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让你代管,没让你称霸!

第23章 渭水河畔,颉利撤兵
  渭水河畔。
  李世民帶著五萬兵馬到了南岸,對面是頡利的五十萬大軍。
  明黃龍旗到時,尉遲恭和張公瑾等將領慌忙迎駕。
  李世民騎著白蹄烏,身披黃金甲,頭戴金盔,馬上掛著寶雕弓。
  隋唐英雄,各有成名兵器,李世民憑借的就是箭術。
  “末將參見皇上。”
  尉遲恭等人紛紛下馬參見。
  李世民下馬,扶起眾位將軍,說道:“眾位將軍平身。”
  眾將起身,每個人的鎧甲都沾滿了鮮血,個個帶傷。
  再看南岸的士兵,無不是遍體鱗傷。
  李世民含淚說道:“朕有愧於諸位將軍,有愧於眾將士。”
  張公瑾拜道:“皇上禦駕親征,眾將士無不感奮。”
  尉遲恭押著突厥大將莫啜上來,拜道:“區區突厥,何須皇上出征,末將已經擒住莫啜!”
  這個尉遲恭喜歡邀功,他打了一個大勝仗,活捉了莫啜,故意拉過來炫耀。
  張公瑾和其他將領沒有立功,臉上有慚愧之色。
  李世民讚歎道:“尉遲將軍神勇,壯我大唐軍威!”
  見到鑾駕,眾將士知道李世民禦駕親征,頓時士氣大振,高呼“萬歲”!
  對岸。
  頡利可汗帶著執失思力和一眾大將到了岸邊,狼頭纛旗高高掛起,這是可汗的標志。
  看見對面的明黃龍旗,頡利可汗大笑道:“看到沒,秦王小兒自己來了。”
  一路上,頡利帶著幾十萬騎兵連破大唐軍隊,一直殺到渭水河畔。
  雖然莫啜被尉遲恭抓了,但是頡利殺了獨孤彥雲,尉遲恭也是慘勝,突厥佔據了絕對優勢。
  李世民到了對岸,那就說明,這是大唐最後的抵抗力量,只要渡過渭水河,擊破唐軍,長安城唾手可得。
  就連李世民,也是囊中之物。
  執失思力笑道:“可汗,中原人有句話,叫做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破了唐軍,必要活捉李世民,到時候長安城可以不戰而破。”
  長安城池堅固,突厥不善於攻城,要他們強攻,必定死傷慘重。
  所以,如果可以用李世民要挾,那是最好不過了。
  頡利可汗滿心歡喜道:“你真是我的智囊啊,三年前你就定下計策,現在長安城就在眼前,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
  “你說說,現在該如何?是不是一鼓作氣打過去?”
  三年前,劉景擊破賀勒的時候,執失思力就定下計策,不打歸義鎮,直接進攻長安城,現在計劃極其順利,頡利十分佩服執失思力的謀略。
  執失思力說道:“中原還有一句話,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現在我們佔據絕對優勢,可汗只要把李世民喊過來,他就會投降。”
  兩邊的軍事力量差距太大了,突厥五十萬騎兵,而且都是精兵強將。
  反觀對岸的大唐,隻只剩下6萬殘兵,還有就是李世民東拚西湊的5萬軍隊。
  強弱對比太明顯,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
  頡利可汗皺眉道:“李世民這個人我知道,是塊硬骨頭,要他投降,我看不可能。”
  執失思力說道:“就算他不投降,我們也可以威懾一下。”
  頡利感覺有道理,便讓執失思力去叫陣。
  執失思力拍馬往前,到了河邊,喊道:“秦王,我家可汗要與你說話。”
  李世民在對岸聽到了執失思力的聲音,身邊的將領也聽到了。
  “皇上,切不可去,突厥狡詐,小心中了埋伏!”
