秀完成前,任何人不许嫁娶。由此他再得到五千女子。这样,晋武帝后宫有万余佳丽,多得他自己也不知道享用哪个好。每天晚上,他便乘着羊车任意行走,走到哪里,羊车停到哪里,他就在哪里过夜。后宫女子们为求宠幸,争相在门口种竹,在台阶处洒盐,以便让羊走到时啃叶食盐而不行,以图皇帝留宿。上行下效。皇帝如此荒淫腐败,大臣们中间马上也风靡起斗富的腐败风气。当时最有名的当是石崇与晋武帝舅舅王恺的斗富。石崇(公元249年~300年),字季伦,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生于青州,小名齐奴,为西晋文学家。王恺,字君夫,晋代东海郡郯地(今山东郯城)人,名儒王肃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官至龙骧将军、骁骑将军。石崇的有钱来自于其罪恶的原始积累。元康初年,他因祖上当过官,便也进入仕途,渐渐升到荆州刺史。任刺史期间,他“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靠官兵扮土匪抢劫富商而发了家,回到洛阳官职为散骑常侍,论官职只是一个中级军官,不过论钱却是洛阳城里的首富。他在京城建造了豪宅,娶妻子百余,每人佩戴的首饰价值连城。石崇每天与达官贵人吃喝嫖赌,声色犬马。《晋书》记载,王恺因是皇亲国戚,官职和社会地位都比石崇高,也有一笔不小的财产。他听说石崇家很富,便特地来看看,有意与他比试比试。两人斗富从厨房开始:王恺家是用麦芽糖涮锅,但看到石崇在用蜡烛当柴烧。然后王恺在四十里的路面用绸缎作帷幕,石崇则把五十里路围成锦绣长廊。最后再看府第,王恺用赤石脂(一种止血中药)泥房子,石崇则用椒料(调味品)作涂料,而且厕所也十分富丽堂皇。厕所边站有十人美女,衣着华丽,举着托盘。第一个托着华丽衣服,宾客上他家厕所要脱去旧衣换新衣才行的;第二个托着沉香兰麝等名贵香料;第三个托着涂甲煎粉;第四个托着洗漱用具;第五个托着沉香汁等护肤及化妆用品……喝酒时更凶。如有客人不喝,便杀劝酒的美女。当然,边上更有一个美女绿蛛在弹唱,歌喉婉转,声色迷人……王恺屡斗屡败,但仍不甘心。他入宫向晋武帝报告了斗富的情况。荒淫的晋武帝不是立即制止这种荒唐的行为,而是认为皇家脸面不能失,便借给王恺一棵高二尺的大珊瑚树。王恺得此价值连城的宝贝,心想这是皇家奇珍,石崇这个土财主如何会有,便捧了此树来到石府。石崇一言未发,返身拿起一柄铁如意,出奇不意地砸了王恺带来的珊瑚树。然后命人拿出三十余株更大的珊瑚树供王恺任选。王恺当即气得走人。当然,王恺拿石崇也没有办法。石崇与当时的太子妃贾南风及其父亲贾充关系好,与贾南风的外甥贾谧关系更铁。直到后来永康元年,贾家势力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所摧毁时,石崇的末日才来到了。他先是被罢官。接着赵王手下一个亲信孙秀竟然要他的爱妾绿珠。绿珠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今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的双角山下。古时当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今越南)采访使时,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对如此美女,他当然不会舍得给。孙秀便给他加了一个谋反的罪名,派兵前去捉拿他。这时石崇对爱妾绿珠长叹一声:“我如今为你获罪了!”绿珠倒是一个烈性的女子,她流着泪说:“当效死于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说罢即从楼上跳了下去。后来人中有不少人写诗赞赏绿珠的节烈。如唐人汪遵有绝句《咏绿珠》:“大抵花颜最怕秋,南家歌歇北家愁。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赞的是像绿珠这样美貌的姑娘从古到今还有不少,但像绿珠这样为气节而跳楼的再无一人。