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面诡颜笑春风

作家 汀兰青青 分類 奇幻 | 47萬字 | 157章
第六十三章:烟波十里故人来
  揚州。
  揚州的美在於,該繁華似錦之處,就真真是高宅巍峨,金玉滿堂!鶯歌燕舞間杯斛交錯,夜色流觴!
  揚州的美還在於,該清麗脫俗之處,也真真是青磚黛瓦,詩情畫意!煙波浩淼間小橋流水,湖光雲影。
  怪不得,古人能寫下如此綺麗的詩句“煙花三月下揚州”。
  而此刻,正是揚州的煙花三月之良辰美景之時。
  瘦西湖。
  楊柳依依,隨春風輕柔曼妙點過湖面。
  春花爛漫,隨春風余香嫋嫋飄逸堤畔。
  水波微瀾,隨春風連天接葉無窮碧落。
  稚稚春燕,隨春風昵昵喃喃繞於樹畔。
  小晏一行三人徜徉在這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之中,仿佛連腳步都不敢走得過重一些。
  “這江南煙波十裡,吳儂軟語,春色青青青如許!誰不念江南!”小晏望著這無窮碧綠,搖頭讚歎!直抒胸臆。
  “哎喲,酸秀才又開始酸了!不用咬文嚼字了,知道你年少時,曾在此地住過幾年,對揚州深有感情。”石川也搖晃著腦袋,調侃著前者舊事。
  “其實,揚州最美的時節尚在四,五月間,那時,這些花兒便全都開了,滿樹潔白,濃淡相宜,似天上仙境,美不勝收呢!”香雪梅倚著一棵低矮又枝葉繁茂的樹乾,軟語昵喃著。
  “哦……這是什麽花?”引得石川大感興趣。
  “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仙姿綽約,流光溢彩,璀璨晶瑩,香味獨馨,獨具風姿。”
  香雪梅盈盈念完,看著石川,後者臉上皆是迷惘,“所以呢?你還是沒有說個清楚明白,這是什麽花?”
  “唉……”,身側的小晏一身長歎,“算了,算了,諒你也是不知道的,就告訴你吧!這花叫作瓊花。”
  “瓊花!哦……”石川長長的哦了一聲後,“好像沒見過,就是見了,也不認識。”
  “唉……真是對牛彈琴啊!”香雪梅也同樣一聲長歎。
  小晏緊走幾步,與她並行,話中有話,“香姑娘,看來,你對揚州也很是熟悉與喜歡,小時候在這裡住過吧?”
  “是的,小時候曾隨父母在揚州住了一年多呢!這景致,和那時一樣樣。只可惜,我們此次來得早了些,看不到瓊花開了。”
  “哦,那香姑娘是幾歲時在揚州住過呢?”小晏目光灼灼,等著後者的回答。
  “是我五歲上的時候,那時候年齡雖小,但對揚州的記憶深刻。”自然,承諾過小晏的,說抓住余秋空,便告訴他的。
  “哎喲,你們兩位都驕傲自豪了,都曾在揚州客居過。所以,就我最可憐,見識得少啊!”石川突然酸溜溜的,打斷了小晏正要說的話。
  雖然,他接下來的話沒有問出口,但眼神滿含欣喜,停留在香雪梅的身上,是再也挪不開了。
  良久,小晏看著眼前無窮碧綠,緩緩而又深情的呤道:“你說這江南很美,煙波十裡,到了江南,豈能不喜昆曲,不愛那白衣卿相。”
  “嗯,到了江南,自然是要聽昆曲的,聽“玉簪記”,聽得是雁南飛,碧雲天,咿呀婉轉的一往情深,掉幾滴離人淚,看得是韶華逝!”香雪梅自然而然的接過前者的話來,溫柔看他,竟輕聲和了起來。
  在她溫柔的目光注視下,小晏抑製住狂跳的心,又緩緩回應道:“雖說江南好,如玉般細膩精致,但吾卻還是最喜巴蜀的疏爽,喜的是那灑脫恣意行,修得是逍遙自在道。”
  “對,正是如此!正所謂少不入蜀,老不出蜀嘛!”香雪梅注視小晏的目光更加溫柔,又多了份驚喜和欣欣然。
  而此時的小晏,眼神裡就不只是有驚喜了,還有久別重逢的,無比複雜的喜悅,心內雖如波瀾現,但仍強自鎮定繼續道: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他話音一落,香雪梅的眼神裡,此時也同樣藏著滿滿當當的驚喜,讓她幾乎跳躍起來。
  怪不得,第一次見他,就覺得他如此熟悉,甚感親近!
  怪不得,他一再追問,自己是幾歲時在揚州住過?
  原來,他有可能是他?
  不,肯定就是他!
  “你們兩個這是在對詩嗎?還是在對對聯呢?明知道這兩樣我都是不會的,偏偏要和來和去,又對來對去的,是視我若無物呢?還是在嘲笑我呢?”石川突然就委屈的嚷嚷起來。
  就在剛剛,有一名字,香雪梅幾乎就要脫口而出了。
  可是,不曉情趣,不明就裡的石川卻在此時,衝他二人嚷嚷起來,將她的話,堵在了唇邊。
  還有,她看小晏的神情,仿佛他並沒有太多的驚喜,難道他並沒有認出自己來?
