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從九龍書齋那裡離開後,召集了幾位心腹。 他將秦明的想法告知了眾人。 所有人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對九龍書齋上的秦先生更加好奇。 就算是程咬金這等武將,也產生了些許興趣。 得知了這件事的處理辦法後,眾人按照李世民的吩咐,暗中運作這件事。 第二天,太極殿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例行拜禮後,李世民讓所有人平身。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太監說完後,一邊關武將便站出來走上殿前。 “陛下!臣有事起奏!” “準!” “啟稟陛下!東突厥南下了!” 什麽? 那武將說完後,李世民的反應還沒什麽,其余百官倒是露出了驚愕慌亂的神情。 “陛下,邊關急報,東突厥已經數次侵擾我大唐邊境!已經有很多邊境百姓被劫掠!” 那武將再次強調東突厥南下的事情。 很多大臣都面色微變! 不日前,皇帝才說要將東突厥滅了! 結果他們瘋狂諫言反對,導致朝議不歡而散。 這才沒過兩天,東突厥竟然主動南下攻唐? 該如何是好? 難道陛下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或者說,陛下實際上早就接到了急報,只是今日才讓武將把事情說出來。 為的只是演戲給他們看? 瞬間,百官們心中各種猜測都出來了。 此時,李世民掃了眼眾人,一臉平靜的問道:“諸位愛卿,對此事可有什麽看法?” 李世民的聲音很平靜,但卻讓眾人都渾身一顫! 很多大臣都默默低下了頭,不敢吭聲。 “怎麽,前日你們都勸我不要攻打東突厥,現在遇到事情了,不敢說話了?” 見眾人如此模樣,李世民聲音變得冷了些,音量也提高了不少。 片刻後,李靖也上了殿前。 “陛下,依臣之見。” “東突厥既然南下打草谷,那必定就是他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只能將目光轉到我們大唐!” “但既然他們敢對我大唐動主意,那就得讓他們有來無回!” 作為武將,李靖的聲音洪亮,傳遍殿宇。 而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那就是打! 而且要狠狠的打! 這與李世民的想法一樣。 這讓殿上的文武百官都變了臉色,尤其是那些世家門閥,更是心中藏怒。 打仗沒什麽,哪個朝代都會打仗。 但打仗是要錢的。 而這錢從哪裡來? 還不是要從他們這些世家門閥身上刮? 如果光是出錢,他們還能咬牙從肥豬上刮一點油。 但打仗可不是小事,是要死人的! 而打仗的主力是什麽? 除了常年在軍中的士兵,戰急時,是要抽調百姓壯丁的。 一旦壯丁被抽調,不管死沒死,主要勞動力便沒有了。 而這些勞動力,原本可以為他們提供大利益。 是他們壓榨剝削的奴隸。 如果全都不在了,百姓的生活將會更加拮據。 沒勞動力,就意味著沒有錢。 沒錢的話,他們這些世家囤積的糧食和物品,又能賣給誰? 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一旦戰爭啟動了,他們的利益勢必會受損。 因此,能不打,自然是不打的好! 想到這些,有大臣快步上前。 “陛下!要三思啊!” “現在是災雪年,老百姓的日子本來就很不好過了!” “如果朝廷再掀起戰火,屆時,受苦受難的還不是那群老百姓?” “百姓苦,最終造成的結果,恐怕不是陛下想要看到的結果吧?” 這人一說,便有其他大臣應和。 “陛下,還請您以大局為重,以天下百姓為重!” “東突厥不就是想要活下去嗎,我們讓一步,這戰事就解決了,不必弄得天下生靈塗炭!” “老臣懇請陛下,戰亂催人苦,不如休養生息!” “請陛下三思……” 大臣們一一上前勸誡,並且還有人想要開口。 “放肆!” 就在這時,李世民猛然起身,一聲大吼。 震得眾人渾身發抖,手腳冰涼。 李世民目光凌厲的看向眾人,伸出手指指向下方進言勸誡的大臣。 “你,你,還有你……口口聲聲說了為百姓,為天下!” “朕不是老糊塗,更不是昏君,分得清什麽是真正為百姓著想,什麽是假借名義!” “平日裡也就罷了!如今東突厥都打上門了,你們要我忍氣吞聲?” 面對李世民冷厲的目光,所有人都顫抖著低下頭,不敢看,也不敢發聲。 “胡狗屠殺我大唐子民,你們就輕描淡寫的跟我說,退讓?” “好,很好,你們想要退讓是吧!那今日,你們都給我到邊關去,看看你們的退讓,是不是會讓東突厥退兵!” 李世民手指指向任何一人,那人就趕緊跪下,面色發白,身體顫抖。 見眾人如此,李世民臉上露出冷笑。 “怎麽,害怕了?” “邊關百姓是人,你們也是人,他們死,你們可以隨口說讓我退讓,輪到你們自己了,怎麽就不敢說話了?” “今日,朕不是在跟你們商量,而是命令!” “來人啊!” 很快,有太監上前。 “傳朕諭令,即日起,在長安東山修建東神道功德碑!” “籌集糧餉,為我大唐北伐征討東突厥做準備,無論是那個大臣,那個世家,出錢還是出力,都給我刻在功德碑上!” “另外,將此事以最快速度,讓天下人知曉!利國利民,流芳千古的大事,怎麽能不讓百姓讚頌!” “愛卿們,你們覺得如何?” 李世民說完後,掃向百官。 面對此時此刻的李世民,莫說是那些大臣,就是貴為國公的重臣們。 又哪裡敢說一個不字? 況且,陛下明言了。 修建東神道功德碑,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讓天下人共襄盛舉。 如此一來,百姓只會認為,攻打東突厥是有利於他們的。 他們自然會站在皇上這一邊。 再者,如果今日有誰反對了,或者東神道功德碑上缺了誰的名字。 那,便是找死了! 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世家門閥的大臣們又重名重利,自然不會再說什麽反對的話了。 不管如何,他們只能吞下這口晦氣! “陛下英明!” “吾皇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