当时没有得到绿珠的孙秀大怒,将石崇不加审问就直接押到东市行刑。石崇原以为至少可以留得一条性命,不想却是死期已到,于是他说了一句感言:“这些小人们都是看上了我的财富呀(小人们想夺吾家财)!”他的潜台词是,这都是财富给我惹的祸。刽子手讥讽道:“既然知道财富会带来祸害,为何不早早散于众人呢(既然知道,何不早早散了)?”在西晋王朝如此腐败中,在晋武帝沉缅于享受时,外戚当政的现象再度出现。当时杨皇后的父亲与两个弟弟当政。更要命的是,西晋这时又出现了皇位继承的问题。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大儿子,前面说过,司马昭有一个幼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司马昭一直认为天下是司马师让给他的,想有朝一日要还给司马师的司马攸。结果遭大臣反对还是让司马炎成了太子,成了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晋武帝遵守其父善待弟弟的遗言,将司马攸封为了齐王。现在晋武帝司马炎也面临这样的选择,是选自己的二儿子、皇太子司马衷继位,还是还皇位给弟弟齐王司马攸?对他来讲更痛心的一点是,自己的二儿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大儿子司马轨两岁时就夭亡),其他儿子都幼小。这时大多数大臣都同意立齐王司马攸,认为这样才能保证司马家的江山稳定和持续。以丑误国的典型这时又要讲到一个导致晋朝灭亡的关键性人物——太子妃贾南风。贾南风是贾充的女儿。前面已说到,贾充在魏帝要杀司马昭时临机应变立下绝大功劳,因此深得司马昭宠信。他又因力主司马昭立大儿子司马炎为继承人,所以在司马炎开国后权位很重。他更高一筹的是,在看到没有人肯把女儿嫁给司马炎的白痴太子司马衷为妃时,便做通自己又矮又黑又刁蛮的女儿贾南风的工作,将比太子大两岁的贾南风嫁给司马衷作了太子妃。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一个最丑且最坏的女人成了皇后的事例。贾南风初嫁给司马衷时还真不习惯。这真是一个白痴。长到十几岁了,竟不识几个大字,且五谷不分。当听到皇家花园里有蛤蟆叫,他竟问,这蛤蟆是官家养的还是私家养的。侍从们没有办法,只好说,在官塘里的就是官养的,在私塘里的就是私养的。后来,在他当了皇帝后,在大臣报告国有灾荒,饿殍遍野时,他竟问:“百姓挨饿,何不食肉糜(吃肉粥)?”在历史上留下了昏君最经典名言。当了太子妃后,贾南风做出很孝敬杨皇后的样子。她做通了杨皇后的工作,杨皇后坚决要晋武帝让太子司马衷继位。晋武帝为了堵住大臣们的嘴,便做了一个对太子能力的测试。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晋武帝设宴招来东宫所有的官员,只把太子一人留在东宫。然后派人送给太子一叠公文让太子处理。贾南风马上从宫外叫来一个人代太子做。来人引经据典对公文做好了批复。这时贾南风的侍从张泓说,太子从不读古书,你这样引经据典不是一下就被皇上看出来了么?一听此话有理,于是贾南风再让张泓代为重写。经太子重抄后呈报皇上。皇上看了十分满意,再给大臣们看。大臣们看了,明知是作弊之作,也不好明说。由此,大臣们不好再提另立太子或将皇位传给齐王的事了。贾南风在后宫十分霸道,但肚子十分不争气,看着别的嫔妃怀孕,自己就是生不出男孩来。为此,凡怀了孕的嫔妃就很遭她迫害。有被杀的,有被她打得流产的。晋武帝知道了,十分气愤,要废了她。但杨皇后出来劝道,贾充有功于我们司马家,贾妃又是她的女儿,平时对我还是很有孝心的。现在有些妒忌之心,那是人之常情。念在贾充的大恩大德上就算了吧。听了这话,晋武帝才作罢。永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逝,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惠帝。