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重生七零,妈宝女索要天价彩礼

虞风被三顶绿帽罩了顶!三个孩子没一个是他的。做完DNA,老婆告诉他血缘不是维持家庭的纽带,只有爱才是。他勤劳了一辈子,年轻时把工作让给大舅哥。拼命挣钱,把钱全部交给妻子。又给妻子父母养老送终,妻子怎就不知足?和别人滚了一辈子床单?要是能重来一次,他绝对不会...

第67章 农展会剪彩开幕了
    周一,虞风先去和工人文化宫的陈主任签了协议。

    文化宫的陈主任说着不要场地费,但当虞风坚持给的时候,还是同意了。

    拿到协议书,虞风彻底把心放下来。

    又马不停蹄的去了银行。

    银行的徐经理正等着虞风,一见他来,就笑了:“你的贷款协议,已经批下来了。”

    虞风连忙拿出场地的协议书:“我刚和工人文化宫签了场地协议,都没钱交场地费。”

    徐经理瞄了一眼协议书,眼角的笑意更深了:“这笔款子,你只能借一年。”

    现在的贷款都是一年期。

    虞风拿出组委会的公章和工作证,开始办手续:“我马上就得大把花钱了!筹备场地,买材料,请工人,这都是钱。”

    贷款的事情办好,徐经理如释重负,咳了一声:“你那个活期?……”

    “改成五年的死期。”虞风笑眯眯地,“至于贷款,等你们批准后,我分批来取,你看怎么样?”

    这可不是后世的两万块,几捆就完事了。

    最大面值十元。

    得两个行李箱才可以拉走。

    家里放这么多钱太不安全了,他必须分批取。

    徐经理也想到了这一层,点了点头:“你在银行以组委会的名义办一个活期账户就行了。”

    然后,她把手边的档案袋推到虞风面前:“这是你要的大黑十,全部是第一版的。”

    虞风打开一看,笑着连声道谢:“谢谢了。”

    给了徐经理120块钱。

    100是大黑十的钱,20块是徐经理的辛苦费。

    虞风又说起其他的面值:“能找到苏三元这个面值吗?”

    徐经理诧异地看了一眼虞风。

    要了大黑十不够,还要苏三元?

    看样子,面前的这个小伙子是想收藏旧币。

    银行系统搞这些钱还是挺容易的。

    想了想,徐经理点头:“我试着找一下。”

    “如果能搞到,还是一张两块的辛苦费。我同样只要十张,不多要。如果搞不来十张,一两张也行。”

    从银行出去,虞风忙碌起来。

    买材料,制作展板展台。

    同时还要给各大企业发招商函。

    害怕钱丢,以组委会的名义买个保险柜放在家里。

    期间,虞风回了一趟红旗公社,和孔书记确定了这次农展会都展销什么农产品。

    又回了一趟乌家坳,先把姥爷的钱还了,和乌玉海支书详谈了蘑菇培育包的事情。

    在厂职工中学找了十几个愿意勤工俭学的中学生,一天一块钱,请他们在城区各大街道发传单贴海报。

    很快,各大公交站牌处,都贴上了宣传海报。

    大街小巷都是王陶县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的传单。

    考虑到现在的人识字率比较低,虞风并没有全部用文字,而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的传单。

    就和后世超市的宣传单差不多。

    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专员从行署出来,汽车刚驶了不到几百米,就看到路边墙上贴着一张很大的宣传海报,没在意。

    汽车继续向前行驶,又在公交站牌附近都看到了这张海报。

    等驶到一张海报前时,他让司机停车。

    认真地看了看,专员有些惊讶:“王陶县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

    农业可是大事!半点马虎不得。

    王陶县搞这个农产品展销会,如果能搞好,可称得上一件好事。

    也怕有人借此机会搞些不好的东西。

    想了想,专员命令司机转向:“去工人文化宫。”

