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虞风先去和工人文化宫的陈主任签了协议。 文化宫的陈主任说着不要场地费,但当虞风坚持给的时候,还是同意了。 拿到协议书,虞风彻底把心放下来。 又马不停蹄的去了银行。 银行的徐经理正等着虞风,一见他来,就笑了:“你的贷款协议,已经批下来了。” 虞风连忙拿出场地的协议书:“我刚和工人文化宫签了场地协议,都没钱交场地费。” 徐经理瞄了一眼协议书,眼角的笑意更深了:“这笔款子,你只能借一年。” 现在的贷款都是一年期。 虞风拿出组委会的公章和工作证,开始办手续:“我马上就得大把花钱了!筹备场地,买材料,请工人,这都是钱。” 贷款的事情办好,徐经理如释重负,咳了一声:“你那个活期?……” “改成五年的死期。”虞风笑眯眯地,“至于贷款,等你们批准后,我分批来取,你看怎么样?” 这可不是后世的两万块,几捆就完事了。 最大面值十元。 得两个行李箱才可以拉走。 家里放这么多钱太不安全了,他必须分批取。 徐经理也想到了这一层,点了点头:“你在银行以组委会的名义办一个活期账户就行了。” 然后,她把手边的档案袋推到虞风面前:“这是你要的大黑十,全部是第一版的。” 虞风打开一看,笑着连声道谢:“谢谢了。” 给了徐经理120块钱。 100是大黑十的钱,20块是徐经理的辛苦费。 虞风又说起其他的面值:“能找到苏三元这个面值吗?” 徐经理诧异地看了一眼虞风。 要了大黑十不够,还要苏三元? 看样子,面前的这个小伙子是想收藏旧币。 银行系统搞这些钱还是挺容易的。 想了想,徐经理点头:“我试着找一下。” “如果能搞到,还是一张两块的辛苦费。我同样只要十张,不多要。如果搞不来十张,一两张也行。” 从银行出去,虞风忙碌起来。 买材料,制作展板展台。 同时还要给各大企业发招商函。 害怕钱丢,以组委会的名义买个保险柜放在家里。 期间,虞风回了一趟红旗公社,和孔书记确定了这次农展会都展销什么农产品。 又回了一趟乌家坳,先把姥爷的钱还了,和乌玉海支书详谈了蘑菇培育包的事情。 在厂职工中学找了十几个愿意勤工俭学的中学生,一天一块钱,请他们在城区各大街道发传单贴海报。 很快,各大公交站牌处,都贴上了宣传海报。 大街小巷都是王陶县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的传单。 考虑到现在的人识字率比较低,虞风并没有全部用文字,而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的传单。 就和后世超市的宣传单差不多。 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专员从行署出来,汽车刚驶了不到几百米,就看到路边墙上贴着一张很大的宣传海报,没在意。 汽车继续向前行驶,又在公交站牌附近都看到了这张海报。 等驶到一张海报前时,他让司机停车。 认真地看了看,专员有些惊讶:“王陶县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 农业可是大事!半点马虎不得。 王陶县搞这个农产品展销会,如果能搞好,可称得上一件好事。 也怕有人借此机会搞些不好的东西。 想了想,专员命令司机转向:“去工人文化宫。” 离工人文化宫还有一段距离,司机把车停下。 专员背着手,缓缓朝工人文化宫走去。 工人文化宫外面,看起来乱糟糟的。 广场上面停着几辆拖拉机,很多人在搬运东西。 几个工作人员站在楼顶垂条幅。 巨大的红色条幅从屋顶垂落到地面。 上面有各个企业恭祝王陶县第一届农展会圆满成功的字样。 附近,也有不少市民在远远的张望着,议论着。 专员信步朝文化宫内走去。 往常宽敞的文化宫,此时被用木板分成一个个小间。 木板上刷着一层白漆,看起来很干净。 地面铺着一层油毡,应该是怕把文化宫的水泥地面搞脏。 专员不禁点头:“做事的人,很细心。” 这时,有人从外面抬着一个巨大的展板进了文化宫。 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小伙子跑上前:“放到正中间,这是展会的展板。小心一点,一定要靠墙摆放,再围上护栏,不能砸到人。” 专员走过去观看。 展板左上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山川。 在正中的位置,写着王陶县自古以来的历史。 描绘了一下当前的好时光,又展望了一下未来。 看到上面还出现了自己的名字,专员不禁笑了笑。 这时,又有人抬着展板走进来。 这些展板就小很多了。 展板上,是一个个企业的名称。 专员一眼看到了皮件厂的展板。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却很激荡人心。 皮件厂自从建厂后为国家创造了多少收入,安置了多少工人,出口了多少皮件。 展板上写的不是八股文,而是普通人能看懂的各种数据。 专员看了一眼,又走到另一处展台,看到了印刷厂。 他转头看了看司机,笑了起来:“印刷厂又不是农产品,凑什么热闹?” 司机可不敢说古厂长半句不好,只是笑。 专员也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转头继续看。 展板上写着印刷厂这些年来一共印制了多少农业类的书籍,替农民们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 专员若有所思。 又向里走,后面就没有展板了。 全是一张张桌子,应该是用来展示农产品的。 他还看到了很多农具。 在经过一个犁铧的时候,专员看到犁铧旁边的牌子。 上面写着犁铧的历史,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专员不禁轻声感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心是什么?就是吃好穿好有钱花!” “这个农展会!不错。” 里面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全是一排排的桌子。 桌子下面同样铺着油毡。 专员转了一圈,转身出去。 他悄无声息的来,又悄无声息的走。 没有任何人知道。 第二天,农展会开幕。 王陶县派了农业局郑局长代表罗县长参加剪彩仪式。 古厂长、蓝厂长、其他几个企业的厂长也同时出席。 长长的红绸被剪断。 “我宣布!王陶县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正式开启!” 主持人话音落地,来自红旗公社的锣鼓队开始跳起舞来。 看着这些大爷大娘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在扭呀跳呀,城里的人直呼大开眼界。 “这跟过年差不多了。”几个手捏着宣传单的大娘,恨不得现在就开门,好冲进去抢鸡蛋。 “鸡蛋四毛八一斤,还不要鸡蛋票,太划算了。” “你看这个,这个宣传单上说包教包会种蘑菇,蘑菇可是有钱人才吃得起的东西。我去副食品商店看过,蘑菇的价格和鸡蛋一样。有钱人真多!” “那可不,小鸡炖蘑菇,鲜得掉牙。” “这里面还卖宰杀好的鸡,两块三一斤。要不你买只鸡再买点蘑菇,回家炖一锅?” “我可没这钱。” “这鸡有点贵了啊,副食品商店的鸡,一块八。” “那是活鸡的价格,你回家还得杀鸡烫水拨毛。最主要的,得要票。你有票吗?” “……”我没票,你就有票了?你瞧不起谁呢?我认识你吗?你知道我家是双职工吗? 锣鼓队舞完,文化宫的大门打开。 大爷大妈们跟在领导们的身后,呼啦啦朝前涌。 他们根本不看展板上的内容,只是顺着指引牌朝前跑。 “鸡呢?鸡在哪呢?” “肉呢?” “粮食呢?” 文化宫一下子热闹非凡。 外面锣鼓在敲,里面大爷大妈们在抢购。 不要粮票肉票蛋禽票!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