贾南风为皇后,杨皇后为皇太后。 朝政由杨太后父亲、大都督杨骏掌握。但贾南风暗地里招来了惠帝的弟弟、楚王司马玮,让他带御林军政变,杀了杨骏,废杨太后为庶人,并杀杨太后的母亲庞氏。这时,杨太后自称为妾,跪求贾南风放过自己母亲,但贾南后却毫不留情,仍杀了庞氏。贾南风通过楚王司马玮推翻了杨骏家族,但朝政却落到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手中。这时贾南风再使一计,让白痴皇帝下诏书,命楚王司马玮再杀卫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时年司马玮才21岁,年轻且没有社会经验,就依诏而行。等杀了汝南王和卫瓘后,司马玮却被贾南风说成是矫诏擅杀大臣,怀揣惠帝诏书也没人相信,在闹市口被处死。由此,贾南风夺得了朝廷大权,将族兄贾模、外甥贾谧封为重臣,贾氏外戚在西晋权高位重起来。前面所说的石崇就是依仗着贾家的势力而肆无忌惮的。贾南风的肆意作恶、引王进京的做法是“八王之乱”的导火索。 掌了最高权力后,贾后贾南风的作风也开始放荡起来。她与太医令程据等人都有私通,还四处搜罗美少年。在街上发现美少年就捉住装入箱子中,偷运进宫供其淫乐。事后这些美少年有的便被杀掉。民间传说中最有名的故事是,洛阳城南一小吏,相貌堂堂,但家境不好。有一天,他去上班时突然穿了一件极其华丽的衣服。大家开始怀疑他是偷来的,长官便让他当众说个明白。这小吏说:有一日,我走在路上猛地遇到一个老婆婆,她说,家人有重病,巫师讲应找一美少年来驱邪消灾。于是她请我去她家帮个忙,称事后重谢。我就随她去了。她招来了一辆车,放下帷布,将我装在一个大竹箱中。走了好久,过了好多道门,当我从箱中出来时,眼前是琼楼玉宇,富丽堂皇。我就问:“这是到了哪儿?”有人回答:“是天上”。接着让我洗了热水澡,水中香气袭人。洗完就有人送来锦衣绣裤,美味佳肴。待酒足饭饱后,忽进来一个女子。她三十五六岁的模样,但身材矮小,脸色青黑,眉后还有一块小疵。她留我住了几晚,与她同床共枕,极尽欢乐。临走,她送了我一些金银,还有这件衣服。众人听他讲完,都明白了这女子就是皇后贾南风,便讪笑着离开了这个还在迷迷乎乎的小吏。时惠帝终于与谢才人生有了一子,为司马遹,立为太子。贾南风自己生有四个女儿却没生出儿子,十分着急,便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手法。贾南风在其妹妹贾午怀孕时,也装作怀孕的样子。当其妹生下一个儿子时,马上叫人抱进宫来,称皇后生了皇子。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十二月,贾南风称惠帝病了,骗太子司马遹进宫。她派婢女陈舞端来三升酒,称是皇帝所赐,让太子全部饮下。太子大醉后,贾南风又让黄门侍郎潘岳模仿着太子的口吻写了一篇表文,逼太子照样抄写一遍。表文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贾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圣上应当自行了断。如果不自行了断,我将进宫了断。皇后也应尽快自己了断,否则我将亲手了结她)。”大醉的太子根本无法写完全句,贾后又让人模仿太子的笔迹将话补全,让后让白痴皇帝召集议事,废了太子,贬为庶人。不久,太子遇害。贾后的做法太令人发指。永康元年(公元291年)八月,在太子遇害后一个月,赵王司马伦约梁王司马彤、齐王司马同率军冲入宫中,抓逮了贾后,将其废为庶人,最后毒死了她。其党羽贾谧、贾午等均被杀。然而,贾南风一死却又有人利用此事做了文章。这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借口赵王司马伦杀皇后而举兵;之后西晋宗室之间开始了互相残杀。永康元年,历史称为八王之乱的开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