    离工人文化宫还有一段距离,司机把车停下。

    专员背着手,缓缓朝工人文化宫走去。

    工人文化宫外面,看起来乱糟糟的。

    广场上面停着几辆拖拉机,很多人在搬运东西。

    几个工作人员站在楼顶垂条幅。

    巨大的红色条幅从屋顶垂落到地面。

    上面有各个企业恭祝王陶县第一届农展会圆满成功的字样。

    附近,也有不少市民在远远的张望着,议论着。

    专员信步朝文化宫内走去。

    往常宽敞的文化宫,此时被用木板分成一个个小间。

    木板上刷着一层白漆,看起来很干净。

    地面铺着一层油毡,应该是怕把文化宫的水泥地面搞脏。

    专员不禁点头:“做事的人,很细心。”

    这时,有人从外面抬着一个巨大的展板进了文化宫。

    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小伙子跑上前:“放到正中间,这是展会的展板。小心一点,一定要靠墙摆放,再围上护栏,不能砸到人。”

    专员走过去观看。

    展板左上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山川。

    在正中的位置,写着王陶县自古以来的历史。

    描绘了一下当前的好时光,又展望了一下未来。

    看到上面还出现了自己的名字,专员不禁笑了笑。

    这时,又有人抬着展板走进来。

    这些展板就小很多了。

    展板上,是一个个企业的名称。

    专员一眼看到了皮件厂的展板。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却很激荡人心。

    皮件厂自从建厂后为国家创造了多少收入,安置了多少工人,出口了多少皮件。

    展板上写的不是八股文,而是普通人能看懂的各种数据。

    专员看了一眼,又走到另一处展台,看到了印刷厂。

    他转头看了看司机,笑了起来:“印刷厂又不是农产品,凑什么热闹?”

    司机可不敢说古厂长半句不好,只是笑。

    专员也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转头继续看。

    展板上写着印刷厂这些年来一共印制了多少农业类的书籍,替农民们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

    专员若有所思。

    又向里走,后面就没有展板了。

    全是一张张桌子,应该是用来展示农产品的。

    他还看到了很多农具。

    在经过一个犁铧的时候,专员看到犁铧旁边的牌子。

    上面写着犁铧的历史,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专员不禁轻声感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心是什么?就是吃好穿好有钱花!”

    “这个农展会!不错。”

    里面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全是一排排的桌子。

    桌子下面同样铺着油毡。

    专员转了一圈,转身出去。

    他悄无声息的来,又悄无声息的走。

    没有任何人知道。

    第二天,农展会开幕。

    王陶县派了农业局郑局长代表罗县长参加剪彩仪式。

    古厂长、蓝厂长、其他几个企业的厂长也同时出席。

    长长的红绸被剪断。

    “我宣布!王陶县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正式开启!”

    主持人话音落地,来自红旗公社的锣鼓队开始跳起舞来。

    看着这些大爷大娘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在扭呀跳呀,城里的人直呼大开眼界。

    “这跟过年差不多了。”几个手捏着宣传单的大娘,恨不得现在就开门,好冲进去抢鸡蛋。

    “鸡蛋四毛八一斤,还不要鸡蛋票,太划算了。”

    “你看这个,这个宣传单上说包教包会种蘑菇,蘑菇可是有钱人才吃得起的东西。我去副食品商店看过,蘑菇的价格和鸡蛋一样。有钱人真多!”

    “那可不,小鸡炖蘑菇,鲜得掉牙。”

    “这里面还卖宰杀好的鸡,两块三一斤。要不你买只鸡再买点蘑菇,回家炖一锅?”

    “我可没这钱。”

    “这鸡有点贵了啊,副食品商店的鸡,一块八。”

    “那是活鸡的价格,你回家还得杀鸡烫水拨毛。最主要的,得要票。你有票吗?”

    “……”我没票,你就有票了?你瞧不起谁呢?我认识你吗?你知道我家是双职工吗?

    锣鼓队舞完,文化宫的大门打开。

    大爷大妈们跟在领导们的身后,呼啦啦朝前涌。

    他们根本不看展板上的内容,只是顺着指引牌朝前跑。

    “鸡呢?鸡在哪呢?”

    “肉呢?”

    “粮食呢?”

    文化宫一下子热闹非凡。

    外面锣鼓在敲,里面大爷大妈们在抢购。

    不要粮票肉票蛋禽票!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