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石四鸟的妙计,耗尽了慈禧老佛爷的心血,除了瀛台的皇帝,她再也没有遗憾了。于是,当老佛爷的一切懿旨都在急如星火的紧急安排时,她在仪鸾殿召见了醇亲王载沣,定了大计。十月二十一日晚,几天前还能起坐行动的光绪皇帝,暴死在西苑瀛台涵元殿,这位一生孤苦伶仃、饱受欺辱却有振兴之心的皇帝,就这样先慈禧太后一步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因,也成为清末宫廷的一大谜案。当天晚上,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紧急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颁布懿旨:著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大统,承继穆宗同治皇帝并兼祧大行光绪皇帝。醇亲王载沣,著授为监国摄政王,军国大政须秉承予(我)之训示,裁夺实行。布置完这场大事,慈禧太后还以为自己能多支撑几日,派人飞马去遵化东陵召回福王,不料第二天一早,慈禧感到体力不支,进入弥留,连忙召见王公大臣,颁布遗诰,并传达了人生中最后一道旨意:嗣后军国政务,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隆裕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执掌大清皇权四十八年之久的老佛爷,终于交出了至高权力,还为亲侄女隆裕皇后留了一份大权。至此,回光返照的慈禧太后才终于合上双眼,驾崩于西苑仪鸾殿。她和光绪之死,仅仅隔了不到半天。不久溥仪登基,是为宣统皇帝,由摄政王载沣统管大权。摄政王见皇权凌夷,久为不振,便意欲仿照德国皇室,收揽皇权,先将各省财政权收归中央,又亲自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将各省军权收归在手,还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思谋着大振皇权,大肆任用八旗王公亲贵掌权,此刻,善王也官复原职,成了统管民政部和警察总署的第一人。本以为天下太平无事的朝廷中,却又掀起亲贵和亲贵、亲贵和汉臣、朝廷和督抚们的矛盾冲突,朝廷里的八旗亲贵们纷纷放开手脚,大肆揽权,胡作非为,连摄政王也管辖不住。不甘寂寞的隆裕皇太后,也在亲信太监的怂恿下,不断出来干预政事,闹得朝堂上乌烟瘴气、政出多门。摄政王记着戊戌年袁世凯首鼠两端、出卖皇帝大哥的旧恨,立即颁布上谕,将他赶出朝廷,回老家抱孩子去了。这几年里,各省督抚和各地士绅对朝廷收揽皇权也不满意,各地的咨议局纷纷成立,朝廷成立了资政院,用来“收集民意”、“赞襄监督行政”。为了早日立宪,各省咨议局选出代表,入京请愿,孙玉宸也成了江苏的代表之一,众人在资政院里大吵了一顿,被摄政王派人软磨硬泡的撵走,他忽然想起善王,又自告奋勇领着代表去了善王府。一见之下,两人相对默然,此时此刻善王像变了个人,面对众代表却不发一言,正当孙玉宸要说话,善王突然高唱了一句戏词:“哎呀!可惜先帝爷白帝城龙驾归天啊……”掩面痛哭而去。闹得满座众人莫名其妙为之不欢,只有孙玉宸心领神会脸色沮丧,垂泪而去,自此后,两人即是永诀。怏怏不乐心怀愁闷的孙玉宸回到江苏,日见各地渐渐不宁,只有浩叹而已。也是风雨流年,天道轮转,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成功,中国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后来的故事:1 孙文先生让位给袁世凯后,袁世凯威福自专,妄图称帝,很快在全国人民的愤怒抗议和将领们反对下,落得众叛亲离、暴病而亡,自此,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福王在大清灭亡时,收到了袁世凯送的最后一笔,也是最大一笔孝敬银子:三百万两。极力赞同袁世凯出任大清国最后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并委以全权。清亡后,他和不少遗老们躲避到天津洋人的租界里,凭着数十年贪污受贿来的数千万银子,安安稳稳的又活了六年,病逝于天津。时年八十岁。福王长子振大爷,获得了老爹绝大多数遗产,在天津做寓公,死于民国后期。2 清亡后,善王果然大为不满,想到二百余年威势赫赫的大清国就此灭国,痛心疾首,进行了几次复辟活动,被北洋政府剿灭。后逃到关东军控制的旅顺,残度余生。3崔副总管于清亡后出宫家居,既不跟李连英等老人来往,也不跟自己赫赫扬扬的徒弟张总管来往。平时经常去慈禧娘家走动,在后海茶馆闲聊,民国十五年,身染怪病,夜夜噩梦连连,恐惧嚎叫,很快病死。4 一向骄横的醇王福晋在儿子登基后,也想过一把皇太后的瘾,不想大清亡国,民国初年参与复辟活动不成,吞生鸦片自杀。