  侯君集勸道。
  其他將領也勸說不可去,萬一中了突厥的冷箭。
  李世民心中卻有自己的盤算,現在大唐的兵力處於劣勢,如果可以談判,那是最好。
  就算犧牲大唐的所有金銀財寶,只要能換取喘氣的時間,早晚有報仇的時候。
  “無妨,朕心裡有數。”
  不管眾將如何勸阻,李世民還是上了白蹄烏,一個人到了前面。
  渭水河上有一座臨時搭建的橋,李世民到了橋的南邊。
  見到李世民出來,頡利可汗冷笑一聲,拍馬到了渭水橋的北岸。
  兩人隔著一座橋,頡利手持馬鞭,指著李世民呵斥道:“秦王,你弑兄逼父,謀朝篡位,你可知罪!”
  李世民臉色難看,冷冷說道:“此是我李家的家事,與你何乾!”
  頡利可汗哈哈笑道:“賢侄,你可真健忘啊,我與你父皇約為兄弟,你的家事,我如何不能管。”
  當初李淵向始畢可汗借過騎兵,兩人稱兄道弟。
  而頡利又是始畢可汗的弟弟,所以他說和李淵是兄弟。
  李世民皺眉道:“你既然與我父皇約為兄弟,為何侵我邊界,殺我子民。”
  頡利可汗哈哈笑道:“本汗此來是為了解救我那兄弟,讓他重登皇位。”
  李世民心中憤恨,卻又無奈。
  道理肯定是講不通了,但是兵力又不夠,實在憋悶得緊。
  頡利可汗見李世民半天不說話,冷聲笑道:“趕緊投降,跟著我回長安城請罪,我保你還能當王爺。”
  李世民聽聞大怒,罵道:“頡利,你本無義之輩,不過是貪圖我大唐富庶,說什麽仁義道德!”
  頡利可汗也生氣了,罵道:“小兒,本汗好言相勸,你卻不識抬舉,本汗滅你翻手之間!”
  說著,頡利可汗手一舉,身後五十萬大軍開動。
  李世民一咬牙,也舉起手來,身後的大唐兵馬準備迎戰。
  大戰一觸即發,李世民轉身奔回大陣。
  尉遲恭和張公瑾、侯君集、秦瓊等一乾武將身先士卒,列陣於渭水橋南。
  頡利可汗怒氣衝衝回到陣中,喝令渡橋作戰。
  就在此時,一支騎兵斜刺裡衝出來,到了陣前,大呼道:“可汗,可汗!”
  頡利可汗仔細看時,卻是突利手下大將洛拔帶著2萬多騎兵到了。
  執失思力見到洛拔驚慌失措的樣子,心中大呼不妙。
  不等頡利問話,執失思力一把扯住洛拔,喝問道:“怎麽回事?”
  洛拔沒有理會執失思力,趕忙從馬上下來,對著頡利拜道:“可汗,突利小可汗不聽末將勸阻,集結十五萬兵馬進攻歸義鎮,結果.”
  頡利可汗心裡咯噔一下,喝問道:“結果怎麽樣?”
  其實他心裡已經猜到了結果怎麽樣。
  洛拔哭喪著臉說道:“結果,我們在歸義鎮外50裡遭遇劉景,我軍大敗,突利小可汗他生死未卜。”
  這一通話說出,頡利可汗感覺五雷轟頂。
  原本派突利去防備劉景只是為了支開突利,自己好獨吞長安城的寶貨財物。
  當然,也有防備劉景的意思,因為歸義鎮的虛實他不清楚。
  現在突利大敗,說明歸義鎮果然還有伏兵,那自己的老家就不安全了。
  執失思力質問道:“可汗命你們佯攻,你們為何擅自進攻?”
  洛拔對著執失思力哭訴道:“我只是屬下,如何勸得了小可汗。”
  執失思力無言以對。
  洛拔是突利的心腹,如果真的要勸阻,怎麽會勸不住,但是洛拔這樣說,他也沒辦法。
  頡利可汗面如死灰,冷冷問道:“劉景出兵多少?”
  頡利心裡一直祈禱三十萬,或者更多.
