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那整洁的院落里,高大的槐树点缀期间。每到春天来临的时节,老槐树上总是缀满白色的小花,随风飘送着的是扑鼻的槐花的香味,溢满整个园子。晓瑶就像故园青草地里那一束孤零的蒲公英,娇羞地盛开在满园的玫瑰中,那片火红的玫瑰浓染着园中的绿意,在黄昏的暮色里,漫天的云霞展开的是玫瑰的梳妆台,总是那样地吸引着晓瑶的视线。鸣烨曾经对晓瑶说过他的愿望就是带着晓瑶走遍她喜欢去的地方,无论多远,他都做“护花使者”。他们曾经幻想过吃着吐鲁番葡萄,喝着红葡萄酒,再把故园开发成为一个小型景点,满园都种满了葡萄,让过路的行人都到这里休息。可是幻想总是在现实中破灭。晓瑶知道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循着这爱的轨迹走到圆满的尽头,一个生命的圆周也许无论如何也不会合并,甚至,会留下更多的遗憾。她知道与鸣烨相识是一种缘分,与他相爱是一种福气,而与他相依却是一种奢望。每当夜色降临的时刻,晓瑶会蜷缩在房间的一角,思考着与鸣烨的相识,她在幻想的世界里寻找着心中的那片园林。因为牵挂,因为关心,在夜色里晓瑶不再孤寂。她知道现在自己虽然离鸣烨很近,但那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近。也许心灵仍然近了,但彼此的距离反而更远了。从她看到鸣烨与羽儿结婚的那一刻起,她心中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梦幻都在那一瞬间熄灭了。她知道自己必须正视现实,可这现实又是多么地残酷,她在心灵的孤苦中煎熬着自己,直至她犯了一生都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晓瑶心里清楚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她就像一个坐牢的犯人,她不能摆脱教堂里的婚姻,她的父母为了她的婚事操碎了心,父亲还得了重病,这让她惭愧,也感到了婚姻的可怕。她知道,即使鸣烨知道她回来,以鸣烨的个性,他是不会改变决定而抛弃羽儿的,羽儿那么能干,又是那样地宽容。当柳树市的人们在大街小巷传诵着晓瑶和鸣烨的新闻的时候,羽儿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去责怪鸣烨,去大吵大闹。虽然羽儿的心中也很痛苦,但是,他知道鸣烨不会背叛她,晓瑶也不会忍心破坏她的家庭。其实,羽儿与晓瑶是互相欣赏的。羽儿欣赏晓瑶在高雅的外表下,还有一颗感恩和善良的心;晓瑶眼中的羽儿有知识、有教养,这更让晓瑶觉得鸣烨当初能娶羽儿是多么地有眼力!自己当初抑制着悲痛,没去破坏鸣烨的婚礼,这一决定又是多么地正确!晓瑶知道缘分这个东西真是不可琢磨,上天把晓瑶送到了鸣烨的身边,又让他们分离,而再见的时候,时世变迁,阴差阳错,这个世界的很多事都是那么地没有定数,这让她有时懊恼不已。晓瑶知道她和鸣烨终将在心灵的痛苦中煎熬。即使她找了鸣烨,也见了鸣烨,又能怎么样呢?于是,她把自己的婚姻比喻成服刑,她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否贴切。她觉得婚姻有多久,刑期就会有多长,当她把牢底坐穿的那一天,就是自己挣脱枷锁获得自由的那一天。她知道囚牢中透出缝隙的地方,就能看到一丝七彩的阳光。可这心灵的缝隙又能容进多少阳光?晓瑶昏沉了三天,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已经好转。这一次发烧把她烧得清醒了。自己回来找鸣烨到底为了什么?自己的那些痛苦的经历怎么和鸣烨说?告诉他自己被骗了吗?告诉他自己还没离婚?虽然心中满是恨意,却还要和那个折磨过她,蹂躏过她的人在一起厮守?在晓瑶看来,鸣烨很有修养。鸣烨一定从晓瑶的举止中发现了晓瑶身上发生的故事,但是,为了晓瑶的自尊心,他从来不问晓瑶的婚姻,他相信晓瑶能战胜困难,走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