5 无尘子道长飘然而去后,一直没有音信,大概在民国十七年羽化。此后,江南青帮总堂跟北方青帮断了隶属关系,各自发展,抗战爆发后,江南青帮在杜月笙先生的号召下,全力协助我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并捐钱捐物,出人出力,据说,当时青帮捐献的一些珍贵宝物、黄金,就是先代执法长老无尘子道长留下的。6 山东三虎中的大虎、二虎,辛亥起义后都加入了起义军,民初成为直系的重要将领,国府统一后,大虎于民国初期去世,二虎后加入了八路军,抗战中在山东病逝。7 三虎自江南武备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后在军界发展,抗日卫国战争中壮烈殉国。8 山东的黄汉恒一直跟常州孙玉宸往来不绝,两家结为至好。抗战后,黄汉恒病逝于山东老家。其大哥黄汉昌,30年代中期病逝于北平,迁葬回山东老家。9 慈禧太后死后,隆裕皇太后、摄政王命治丧大臣和宫中太监总管,在慈禧那具巨大的梓宫中陪葬了巨额的金银财宝和慈禧生前喜爱的奇珍异宝,那一百零八尊各色狮犼观音菩萨像,除了福王进贡那尊供在北海万佛楼中,其余全部陪葬东陵。善王进贡的仿照孙玉宸家藏的那尊狮犼观音菩萨像,被放入梓宫内棺里,陪着老佛爷去了极乐世界。其余的供奉在隆恩殿东暖阁佛楼上。1928年,孙殿英盗劫慈禧陵墓,这些金玉辉煌的狮犼观音菩萨和地宫中所有宝物,被全部横扫一空。孙殿英后来大量变卖珍宝,扩充军队,绝大多数狮犼观音像被倒卖国外,剩下留存国内的,也不知所踪。而北海万佛楼里供奉的那尊福王的贡品,也在民国初年的一场神秘大火中消失不存。10 孙老夫人于国府统一后第二年,在孙府病逝。孙安一直跟着孙玉宸为救国救民南来北往,接了爷爷的班,成为孙府的下一代管家,维护支撑着这个五百多年的侯门公府,一直到抗战后期,跟随孙玉宸在重庆办公,病逝于此,由其子继承管家,将灵柩迁葬回常州府。11 孙玉宸加入同盟会,参与了民国初年的种种革命活动,后退居林下,在常州老家闲居,牢记诺言,常常扶危济困,是常州府有名的仁善士绅。抗战军兴,毁家纾难,为抗日卫国战争作出贡献。三十年代末常州沦陷前,带领全家西迁重庆。逃难前,他也没忘记家庙中尊藏的狮犼观音菩萨和众多珍宝法器,全部埋入地下秘藏,随身只带了简单的行礼和青年赴京时带的那尊狮犼观音像,一直到抗战胜利,这才带着全家回了常州,所幸日军没有扰乱侯府和本家的家庙,可称万幸。1948年,孙玉宸病逝于常州,临终前叫过二子,在房中秘密嘱咐良久,才撒手归天。留下的子孙繁衍不息,渐渐成长,一直生活在常州府那座五百多年的侯府中,守护着隔壁的家庙。又是年深日久、风云变幻、天道轮转,无尘子道长卜术超绝,一甲子后,果然天降红羊浩劫,祸乱九州、天下大乱、苍生蒙难、民不聊生,历经明、清、民国五百九十余年安然无恙的常州孙氏侯府,这个祖德深远、福运隆盛的钟鸣鼎食之家、礼仪诗书之门,终于迎来了它大祸临头的一天!…………幸而我华夏先圣先贤、先祖先宗在天有灵,昭统灵应,天道轮转,佑我神州不灭、中华再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毅然决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努力发展经济、让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从此,我国走上快速发展之路,30年来,经济腾飞、国力大增,成为屹立于亚洲的世界强国之一。198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将红羊浩劫中被毁的名胜古迹多数修复,重整一新,孙家侯府、净心禅院都在古建专家指挥下修复,孙氏家族为感谢政府平反冤案,再获生机,将孙氏侯府捐献给常州市,改建成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孙家又将家藏残存的文物书画捐献其中,大量的孙家文物古董书画,成为常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驴友朋友们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常州市寻幽览胜一番。不知是否那六尊供奉的狮犼观音菩萨以金身为孙家挡了天道猛劫,孙家嫡脉一家在红羊浩劫中,除了家产被劫掠,家人并无损失,也算不幸之中的万幸。这番遭遇,到底是世事偶然还是被无尘子道长说中,咱们后人,就说不清了。现在,仅存于世的那尊大明嘉靖年间孙侯爷仿照元朝宫中唐卡铸造、并请南京大慈恩寺大师开光,又随着孙玉宸远离家乡,一路奇遇,后在浩劫中被孙玉宸重孙秘密保护的狮犼观音菩萨像,还收藏在常州孙家后人手里,一直安安稳稳的供奉在佛堂。