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合集(爱国篇+禁忌篇)

《古玩笔记》系列小说是以古玩为线索,讲述老年间流传下来的系列故事,其中有古玩收藏的禁忌、也有人性的搏斗,充满了传奇色彩,通篇京味十足,寓意深刻。小说曾被多家网站论坛转载,全网阅读量达几千万次,评论数万条。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强大的受众群体。在讲述古玩玉器传奇的故事过程中,作者以真实感十足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形形色色人物形象和市井百态,以及传承有序的华夏传统文化与对时代、人生的思考。很有前清民国年间的风貌。爱国篇讲述了两个故事,宝刀记讲述的是古玩中最为异类的上古神兵利刃,数百年前显露于世的青铜宝刀的故事;唐经记讲述的是一场盛唐天宝时代的凄美爱情,一部历经千年不毁的宝藏的传奇。

第48章 意外之人
晚傍晌到了家,王文敏一口气松下来,他知道,今儿这事儿没完,跟张丰财的梁子算是结下喽!细细给王清太说了,老爷子不仅没大发雷霆训斥他一番,反而淡然笑了笑,吩咐儿媳妇烫酒炒菜。爷俩对酌谈心。
酒过三巡,王文敏气儿总算顺了过来,只听老爹言道:“儿啊,你是我瞧着长大的,按规矩,虽然不是跟我学的徒,可你这脾气秉性,就随你娘!看着胸有城府腹有良谋,可忒宅心仁厚,又有点犟脾气,在咱们这行里头,你这脾性,也好也不好。倒回二三十年去,你做买卖必然比我强,可这个年月,咱爷们得多长个心眼儿呐。咱们是商人,尤其是古玩行,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光怪陆离离奇万变。就说岳掌柜的口碑不好,难道他生下来就是这个脾性?也不尽然。还不是见了银子钱两眼发直,一步步自己个儿走到这路上来的?我原先说跟张丰财来往要谨慎,能避则避,里头自然有缘故,不是爸倚老卖老,有些个人、有些个事儿,你得自己个儿学会咂摸滋味,爸老了,能看着你上马再扶一程,就算了了心事。天长日久,人心自现。不介,遇事儿单凭老家儿说着劝着管着,你永远长不大,也接不了咱们铺子这摊子。是不是这个理儿?”
“是,您说得对!儿子后悔,怎么早没看出他是这么个东西!”王文敏苦笑。
“嗨,这就是你自己妄自菲薄喽,谁也不是圣人,哪能都看得这么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是这么说,咱们做买卖不就为了赚钱?可他这做法,忒不地道!再者说,跟行里人弄那么个局,当咱们爷们是傻子呢?可笑可怜!这种花活儿,早在宣统年间就有人使过,有些行里人上了当,以为悄没声的别人不知道,其实,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咱们行早就传遍了。花俩钱找个落魄的太监,装神弄鬼拉人去看货,再说几段传奇故事,自己个儿在一旁敲边鼓,骗人买些个不值钱的赝品,自己跟太监分赃赚钱。买家呢,自己上了当为着脸面、声誉还不敢往外说,只好打碎牙往肚里咽,民不举官不究,葫芦提就让那些个脏心烂肺的坏人得了意!这路买卖,早在元明就有,也算是行里一种陋规。你既然见识过了,还能随机应变给他来个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算机敏,也算九转丹成里头的一种学习!这世路上的艰难,早见识早明白,甭等着别人教!来,儿子,喝一杯!”王老爷子有些小得意,仰着脸举杯。
爷俩一饮而尽,王文敏舒了口气问:“难道没人捅出去公开,就让他们这个着骗人?”
