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臣們一片懵逼的疑惑中,李世民進了太極殿。 皇后自己先回立政殿,因為按照禮節,皇后不應該進朝堂。 跟隨其後的,是劉景和房杜、諸葛牧一幫人,然後才是其他大臣。 李世民也不換衣服,緩步上台階,坐在龍椅上。 劉景站在了房玄齡的前面,諸葛牧一幫人站在中間,其他文武大臣仍舊按照原來的序列站好。 奇怪的是,李世民身邊的太監居然換了一個。 原來是周公公,現在這個是趙公公? 李世民目光掃視群臣,語氣帶著欣喜,說道:“眾位愛卿一定有很多感覺奇怪的地方,朕會一一解答。” 李世民突然就離開了長安城,然後又突然告訴他們,羅藝的叛亂被平定了,頡利又被揍了一頓。 然後帶著劉景回來,劉景成了比房玄齡、杜如晦更靠前的大臣 特別是諸葛牧這些生面孔怎麽回事,為什麽他們這些大臣都沒資格進去太廟,他們卻可以? 疑惑太多了,他們需要李世民仔細解答一番。 “這是左拾遺劉景,相信朝中的眾位愛卿都認識。” 李世民先動劉景說起。 劉景轉身,對著眾位大臣拱手行禮,臉上帶著和善的微笑。 確認了劉景的身份,大家都很震驚。 想站在這個朝堂上,可是要品級資格的,劉景不過區區從八品,按理說沒有資格站在這裡。 看出了大家的驚訝,李世民繼續說道:“三年前,劉大人為朕進言,說李建成謀反,不適合做太子,但是父皇不聽忠臣之言,反而將劉大人發配歸義鎮。” “這三年,劉大人在歸義鎮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將一座荒廢之城,建設成了可以媲美長安城的巨城。” “而且,劉大人配合朕,在歸義鎮養兵三十萬,斬殺賀勒、突利,擊破頡利的進攻。” “這次頡利突然退兵,就是朕在歸義鎮的精兵抄了頡利的後路。” 這些話是劉景和李世民商量好的。 歸義鎮肯定是隱瞞不下去了,早晚要被發現的,所以乾脆承認了。 至於屢破突厥的事情,功勞算在了李世民自己頭上,劉景不搶這個功勞。 這是劉景的韜晦之策。 要想扮豬吃老虎,先得扮作一頭豬。 雖然劉景已經極力低調了,但是說出來,朝中的大臣還是炸鍋了。 “三年,三年把歸義鎮建成了媲美長安城的巨城?這怎麽可能?” “我去過歸義鎮,那裡是一片荒漠戈壁灘,啥都沒有啊。” “他怎麽做到的?是不是皇上.” 堂下大臣議論紛紛,不敢相信李世民說的是真的。 在歸義鎮配合李世民埋伏精兵,這個可以相信。 但歸義鎮那個地方有多荒涼,他們是清楚的,要不然也不會把劉景發配到那裡,總不能是讓劉景享福去。 看著大臣們議論紛紛,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李世民開口道:“朕知道諸位愛卿有眾多疑惑,但這是真的,左拾遺功勞甚大,朕決定賜金百兩、秩升兩級、升任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少卿為從四品上, 大理寺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 大理寺少卿上面還有一個大理寺卿,底下有兩個大理寺少卿。 這個品級算高,但又不是太高。 不過,從一個從八品的左拾遺,一步升任從四品上,這可以說一步登天了。 堂下的大臣低聲議論,特別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更是很有意見。 他們一輩子拚盡全力往上爬,最後也不過在四品左右打轉轉,能升任三品的極少,就算是房玄齡、杜如晦以輔佐登基的功勞,也不過才正三品,而且年紀很大。 反觀劉景,才不過20多歲而已。 朝中那些老頭子無不嫉妒。 “微臣謝皇上隆恩。” 劉景走出來,對著李世民拜謝。 突然,一個胡須花白的大臣出列,對著李世民拜道:“皇上,老臣有話要說。” 此人名叫崔浩,是清河崔氏,在朝中擔任少府監一職,為從三品。 少府監掌管百工技巧諸務,就是皇帝的所有金銀玉器之類的奢侈品,都是他掌管,這是一個肥差。 李世民看著崔浩,問道:“少府監有何話要說?” 所有大臣看著崔浩,等他說話。 崔浩拜道:“皇上,左拾遺歸義鎮三年,臣等未聽到任何關於他的信息,今日回朝,便驟然從從八品升任從四品上,隻恐朝野上下難以信服。” 有了崔浩站出來說話,其他人都附和,說劉景升官太快了。 短短三年,連升四級,這個速度太恐怖了。 李世民早料到會有人不同意,說道:“少府監,朕方才說了,劉愛卿在歸義鎮功勞甚大,斬賀勒、突利,破頡利,這些事情,劉愛卿都有大功。” “這次平定羅藝叛亂,劉愛卿也有很大功勞,諸位若是有疑問,可以親自往歸義鎮去看,此事無須再議。” 