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爷:长青帝

作家 暗夜君 分類 综合其他 | 146萬字 | 485章
第32章 开科举,天下震动
  出了鳳溪銀樓,在回紫禁城的路上,黃天化感慨道,“陛下,您是否要重用虞姬?”
  “嗯?”
  李長青瞟了眼黃天化,笑著說道,“真是什麽事都瞞不過黃老啊。”
  “沒錯,我對虞姬很感興趣,而且對她的經商手段更感興趣,您可還記得我教給余元的那幾種東西?”
  聞言,黃天化眼珠一轉,出聲道,“陛下,您是說,那幾樣新物事?”
  “正是。”
  李長青微微一笑,“這虞姬是奇女子,在民間更是有極大的名聲,你說如果那幾樣東西造出來,朕以國家的名義設立商鋪,讓虞姬去打理,你覺得會如何?”
  聽著李長青的話,黃天化扳起了指頭,略微估算了下,震驚道,“陛下聖明,陛下聖明啊。”
  “哈哈哈。”
  “走,回宮。”
  李長青大笑一聲,策馬疾馳而去,身後跟著一眾不知所以滿臉茫然的侍衛。
  今日,兵工廠一行,李長青大筆一揮著戶部撥了五千萬兩白銀,盡數歸余元統一調度。
  欲要造出完美的燧發槍,還要造火炮,改良刀具,這些都需要錢。
  尤其是火炮與火槍,還有製造新式的紙包子彈,都需要大量的銀子。
  同時,李長青也想到了一個賺錢的方法。
  搞國有產業。
  比如現在李長青交給余元的就有琉璃製造法,細鹽提煉法,蒸餾酒製造法,以及諸多新型的玩意,其中不乏香皂,胭脂之類日用品。
  這些東西,無一不是針對大戶人家。
  這個時代,哪怕是皇宮,窗戶上都糊一層紙,又影響采光,又不保暖。
  冬季時節,更是門窗之上裹以獸皮,房間裡總有一股怪味。
  如果有了玻璃,會是什麽樣子?
  李長青迫不及待想替皇宮換上嶄新的玻璃,那些有錢人,哪個不願意花錢來買這樣的寶貝?
  至於細鹽,那就更是利國利民的寶貝。
  大秦內鹽一直是官府掌管,可食用的大多數都是粗鹽,就是胡鹽,海鹽等等通過熬製而來的原始鹽。
  這樣子的鹽,久吃於人體無益。
  即便是皇宮之中的禦用鹽,也有一種澀澀的味道,可想而知普通百姓吃的鹽是什麽樣子的?
  當然,粗鹽提煉法,較為簡單,就是用紗布蒸餾過濾。
  這琉璃製造法,李長青也不懂具體的比例,只是告訴了余元要用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物品來混合,經過高溫燒製成液體,再倒入模具之中成形。
  但就這樣的幾個小發明,卻讓余元等人再度瞠目結舌,震驚無比,說不出話來。
  蒸餾酒,則是用水果高粱稻米等澱粉與酵母加熱,從而得到高濃度酒精。
  大秦,飲酒成風,無論是文人墨客吟詩作對,還是紅粉佳人與風流才子花前月下,酒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這些玩意,可都是暴利。
  無論是酒精還是玻璃,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李長青可以預見,當這些東西由自己以國有的名義進入市場,再加以虞姬這樣的美人做廣告,那麽會給自己帶來多少財富?
  想想,李長青就有點發財的感覺。
  兩億兩白銀,看似很多,但大秦需要銀子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只有源源不斷都有銀子進來才能施展諸多抱負。
  翌日,朝會之上,李長頒布了幾大旨意。
  這些旨意,當天就從京城發出,由不良人八百裡加急,帶往了各省,又傳遍了各州府道縣。
  第一道聖旨,開科舉,辦武舉,凡年滿十八者,均可在當地報名,進行過縣試、府試、省試、會試、殿試。
  省試後各省前十匯聚於京城,舉行京考。
  鄉試第一名,為“謝元”。
  省試第一名,為“省元”。
  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英雄不問出處,凡大秦子民無作奸犯科前科者均可來參加,不論是士農工商,還是世家豪門,一視同仁。
  武舉,同樣如此,由最基礎的縣開始選拔。
  這次考試的過程,全程有不良人督查,防止徇私舞弊現象。
  這消息短短數日,就傳遍了大秦,令天下震動。
  無數寒門才子,或者三教九流,都痛哭流涕,直呼長青大帝聖明。
  由於交通等各縣區的進度問題,京城殿試,定在來年開春。
  這幾日,萬民歡呼。
  當然,其中世家閥門卻是猶如吃了屎一樣難受,但卻無人敢當出頭鳥。
  開玩笑,君不見京城死了多少人?
  如今這個節骨眼上,無人敢造次。
  第二道聖旨,則是減少農民稅收。
  眾所周知,農戶向來是納稅的主體,尤其是底層農戶,不但是地主家的長工,還要交公糧。
  這一項政策,李長青只是為了溫水煮青蛙。
  現在自己根基不穩,若要徹底改革土地政策,大秦的士族們可不是吃乾飯的。
  但即便如此,減輕了稅收,也讓萬民高呼陛下聖明。
  歷朝歷代,但凡明君,都是愛民如子,李長青的一道聖旨,讓大秦數億百姓都高呼李長青聖明。
  當然,民間傳說李長青殺人不眨眼的殘忍行徑,也被百姓們自動忽略了。
  陛下這麽聖明的皇帝,怎麽會濫殺忠良呢?
  第三道聖旨,發往了山東。
  因為財政危機徹底解除,李長青直接大手一揮,免去了整個山東之地三年的稅收。
  這一下,山東沸騰了。
  原本在山東境內因生活所迫上山成匪的響馬,也紛紛回歸了各自的家鄉,開始重新做人。
  若說哪裡的百姓對李長青最有好感,自然是山東百姓。
  原本山東百姓怨聲載道,餓得連草皮樹根都啃光了,有的甚至賣起了自己的孩子,可是這一切在楊傲之等人到來後,都變了。
  不但如此,楊傲之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查處了一大批貪贓枉法的官員,令山東百姓大呼青天大老爺。
  第四道聖旨,是在京城創立京都學府,命全國各省,府,州,縣,設立官辦學府,並且廢除匠籍,提高軍人地位,提高軍人俸祿。
  凡大秦子民,七歲即可上學,凡對國家有傑出貢獻者,子女免費上學。
  凡參軍者,子女免費上學。
  凡匠籍有貢獻者,子女免費上學。
  普通百姓只需要交一點點學費,比起私塾來,便宜了無數倍,門檻更是低了無數倍。
  接連數道聖旨,讓天下震驚,萬民歸心。
  為此,有文人墨客,著作了長青大帝傳奇故事等話本,在各大茶樓酒肆宣傳長青大帝之聖明仁義。
  轉眼間,半月時間過去了。
  今天的紫禁城,大雪紛飛。
  李長青聽著黃天化的匯報各州府道的情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