“哈哈哈哈,恶人自有恶人磨!儿啊,你看着,就凭他这么做买卖,日后必然有个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报己身定报儿孙呐!鼓词儿上的话,说书先生们说了那么些年,可不是瞎传的,你呀,就安安稳稳把咱们铺子生意做好喽。以后知道他是什么人就得了,往后瞧着吧。”
爷俩一直痛饮到三更天,才尽欢罢酒,各自休息,王文敏一腔子怒火郁闷算是烟消云散。
没几天,慢慢昼短夜长,天气渐渐冷了。这天下午,王文敏正在铺子里闲坐看书,门帘一挑,进来个人,门口小贵子面对面一瞧,大惊道:“您怎么上这儿来啦?!”只听一个绵软款款声音惊喜道:“小贵子兄弟?!哦,我是来找王掌柜的。”
王文敏抬眼一看,咦?怎么是她!来者正是南城烂面胡同王太监家的侄女,秋霞姑娘!一身蓝细布大褂的秋霞姑娘还是那副低眉顺眼却不卑不亢的神情,挎着个盖着花布的大竹篮子,款款福了福,站在当场直视着王文敏。小贵子急乎乎过来凑着王文敏耳朵:“掌柜的!她就是我说的那个领着我去鬼市儿上面卖过绢花的姐姐!”
“嗯?!”王文敏心里一沉,忽然回想起那日夜半三更带着小贵子去鬼市那番奇遇,当时小贵子要了一块钱买来送给自己媳妇儿的绢花!难道,是眼前这位清爽的女子所做?!
“王掌柜的,您别怕,今儿我来不是要后账的,也不是求您找补帮忙的。您是个良善人,我来,是特意来跟您说道说道其中的内情。”秋霞一说话,就低头看着脚上素面的布鞋,上头还打着个不显眼的小补丁,显得十分可怜。
“啊,那请姑娘坐!小贵子,快去斟茶!”王文敏喊道,秋霞缓缓坐了紫檀椅子,这边小贵子端着俩盖碗过来,喜笑颜开:“秋霞姐!上次在鬼市儿,就是我们掌柜的给的一块钱买了您几枝绢花,我师娘喜欢的什么似的!那天您穿的男装,离得远,我们掌柜的没瞧出来,姐,自打您搬了家,这都多少日子没见了,您怎么跟我们掌柜的还认识呢?!真巧!”
秋霞姑娘恍然大悟,当着王文敏不好跟小贵子攀谈,只起身福了福:“真是谢您!不瞒您说,不是您的一块钱,家里真有些揭不开锅了!我自己个儿做的小玩意儿,不值什么。您夫人要是喜欢,我闲了再做几枝送她。”
小贵子一脸喜悦,王文敏自然有数,原来那天他在救助故人,这小子,成!抬抬手示意秋霞坐下,指了指外头:“小贵子,我和你秋霞姐有话说,你出去招呼着客人,快去!”
“嘚嘞!掌柜的!您有事就叫我!”看着小贵子一阵风似的跑了,俩人对坐沉默。“您请喝茶。”王文敏轻轻说,看着秋霞稳稳当当端起来盖碗,撇撇茶叶,在唇上碰了一下,就放下了。真奇怪,这姑娘看着年纪不大啊,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怎么神情里透着股落落大方呢?
“您今儿来是?”
“王掌柜的,那日在我家,真对不住!”秋霞起身稳稳请了个满洲蹲安!这把王文敏吓了一跳。这年月,说礼多人不怪,可秋霞的礼儿也忒多喽!就这个蹲安,别说一般人,就是亲贵王府的女仆们,也没做得这样稳重好看,没个十年八年的工夫,学不来!这个看起来貌不惊人言不压众的女子,到底什么来路呢?
