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軍隊的壓迫下,東突厥的軍隊一步步後退,甚至根本沒有與之戰鬥的欲望。 如今,所有東突厥人心裡,只有逃跑一個念頭。 打? 那什麽打? 我穿了一身瓦薩琪怎麽打? 唐軍一個個吃飽穿暖,勇猛如虎。 他們呢? 吃不飽、穿不暖,每天像狗一樣被攆來攆去。 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勝算! 這樣的情形,不單東突厥的軍人看得清楚明白,他們的頡利可汗同樣看得通透。 李世民麾下的這些唐朝名將,哪一個不是奔著他腦袋來的? 哪一個不是奔著讓他東突厥亡國滅種來的? 可怕的是。 大唐的富裕程度遠超他的想象。 同樣是遭受到了雪災禍患,為何大唐的余糧那麽多? 唐軍千裡跋涉,卻依然沒能斷了補給,這實在太過可怕。 東突厥天帳中。 頡利可汗憔悴無比,握著往日裡不太喜歡的筆杆子,一字一句的寫著投降書。 他已經沒有辦法了! 東突厥延續這麽久,不能在他手中被滅國。 無論大唐有什麽條件,他都會答應。 哪怕就是把他這顆腦袋摘了,他也沒什麽可怨的。 他隻想把東突厥的種給保住! “可河,真的就……投降了嗎?” 有將領不甘的問道。 頡利可汗甚至看都沒看他。 若是有一絲可能,他絕不會投降。 但……他沒有絲毫機會。 再冥頑不靈下去,東突厥便完了! 這一天,東突厥派出使臣朝著大唐長安城去。 東突厥方面,全面要求停戰。 面對這樣的局面,一群唐將並沒有再做什麽,而是等著朝堂的命令。 太極殿上。 李世民高坐在龍椅上,手中拿著東突厥使臣呈遞上來的投降書。 “天可汗陛下!我國已經深刻認識到錯誤,不願與大唐為敵!” “我們東突厥願意俯首稱臣,奉大唐為主,每年會按照天可汗的意思朝貢,絕不會有半點其他心思。” “希望天可汗陛下,給東突厥一個生存的機會!” 東突厥派來的使臣跪在太極殿中央,頭顱與地面接觸。 他的姿態放得極其低,隻願大唐的天子和朝臣能看到他們東突厥的誠意。 不管如何,至少要渡過此次危機。 否則,按照大唐那些名將的處理方法,他們東突厥很快會亡國滅種! 此時,李世民收起手中的投降書。 他只是掃了幾眼,甚至都沒有仔細看頡利可汗說了哪些條件。 如今,他是勝利者! 決定權在他手中。 是和,是打,一切都由他說了算。 目光掃向跪在地上的東突厥使臣,他又看向一眾朝臣,隨後將手中投降書送與眾人看。 等所有朝臣傳看完之後,李世民才語氣淡漠道:“諸位愛卿對此事如何看待?” 李世民此言,讓東突厥那使臣心裡懸了起來。 唐皇沒有明言接受投降,那就有繼續打仗的可能。 當然,如果這些朝臣稍微懂一些,便會勸住李世民。 如今的東突厥,早已不複往昔。 就算大唐將他們滅國了,得到的也是一個血流漂杵,無法種植糧食的苦寒之地。 大唐的國土已經夠大了,再納入東突厥,無疑會增加管理方面的難度。 在他看來,這算是一個得不償失的選擇。 果然! 正如他所想,有朝臣走上殿前,向李世民諫言。 “啟稟陛下,老臣認為,東突厥和大唐,可以談和!”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大唐也不是‘惡魔’國度,不該有將他國亡國滅種的想法!” “東突厥既然送來投降書,就已經證明了頡利可汗的誠意,我大唐有這個氣度接下!” 有人帶頭,自然有人附和。 又一位朝臣上前下拜。 “陛下,東突厥雖然有侵擾我大唐邊境之過錯,但他們為此也付出了慘痛代價!” “自古以來,我華夏民族便以仁慈為美,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也無不可!” “況且,頡利可汗已有悔改之心,願奉我大唐為主,我們又何必趕盡殺絕?” 兩人的言論遭受到不少朝臣的認同。 但也有不少大臣持反對意見。 只見永興公虞世南走上殿前。 “陛下,老臣認為,殺一不能警百,斬草必定除根!” “如果我大唐真的接受了和談,天知道這東突厥休養生息後,會不會再次犯渾,攻打我大唐?” “既然做了,那我們就得做得徹底,把他東突厥的根都給拔了!” 他說完還看了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使臣。 那人心膽俱裂,生怕李世民就因為這三言兩語就不接受和談。 如此一來,即便他是使臣,也難逃一死。 “天可汗陛下,我國是有絕對誠意的,願意永遠奉大唐為天朝上國,絕不會有二心!” “還請仁慈的天可汗陛下能給我們一個向您展示誠意的機會!” 見這人姿態如此卑微,有些朝臣再次出列諫言。 “陛下,臣等認為,何談對我大唐更好!” “畢竟,就算我大唐最終將東突厥國全滅了,我們的損失也不會小。” “再一點,我大唐幅員遼闊,打下了東突厥後,陛下準備派誰去鎮守?” “如今災雪禍患不斷,百姓尚且生活不易,如果再派軍去東突厥,軍費將會更為艱難,屆時便需要額外征收賦稅,百姓如何會答應?” 又有一個大臣上前。 “陛下,臣認為兵部侍郎王大人說的對。” “東突厥雖然有大面積土地,但在北方苦寒之地,我們大唐就算將之納入版圖,也沒有任何作用。” “一個北方苦寒之地,除了彰顯我大唐強大,本質上就是一雞肋。種植不了糧食,又無法像他們東突厥人那樣遊牧狩獵,於我大唐何意?” 另一位大臣也上前,慷慨陳詞。 “陛下,如果我大唐打下了東突厥,那就必須派人去管理那塊兒地方。” “但我大唐文明與東突厥的遊牧文明相衝,即便設置郡縣,派遣官員,也無法好好管理。反而會因為習性不同,風俗不同等各種問題,讓當地百姓民怨四起。” “屆時,‘東突厥’郡反而是我大唐一個包袱,我們要管的話,還需要派人去鎮壓。如此勞心勞力,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陛下三思啊!” 至此,數位大臣齊齊上前請求。 “恭請陛下三思!” “恭請陛下三思!!” 長孫順德也上前下拜。 畢竟,在他看來,這東突厥是個鳥不拉屎的不毛之地,給狗狗都不要。 大唐就算接下來,也沒有意義。 再說,此次出征東突厥,他們這些人已經付出了很多。 如果繼續打仗,他們還會付出更多! 因此,他必須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還請陛下考慮天下,考慮百姓。” “承天之威,接受東突厥的投降!” “於國於民,皆有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