每有亲朋好友来临,都会去参拜一番,那尊神态玄妙、清癯明净、瑞彩琉璃、兆载永劫、威灵善佑而仅存于世的狮犼观音菩萨圣像,端坐在紫檀佛龛里,宝相沉穆,微笑对着每一个参拜或瞻仰她的人,娓娓道来沉沉历史中那些悠远而传奇的往事……正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后记(一)这个故事并不是一部家族史,因为我既没有资格、也没有那么多阅历,去写一个有600多年传承生生不息家族的全部,只截取了其中最小的那部分。看起来,也足够惊心动魄了。我跟这个家族的嫡派传人现今留学国外的孙迪宸先生是好友,因为鉴赏古玩书画相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家族和历史,只是感到迪宸文质彬彬、博学多才、待人温厚诚恳、非常有风度。某个秋日的下午,正好有事去江南,他盛情接待,照顾得无微不至,带我参观了其府邸和家庙,至此,我才了解孙迪宸先生的家世和历史传承,感叹不已。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又有说法:富不过三代。这也是集合了上千年的民俗语言中的经典,在民间流传很广,所以,很多富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成功人士和学者们,不了解本国历史,转头去尊崇、羡慕欧洲贵族那种一传几百年的家族头衔、荣誉和爵位,喜爱那数百年的古堡、酒窖,以为这些能彰显出身份地位,是一种更高级的显摆方法,比那些戴着大金链子大金表或者满身文玩的人更成功,更高贵。更有些成功国人,按照西式贵族教育子女,东施效颦一番,再花大价钱,买些宝马名车、金玉宝石首饰、名牌穿戴,大大包装一番,以为就此便能登堂入室,跟欧洲古老家族的王室贵族欢聚一堂了。其实,这些人既不了解我国的前代贵族家族传承,也对欧洲贵族文化,一知半解、了解皮毛而已。中国贵族,源远流长,自夏代之前,便有炎黄始祖黄帝统一九州后,设置的爵位,只是年代久远,不可考。《国语》记载,大禹治水后,在会稽山集合天下诸侯会盟,当时诸侯,也就是部落首领一类,也算的上选贤推举的首领,纷纷被大禹封了地盘,且大禹将天下传子不传贤,各地纷纷仿效,这是第一次有记载的贵族,只是名号不可考。商朝也有爵位,到了西周,武王灭商,才正式确定了: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一直流传3000余年,直到清代。中国古代的贵族爵位,从实际职位,治事临民,经过漫长的发展,到帝制时期,慢慢成为一种世代相传的荣誉称号,不治事不临民,又衍生出开国爵位、大功爵位、军功爵位、恩封爵位,种类不断扩大,传承也越加悠久,从世袭,到自身终止。从世袭三代,到世袭五代甚至无数代。从文官、武官都可封爵,到文官不得册封公侯。清代又发展为宗室爵位、民爵,把世袭改为降等和世袭罔替,永永无极。这些爵位的册封、传承和发展,无不彰显了我国悠久的政治历史和文明,以及一个个声名远扬的家族、家族中的个人,在历史长河、无尽时光中的生死荣辱、盛衰兴亡的景象,也是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中,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本身,也成为伴随中国历史不断前行轮转的同行者。后来,在迪宸家吃饭时,我们聊起了中外贵族的传承历史、区别,更是相见恨晚,有道是自古江南多风雨、几多风雨几多传奇,窗外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天色半明半暗,湿润的空气非常惬意。吃完,泡了一杯碧螺春,淡然清爽的茶香冉冉而起。他知道我对古玩有点研究,便领我去了佛堂,瞻仰了一尊神态玄妙、宝相清癯的观音菩萨像。乍见之下,顿时眼前一亮,经过一番鉴赏,确认这尊形态奇异的菩萨像,正是嘉靖、隆庆年间的精美作品。且天衣风带潇洒飘逸、鬼斧神工、包浆润泽、古朴典雅,断然不是近代之物,非常符合明中期的造像风格。礼拜之后,他说,这尊观音菩萨像,在我家流传600多年,还有段传奇故事,不知哥有没有兴趣听一听,我大喜,便随同入座,借着窗外淋漓细雨、盎然秋色,拿出笔记本,满满开始记录。他说的很慢,很慢,好像从时光的尽头开始,打开一扇扇尘封已久的门户,娓娓道来。整整4个多小时,手中的笔和他口中的细语没有停,记录了这尊狮犼观音菩萨像和其家族史中最传奇也是最惨烈的一部分,由此,我对这个有着600多年的明朝侯爵后裔家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到悲恸处,他久久喘息哽咽,却依然保持风度和良好的教养,从未失态。看得出,那种渗入骨髓、铭记于心的痛苦和伤痛,过了这么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随之而去。以至于我的心情也沉重了,实在不愿看到为了一个故事,而撕开好友心底最深处的那道伤疤。孙氏家族的始祖孙兴祖(文中改为孙振祖),自跟随大明皇帝朱元璋起义,纵横天下、跃马疆场十余年,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明的建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因此才名标青史,在《明史功臣世表》、《明实录》中,皆有记载。