王文敏不好直问,拱拱手道:“您客气!快起来!不是您那天故意洒水借机指点,我这点小买卖非得赔光了不说!”俩人客气一番,秋霞姑娘沉静地斟酌道:“话是那么说,可理儿不是这个理儿……哎,怎么说呢,我瞧出您不是那种掏坏的奸商,又让我叔和张掌柜借买茶叶撵走,可、可我一琢磨,不能让您上这个当啊!不瞒您说,我们家是穷困潦倒,可再穷,做这种损阴败德的事儿,非得遭报应不可!只好赶紧托间壁的二大妈去买了茶叶,我在大门口盯着,就怕您忍不住掏了银子。当时我也怕,没别的法子,只好泼了您一手热茶,趁着给您治手,急切之间才写了那几个字。哎,说起来……”她顿住了,一张脸涨得通红咬着嘴唇,泪珠儿就在眼眶里打转,看得出,她心里剧烈翻动,既不好说自己家里的苦处,也不敢痛斥叔叔的无良,还得把事情说明白,因此十分踌躇。
“您、您别介,别哭。我王文敏也是个爷们,可从来没见过您这种仁义良善、不同流合污却能救人于水火的姑娘!您有话就说,放心,您的话出您的口,入我的耳,再没有人知道!要是我泄露了,叫我……”
“您甭起誓!”两行清泪潸然而下,秋霞姑娘眨眨眼,掏出块帕子擦了,抽泣道,“我要是不信您,今儿就不来了。我前头说了,今儿来,一不是为了找后账,二不是为了求您央告帮忙。是说清楚这事儿。不介,我心里不安!”秋霞长叹一声,说出了原委。
秋霞,本是满洲镶蓝旗下,老姓瓜尔佳氏,自小没了爹妈,跟着舅舅过活。自小生活困苦,亏得她姥姥还活着,暗地里维护着这个小外孙女,就这么风里生雨里长,到了十岁多,因吃得差,睡得差,看起来还跟个小孩儿一样。说来也巧,那年内务府传了懿旨,宫里要选宫女,秋霞仨表姐都是娇生惯养的小姐派头儿,舅舅、舅母拿着当心肝宝贝儿似的,哪能送进红墙黄瓦黑阴沟的大内去吃那个苦?俩人合计,给秋霞脋饬了一番,把她送进了大内。
宫里规矩大忌讳多,秋霞挺走运,也许是领班的姑姑可怜她,分配她去储秀宫老佛爷自己设置的织染处干活,跟着些一辈子没出宫去的老宫女和全国招来的女工学习纺纱织线,没事儿学着做个小玩意儿、内绣荷包、绢花,或是进贡老佛爷赏人,或是偷偷托太监带出宫去,换点零花钱。她老实厚道、人也本分,吃苦吃惯了,来了宫里那么森严可怖,对她来说,能吃饱穿暖,还学了些手艺,不啻天堂喽。不到几年,秋霞的手艺就学出来喽。正赶上老佛爷七十万寿,内廷外朝热闹得一塌糊涂,憋着劲儿给老佛爷进贡贺寿。秋霞偷偷绣了一幅百鸟朝凤图送了上去,不知怎么得了老佛爷的爱,立即下旨召见,见其老实厚道,就留在了御前,伺候杂务。
李总管不是常说嘛,就是老佛爷宫里一条狗,也比外头的人尊贵。吃喝自不必说,就是穿戴,也远远压过万岁爷、皇后两宫,是大内的独一份儿。只要在老佛爷跟前儿得宠的宫女,伺候多年,必然受恩穿五福捧寿的绣花鞋,这双鞋一穿上,就成了身份的标志,无论宫中各处管事的、侍卫、内管领、小苏拉,远远见这种鞋一出现,得赶紧着肃立请安。秋霞得宠,却一点儿也不恃宠而娇,还是该干啥干啥。老佛爷老了,就爱个花啊草啊的,还爱打扮,秋霞的本事正对了她的脾胃。因此一年到头手脚不停地做绢花和各种小玩意儿,获得赏赐也不少。
深宫寂寞,宫女也不能出门,传递个消息啥的,只好通过太监,这一来一去的,秋霞就认识了当时任敬事房副总管的王公公。王公公虽说年纪大了,却是李总管的师兄弟,人性不大好,也不大坏,就相中了秋霞,要跟她结“对食”。