李世民一錘定音,用皇權把非議壓下。 皇帝這麽說,大臣再說就是不給面子了。 李孝恭一幫人雖然感覺奇怪,但不會在朝堂上和李世民唱對台戲,所以都不說話。 崔浩卻怒氣未消,冷冷說一句:“皇上如此,只怕朝野非議。” 然後退回班列站好,臉上仍有不平之色。 李世民眉頭微皺,眼神流露出一絲不耐,心中開始盤算什麽。 “雲州之役,除大理寺少卿外,還有諸多有功之臣,朕今日為大家介紹一下。” “這是諸葛牧,武藝天下無雙;這是孫堂,謀略過人;這是秦風,槍法卓絕;這是程橫,有百步穿楊之術;這是.” 其他人介紹都挺好,但是到了狗蛋這裡,這個名字實在是上不了台面。 看出李世民一臉尷尬,還有狗蛋自己也無地自容,劉景馬上說道:“劉旦旦。” 李世民乾咳一聲,說道:“這是劉旦旦,醫術天下第一,還有其他幾位,尚未進入大殿。” “這些都是能人異士,也是朕在歸義鎮偷偷培養的,他們立有大功,朕今日一並封賞。” 嘩. 李世民剛說完,堂下一片嘩然。 李世民跟劉景一個人封賞就算了,這一下子塞了這麽一堆人進來,搞得大臣都有意見了。 “好家夥,一個劉景還不夠,居然找這麽多人來。” “哪有這麽多位子安排這些人?” “他們是不是都和劉景一夥的?” 堂下嗡嗡一片響,搞得朝堂鬧哄哄,跟菜市場一樣。 李世民眯著眼睛,朗聲說道:“諸位愛卿有什麽意見,可以說出來。” 這時候,崔浩又走了出來,對著李世民拜道:“皇上,這突然之間冒出這麽多功臣,有誰能證明?” 其他大臣也心存疑惑,感覺這個事情完全是李世民一個人自說自話。 房玄齡忍不住走出來,說道:“少府監,皇上難道會撒謊嗎?” 自古君無戲言,更別說撒謊了,因為沒必要,皇帝想幹嘛就幹嘛。 崔浩冷冷說道:“中書令,你這話什麽意思!我不過是說出了大家的疑惑而已。” “皇上回朝,突然帶了這麽多從未見過之人,我等要分說一二,何錯之有?” 其他大臣紛紛附和,說這些人從來不知道。 崔浩指著諸葛牧說道:“皇上說此人武藝天下無雙,我看此人連一走卒都打不過。” 諸葛牧體型清瘦,不是那種強壯肌肉男類型,穿上衣服,更顯得高挑瘦弱。 大唐以胖為美,男子也不瘦,所以崔浩覺得諸葛牧不堪一擊。 李世民心中冷笑幾聲,臉上卻和顏悅色,說道:“少府監有此疑問很正常,這些人都是朕在雲州秘密培養的,你們沒見過。” “諸葛牧的武藝到底如何,這個簡單,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手底下見真章便是。” 這話說得大家都同意,武藝高低,比一場就知道了。 程咬金說道:“崔大人,皇上說的有道理,我們習武之人從來不廢話,打一架就知道了,你找人吧。” 劉景站在旁邊,始終不發一言。 這個時候,他不能說話,要不然就會被扣上結黨的帽子。 諸葛牧轉身拜道:“請崔大人賜教。” 房玄齡和杜如晦相視一笑,這個崔浩居然挑戰諸葛牧,找死罷了。 崔浩冷冷說道:“村野匹夫,朝堂之上豈是打架鬥毆之地,論你一個大不敬之罪!” 其他名門望族的大臣也紛紛討伐諸葛牧,說他無禮不懂規矩。 李世民臉上微微一笑,說道:“無妨,殿外足夠寬敞,崔大人可以找人比試。” 太極殿外很寬闊,可以跑馬。 因為頡利的威脅,李世民鼓勵朝野習武,太極殿外時常有士兵操練。 對於這個事情,大臣也進諫過,說這樣不安全,但是李世民不以為意。 朝中大臣都看著崔浩,等著他的回答。 這個時候,如果崔浩不應戰,那他的老臉就丟光了。 崔浩看著諸葛牧,又看了看秦風幾個人,感覺都是鄉巴佬進城,沒什麽本事。 “正好顯示一下我崔家的本事,也好在新朝立穩腳跟。” 崔浩心中有了計較。 從東漢末年開始,世家大族出現,袁紹便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到了經過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度,世家大族的地位進一步穩固,到了隋唐時期,已經有了五姓七望的排行。 這些名門望族把持朝野進階之道,權勢極大,甚至壓過皇權。 他們的勢力除了朝廷文官,軍隊中也有武將,可謂文武之道並重。 崔浩想著,李世民剛登基不久,在眾人面前耀武揚威一下,也可以提升自己清河崔氏的地位。 “好,微臣家中也有習武之人,在軍中為將,微臣懇請皇上宣他入朝,與此人比試。” 崔浩拜道。 雖然是崔氏族人,但在軍中當將軍,進入皇城還是要李世民同意,否則視同造反。 李世民說道:“準!” 崔浩馬上讓人去北大營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