为表彰这位凤阳小老乡的勋劳功绩,朱元璋特追封其为世袭燕山侯(文中改为北平侯),加号翊运宣力效节功臣、上柱国,谥号忠愍,塑像于鸡笼山功臣庙,陪葬孝陵,并特旨御赐丹书铁劵,赐居常州府,令其后代世袭罔替,生平宣付国史馆。后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孙兴祖嫡派后人也参与响应,永乐皇帝登基后,改封孙氏燕山侯为全宁侯,也是世袭爵位,其本家嫡脉,一直世代居住在江苏常州,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家有一支在明代因镇守九边,去了山西,被封为世袭威远侯,与明朝秦王等朱元璋子孙皆为姻亲关系。另有一支不知是庶出还是本家子侄,在山东登州府定居,被封为都指挥使同知的世袭军爵,清兵入关,这一支后代加入清兵,因清朝国初投降者反复,唯有孙氏这一支忠心不二,后被抬入汉军正白旗,也成名门。数百年来,孙家支派繁衍旺盛,江南等地不少孙氏子孙,都可以续上族谱。一个家族,就此融入了明清600余年的中国历史,时光荏苒、岁月沧桑,一直陪伴明清两朝渡过那些或是金戈铁马、或是繁华盛世、或是愁云惨淡、或是阴霾遍布的一年年一代代,直到如今。可以说,现今有这样前代贵族明确完整的世系传承的世家,国内也是凤毛麟角,我们后人,也只能通过史书或其家族后代的讲述,才能渐渐体会一个世家在漫长而悠远的时光中的盛衰荣辱,以及在那些世事变迁中的悲欢离合。这些往事,离我们如此遥远又如此陌生,如此触手可及又如此熟悉。(二)这个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传奇性,承载了600多年历史的那尊狮犼观音像和常州孙氏家族本身的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飘荡逐流,也是我动笔的原因之一。故事里,有三个机缘轮转层次,细心的朋友早已发现。第一个是大历史轮转:始于孙家始祖孙兴祖跟随大明皇帝朱元璋起义,战死沙场,被封侯赐爵,颁赐丹书铁劵;历经明清,自孙文先生民国元年庆祝民国统一,祭祀明太祖朱元璋,孙玉宸祭拜始祖坟墓,为终结。这个轮转,是正文中的时代轮转,我们可以体会到常州孙氏家族其源远流长,包含了历史长河中无数时光和不可逆转的天道循环。第二个轮转,起自孙玉宸淮安府偶遇无尘子道长,结识了这位智者,经历一番磨难,孙公子无论学问、见识还是心性,都有很大成长。终于授官回乡途中,再次来到淮安,是终结。这个轮转,是大历史环境、家族源远流长的家族史中,渺小人物的机缘轮转,他们是渺小的,无论是孙玉宸、无尘子道长、黄汉恒,乃至于善王、醇王、福王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即便是大权在握、临朝听政40多年、心机深厚手段老辣的慈禧太后,也逃不过冥冥中时间的摧残和衰败。对于天道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小人物,无尘子道长的子平预测术再精确,武功再高强,也不能逃离生死离别的定数,终有一天,还得羽化、魂归太清,是人不能胜天的评注。写他们,是写人,写那个大时代中的一个小片段。第三个轮转,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也就是这尊狮犼观音像作为古董的轮转,起自大明嘉靖年间仿照始祖孙兴祖自大元朝宫中得到御用唐卡铸造狮犼观音像,历经500余年的沧桑岁月,传至清末,跟随孙玉宸北上京城,途中的种种传奇诡异和由此引发的各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波谲云诡的朝廷内外。终于现代。这个轮转,是古玩古物的轮转,其轮转既不同于大历史轮转,也不同人的轮转,他有其自身的传承机缘。就是我在古砚记后记里写的:时间是有记忆的,古玩也是有记忆的,它们的记忆,比我们人类更为持久而完整,沉默而平淡。我们只是历史的追记者,而它们,则是历史的亲历者。这三个轮转:大历史、小片段人物、古玩古物自身的轮转,纵横交错、主脉支脉交织在一起,才是整个故事的大格局。三者都有各自的轮转,又互相交错交织,才是本故事首尾呼应,融为一体的用意。而耗费心血最多的就是此格局,既要分清主次,写明突出狮犼观音像这一主题,各种复杂关系矛盾和传统文化也要铺叙,才构成了整篇故事的完整性。只有把狮犼观音、大历史、小片段人物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从侧面看出,其深厚的历史承载和渊源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自身记忆是怎样体现的,一件古玩古物身上继承彰显的中华文化,是多悠远和珍贵。朋友们如果耐心细致的品味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了。