  洛拔認真地說道:“五千,五千騎兵。”
  頡利的臉瞬間被凍住了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頡利情願劉景以多勝少,以優勢兵力擊敗突利,可偏偏又是幾千人破十幾萬。
  執失思力指著洛拔怒道:“你若是有半句假話,我將你插在杆子上風乾,把你的心肝挖了喂狼。”
  五千破十五萬,執失思力震驚到了,這意味著傳說是真的。
  劉景真的有非人的戰鬥力,歸義鎮就像一座妖城。
  洛拔堅決說道:“若有半句虛言,情願剁碎喂狼。”
  洛拔的話震驚了所有人,他們都知道賀勒覆滅的傳聞。
  “劉景真的是妖怪?”
  “五千破了突利十五萬,這怎麽可能?”
  “突利現在是死是活?”
  “我們的老家不會有問題吧?”
  眾將驚疑不定,頡利和執失思力都心亂如麻。
  對岸,李世民騎在白蹄烏背上,望著對面的突厥大軍,大戰一觸即發。
  尉遲恭一乾武將死守渭水橋南岸,長槍盾牌已經準備好了,等著騎兵衝過來。
  正待廝殺的時候,李世民又見到2萬多騎兵過來增援,心中更是一緊。
  此戰,若是不勝,大唐將亡。
  眾人皆笑隋朝二世而亡,沒想到李唐亦複如是,豈非天意。
  李世民抬頭看著天上飄落的雪花,升起一股無力之感。
  等了許久,卻不見頡利進攻,反倒見對面陣營開始松動。
  李世民感到奇怪,轉頭問長孫無忌:“突厥怎麽回事?為何遲遲不動?”
  長孫無忌也覺得奇怪,頡利佔據絕對優勢,為何不進攻?
  “頡利在猶豫,但是.他在猶豫什麽?”
  長孫無忌跟著李世民打過不少仗,看得出對面遲遲不動,肯定是出了問題。
  但是頡利能出什麽問題?
  李世民皺眉觀望,心裡隱隱有一絲猜測,但是想想又不對頭。
  對面。
  頡利看著對岸的李世民,心中想著富庶的長安城,百萬人口,無數的珍寶.
  “可汗,李世民決一死戰,我們未必能速勝,可若是劉景抄我們後路,我們將不得出蕭關。”
  執失思力擔憂地說道。
  定襄城的突厥人早就撤離了,他不怕劉景突襲定襄。
  但是,如果劉景發兵西向,封鎖蕭關,那頡利就成了甕中之鱉,五十萬大軍恐怕會死在這裡。
  劉景的戰鬥力驚人,他們可沒有把握能戰勝。
  頡利猶豫了很久,心中恨死突利,若非突利招惹劉景,今日必破長安城。
  頡利不甘地看著對岸的李世民,一咬牙,怒道:“走,回去!”
  執失思力見頡利就要跑,連忙阻止道:“如此撤兵,李世民必定追殺。”
  如果倉惶撤兵,李世民一旦看出來,肯定會全力追殺,到時候突厥兩頭受敵。
  頡利馬上明白執失思力的意思,拍馬到了渭水橋邊上,對著李世民訓斥道:“本汗想了想,吾兄與汝父曾有約定,今日便先撤兵,汝當自思己過,還位與汝父,若不然,本汗當再起兵討伐汝!”
  說完,頡利可汗回到軍中,執失思力馬上下令,後隊改前隊,全面撤離。
  頡利剛才的話很不禮貌,但是李世民此時沒時間計較這些,他感到極其疑惑,為何頡利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撤兵?
  張公瑾和尉遲恭一眾武將震驚地看著突厥五十萬大軍倉惶撤退,心中震驚到了極點。
  “怪哉,頡利這廝為何跑了?”
  “惶惶如喪家之犬,到底發生了何事?”
  眾將感覺見鬼了,頡利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居然撤兵了?
  而且,誰都看得出來,頡利這是倉惶撤退。
  李世民望著倉惶遠去頡利,心中思緒萬千。
  “皇上,而今當如何?”
  長孫無忌問道。
  李世民沉思片刻,說道:“尾隨其後,不與交戰,收復蕭關。”
  頡利可汗的行跡太可疑,但李世民也不敢魯莽,萬一頡利使詐,假裝撤退,追上去就是埋伏。
  尉遲恭和張公瑾馬上帶兵緊隨突厥之後,李世民帶兵回長安城。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