  又或是,他一早就把自己給忘記了吧?
  畢竟,那麽多年了,誰還會記住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呢?
  所以,她遲疑了!猶豫了!便沒有再叫出那個名字,也沒有再繼續熱烈的看他!
  可是,她想錯了。
  小晏早就肯定以及確定的認出了她。
  因為,他第一次見她,也是覺得她好熟悉,且甚感親切,有種總是想要護住她的衝動。
  後來,當她說她曾來過揚州,她說她最喜的是揚州的瓊花,還有那讚瓊花的詩,都是她幼時常常念叨的。
  剛才,他說著上半句,她和著下半句。
  而這,是他年少之時與一位舊友一起聽到過的,最美,最溫馨的言語。
  所以,小晏早就認出來了,認出了香雪梅就是苦苦找尋多年的她。
  此刻,他多想衝上前去,對她親切的喚一聲:“容兒妹妹!”
  可是,石川的一聲驚呼,卻讓他想起了香雪梅的身份來,頓然驚醒過來。
  或許,以她現在的身份,她會有所顧忌!不便與自己相認呢?
  又或許,那時她那麽小,畢竟是十五年前之事了,也說不定,她早就把自己給忘記了吧?
  所以,他遲疑了!猶豫了!他也不再溫柔熱烈的看她,隻默然的將視線移開了。
  “怎麽了!剛不是還意興闌珊的,突然間就不言語了呢?你們有誰要告訴我,你們剛說的昆劇是什麽劇?那“玉簪記”又是個怎樣的劇?”
  自從前次石川聽了“同窗記”後,對這些名字裡帶有“記”字的,都大感興趣起來,便環顧著詢問二人。
  剛好,三人正行到堤畔一涼亭處,小晏便隨口提議,“都走了這許久了,不如去亭中歇息一會吧!”
  他想著,惑許進去稍坐,可平複一下紛繁的情緒,也可趁此空閑,給石川補一補戲曲知識。
  而香雪梅呢?悶悶不樂的,跟在他二人身後,也不言語。
  坐下後,石川瞪著小晏,滿臉的求知若渴,“我在京城時,就常聽他們說什麽秦腔過癮爽朗,而昆曲則溫柔纏綿悱惻,京調又新穎獨特,文武雙全。我也一直都分不清楚誰是誰?且感覺所有戲曲的腔調都是一樣樣的。
  所以,戲曲到底有多少名目種類呢?難得今日得空閑,你且給我好好的仔細講解一番,免得我日後還是完全不知所以然,一頭霧水般的,啥都不知道!讓他們笑話。”
  難得石川對戲曲有了莫大的興趣,想要一窺究竟,小晏自然是樂意為他解惑布道的。
  因為,這原本是他的老本行,信手拈來即可。
  “想要知道戲曲的種類嘛,得先從四大戲班說起……”
  小晏賣了個關子後,便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早年間,京城戲曲屆唯有京腔,秦腔,昆腔三足鼎立之。後大約是先聖祖爺五十幾年間,四大徽班相繼進京後,逐漸的,徽班廣泛的吸收了京秦二腔的劇目和表演形式,並且逐漸溶合了昆劇的表演特色,其後再逐漸聯絡五方之音,合為一致,形成了一種新的劇目。”
   這種新的劇目題材新穎廣闊,表演又多純樸厚實,行當齊全又文武兼修,故在京城風靡一時。而這種新的唱腔更是婉約悠揚,高吭亮麗,更為悅耳動聽,深得人心,於是大家稱這種溶合了多種唱腔的腔調為“京調”。”
  “哦……京調是采百家之長,溶合而成。那這四大徽班又是哪四大班呢?”石川又繼續追問道。
  “四大徽班便是“三慶,四喜,春台,和春,這四大戲班了。
  且各戲班各有所長,如三慶班最擅長推陳出新,新戲更迭,為四大戲班之首;而四喜班則專擅婉轉悠揚的昆曲;和春最是善那把式,就是武戲;而居於末位的春台班便以童伶為號召。
  於是,各領風騷,各擅專場的四大戲班,很快就譽滿京都,名揚天下了。”
  “哦……”石川長長的“哦”了一聲,“原來你所在的三慶班,原是四大戲班之首,懂了懂了。”
  “另外,在蜀中,還有另一種戲劇種類,這個,你就得要請教香姑娘了!”小晏看了一眼沉默的香雪梅,故意引她說話。
  石川求知若渴的眼神也立即轉向了後者。
  後者雖一直有些不悅,聞言還是淡淡的道:“在蜀中有另一種流行的戲劇種類,稱為“川戲”。因為近年來,自省外紛紛湧入蜀中各地的高腔,昆腔,胡琴,彈戲,燈調戲班,他們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也為了能爭取到更多的觀眾,就將各種聲腔演員放在一起,同台演出,欲以這種強大的演員陣容,來獲得更多的聲勢。
  後來,這種溶合了五方之音的表演,為了適應當地百姓的欣賞習慣,更進一步的與蜀中方言土語,民風民俗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就逐漸形成了獨具蜀中風格的“川戲”這一劇種。”
  香雪梅一說完,石川即衝她抱拳,“受教了,兩位都是行家,行得不得了的行家!我也大概都懂了,不過嘛……”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