(三)无尘子道长的形象,可能太过突出,有些冲淡了主人公孙玉宸和狮犼观音像。表面上看,可以这么说,其实,他的形象有历史原型,是青帮本帮的龙棍长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海外的近代青帮研究著作。故事中特意写出这个智者的人物形象,不是无的放矢。因为道教和道家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中孕育出的原始宗教。道教继承了中国文明初期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儒家、佛教出现流传入中华之前的最本土文化,道教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承载和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道教与佛教不同,虽支派也繁衍繁盛,在唐宋元明历代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势力,只是清代入关后,因本民族宗教和崇奉藏传佛教,暗中打压道教,才造成道教至今的零落。另外,道教的内典和师承有:不可轻传的祖训,又有隐逸文化的修养和情操,所以,大多数道教并不以入红尘发展教徒为重,也是造成现今格局的原因之一。而我们不能轻视道教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比较完整的承载的中华本土初期文明、文化,包括民俗、中医、中药、养生、武术、音乐、美术、服饰等等等领域,都或多或少的有道教传播的影子。这种本土宗教的繁衍传播,也为中华文明自身发扬光大,影响颇深。道家思想出现的早,而道教作为宗教,出现的晚,早在五帝时期直到战国,巫卜、巫医、祝由科到后来炼丹的方士、五行生化论,都融合为后来的道教,成为本土宗教中的主导思想。道家思想中的隐逸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跟儒家的入世治国、佛教的普渡众生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也是历代中国文化中包容并蓄、厚德载物的源头之一。他既隐逸又神秘,对时代和世事的预测,也有其卓越之处。无尘子道长作为本文中道家的代表,与孙玉宸公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相互融合、切磋,才是那个时代都处于中华文化中的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才显得我们中华文化更为超群,卓尔不凡。这两种文化本身,都是珍贵的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他们一起默默坚守、默默传承、默默发展,才让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四)我的好友孙迪宸,讲述完这个悠远的传奇故事,喝了杯茶,也就云淡风轻了。看得出,他的释然与内心的安宁。窗外已是骤雨初歇、华灯明丽。他是学工科的,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家族底蕴和文化传统,也一直研究鉴赏金铜佛像,是此中高手。这种习惯,像他良好的教养一样,沁入骨髓。很多成功人士追寻的所谓贵族气质、贵族修养和贵族理念,其实并不用漂洋过海、远隔万里跑到欧洲各国去找,中国本生本土的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只是他们缺少一双发现“贵族气质教养”的眼睛罢了。老话说得好:为官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饭。欧洲谚语说:五代才出一个男爵。如仔细琢磨琢磨,确实如此。试举一例:范仲淹老先生世家自北宋传至民国,多达40余世,至今尚存。孙家自始祖孙兴祖传至今日,也有20余代了,这些绵延不绝、随着中国历史一直前行的家族,其素养、气质、文化修养、知识和待人接物的温厚大方,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家族史,也就凝结成了历史本身。这些内在的底蕴,短时间内用金钱豪车是万万培育不出的。江南碧水青山、土润石美,在绵绵细雨、秋雨阴沉里,走过常州市内隐隐飞檐、处处斗拱的古老宅院建筑、欣赏流连于山明水润之间,我仿佛能明白这里为什么会走出那么多中国历史上那些仁人志士了。此刻回想当日亲身经历,又与好友秉烛夜谈通宵达旦的记述他们家祖先的种种传奇,遥望云天,海淘茫茫,身处异国他乡的好友不知过的如何。谨以此文,祝迪宸兄弟在海外一切平安顺利,早日学成归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