对食,还是个古词,打三代就有喽。夏商不可考,周武王灭了大商,周公旦定下传之万世的《周礼》,礼仪人伦也成了体系,宫廷才肃然整齐,阉人、宫女各有专责。不过呢,阉人都是男的,胯下的宝贝儿虽然没了,也是人身,宫女就更不用说喽,男女之事、人之天伦嘛,到了情窦初开,在宫内或是公公看上了漂亮的宫女,或是宫女爱上了利索的公公,也像外头青年夫妻似的,短不了有个亲亲热热的,虽说不顶真事儿,可心里毕竟有个依靠,两情也能相悦。暗地里,这就传下了“对食”的老规矩。这一传,就是三千多年。历代君主自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对这些个身边的“猫腻儿”,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秋霞不愿意跟王太监相好,也不敢随意驳他的面子,只好以“叔、侄女”相称,短不了帮他洗洗涮涮。王太监知道人家不乐意,想使坏,还真有点舍不得,还时常给她传递些东西,送些吃食玩意儿,大面儿上照应着她。秋霞呢,像一株小草,依仗大树遮风挡雨。她在等着盼着出宫。
圣祖康熙爷阅读前代史册,对这种“永闭宫内”的规矩心里不安,于是传下圣旨:凡选取八旗宫女子入宫伺候,待二十五岁立即开恩放出,允许嫁给民人为妻。永著为例。
盼头是有了,不过其中也有不妥:那当儿结婚都早,女孩十七岁嫁不出去,就叫老姑娘啦。等宫女二十五岁出宫,早已过了结婚年头,能找到啥如意郎君,再者宫女出宫,宫内不过赏赐个二三百两银子,剩下的日子,也是够受。
等光绪三十四年,万岁爷、老佛爷两宫驾崩,宣统皇帝即位,隆裕皇太后看看境况不好,下旨遣散了一批太监宫女,以节俭用度。赚够了银子的王太监瞅师兄李总管都出去了,自己也告老出宫,秋霞自然也出了宫。俩人就此分开。王太监仗着多年搜刮的银子买房子置地,带着俩过继儿子在景山后街的大宅子里纳福。秋霞的姥姥早已去世,舅舅、舅妈待她也不好,在庆王府做了几年侍女,看看年华已逝,只好托亲戚找了个丈夫,也是穷苦出身,一把子力气,在南城拉洋车混嚼裹,人还不错,年轻体壮浓眉大眼的,老实安稳厚道,就是穷了点。秋霞一听就乐意,都是穷苦人出身,谁还嫌弃谁不成?小皇上退位第四年,俩人成了亲。
秋霞这就算苦尽甘来喽!俩人蜜里调油一样,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唯一遗憾,就是不知道咋回事,一直没个一男半女。就这样,秋霞的男人也毫不在意,一如既往爱护着媳妇儿。后来因王太监被俩过继儿子败了家,孤苦伶仃一人,被秋霞偶然遇到,念着往日恩情,就认了王太监做叔叔,把他接到自己家来住。
王太监这一来,原本和谐美满的小家就乱套喽!太监嘛,本就是不男不女的阉人,最会拈酸吃醋、蔫损坏,自己个儿落魄如此,寄人篱下,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气恼不已。把这些年憋得气和恨,一股脑发作出来!王太监是年老心不老,吃饱了闲着见天找事,指鸡骂狗、无事生非,把在宫里学来的那些尖酸刻薄好勇斗狠的话头一把把往外扔,什么菜淡了、茶浓了、饭凉了、说话声音大了,真把自己个儿当成了老太爷!这还不算,只要瞅见人家小两口一亲热,王太监就嚷嚷着头疼脑热、叫死叫活,非得恶心人家一顿才算罢休。
幸亏秋霞丈夫厚道老实,嘴也笨,根本递不上话,看着媳妇这么伺候老太监,爱屋及乌,知道他是风烛残年之人,就不跟他一般见识。不过老实人心里憋屈,只能下力气多干活,离得王太监远远的。这一番闹腾,好端端一个家,变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邻居们大都指指点点,瞅着这一家子就奇怪,秋霞看看不是个事,只能搬家到南城烂面胡同,艰难维持。
王太监这种人,成天喊冤叫屈,说自己老不死,真应了,还真就病歪歪的不死!不仅不死,那些卖宅子的银子,让他把得紧紧的,一点儿不露出来,还成日介嫌秋霞两口子不会赚钱,让老人受苦!打去年开始,有个油头粉面装腔作势,号称文四爷的男人,也不知怎么知道了王太监名号,巴巴儿找了来,每次来,跟王太监在屋里关上门鬼鬼祟祟一说就是个把时辰,门缝里,还经常传出俩人诡秘阴险的笑。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