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上,寒風獵獵,大唐的龍旗被吹得嘩啦啦響,平原一望無際,偶爾起伏的小山被大雪蓋住。 長孫皇后站在城頭上,望著李世民離去的方向,一動不動。 一個年長的宮女在旁邊陪著,心中十分焦急。 自李世民去後,皇后便一直杵在城樓上不動。 “皇后,這裡天寒地凍,請注意鳳體。” 宮女勸道。 皇后鼻子和兩頰凍得通紅,肩上也落滿了雪。 天色已經昏暗,城上點起了篝火,李孝恭正帶著剩下的兵馬警戒巡城。 皇后沒有理會宮女,還是靜靜地站著,望著前方。 李世民這一戰,凶險遠超以往的戰鬥,皇后要在這裡等著李世民回來。 突然,前方一點火光出現,隨後又是大片的火把。 皇后心頭一震,雙手扶在城牆上,想看清是不是李世民回來了。 李孝恭也看到了火光,連忙大喊道:“警戒,準備戰鬥!” 天色昏暗,敵我難分,李孝恭奉命守城,他不敢有絲毫大意。 城樓上敲響了戰鼓,士兵紛紛上城,準備戰鬥。 城內的百姓聽到戰鼓響起,都以為突厥殺到了城下,城中一片混亂。 黑夜裡,一匹馬從遠處飛奔而來,到了城下。 城上的士兵彎弓瞄準,喝道:“來者何人!” 一個小將抬起頭來,對著城上喊道:“皇上凱旋,頡利撤兵了!” 李孝恭聽到喊聲,慌忙跑過來,喝問道:“皇上何在!” 小將指著身後,喜道:“皇上已到城外!” 李孝恭擔心有詐,對身邊的李崇義說道:“你下城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李崇義是李孝恭的長子。 李崇義拜道:“孩兒領命。” 城樓上吊下一根繩索,李崇義攀著繩索下去。 到了地上,李崇義奪了小將的馬,飛奔往遠處去。 小將雖然說李世民得勝歸來,李孝恭卻不敢輕信,必須讓自己的兒子去確認。 皇后聽到動靜,也走到城門上等消息。 李崇義騎著馬往前飛奔,他心中有必死的覺悟。 萬一剛才的小將是謊報,他過去就是自尋死路。 到了火光陣前,李崇義見到了龍旗。 “微臣拜見皇上,恭賀皇上大破突厥。” 李崇義到了跟前,見到了李世民,心中大喜。 李世民見到李崇義過來,自然知道這是李孝恭來確認真假。 “平身吧,去告知皇兄,朕已破突厥。” 李世民微微笑道。 李崇義大喜,上馬飛奔到了城下,抬頭大喊道:“父親,皇上大破突厥!” 李孝恭和皇后聽聞,皆是大喜。 皇后喜極而泣,看著火光,以手加額,感謝上蒼眷顧。 李孝恭大喜道:“傳令長安城,皇上大破突厥!” 城上士兵聽聞已破突厥,盡皆大喜,消息很快傳遍長安城,原本混亂的長安很快平靜下來,百姓紛紛上街慶祝。 李孝恭扶著皇后下了城樓,將城門打開,迎接李世民入城。 士兵分列道旁,持兵迎接。 李孝恭和皇后走出城外,房玄齡和杜如晦帶著朝中的文武官員也趕來迎接。 李世民禦駕到門外,皇后帶著文武官員上前,拜道:“臣妾恭賀皇上大破突厥!” 身後的官員,以李孝恭為首,拜道:“臣等恭賀皇上大破突厥!” 李世民在馬上說道:“眾位平身。” 李世民俯身,宮女扶著皇后,和李世民共乘一馬入城,兩邊的士兵和百姓山呼萬歲。 軍隊不進城,駐扎在城外,由李孝恭統領,這是為了防止頡利反撲。 禦駕沿著朱雀大街進了朱雀門,又到了承天門外,大部分文臣武將止步於此。 承天門內是皇城,三省六部和皇帝起居所在,不是誰都能進的。 “中書令與兵部尚書隨朕來。” 李世民吩咐一聲,房玄齡和杜如晦跟著進了承天門。 到了內城,李世民進了禦書房。 皇后親自替李世民換了衣服和鞋子,房玄齡和杜如晦在門口候著。 換了衣服出來,李世民和皇后坐在榻上,太監周公公打開門,請房玄齡和杜如晦進來坐下。 頡利可汗撤退了,李世民也很高興,但是心中的憂慮卻並未消散,有很多疑惑需要和他們兩個商議。 坐下後,房玄齡和杜如晦再次恭賀李世民擊破頡利可汗。 李世民喝了一口熱茶,上面放著生薑花椒桂皮。 “其實這次朕並未擊破頡利,是他自己撤退的。” 李世民緩緩說道。 聞聽此言,皇后和房玄齡、杜如晦皆是一驚。 頡利帶兵五十萬攻破蕭關,氣勢洶洶打到渭水河畔,如何會突然撤兵? “這” 房玄齡聽得目瞪口呆。 皇后驚疑地看著李世民,她知道此等大事,李世民絕無玩笑的可能。 可是,頡利為何要自己撤兵? 杜如晦同樣疑惑不解,說道:“請皇上明示。” 李世民將當時的情形仔細描述了一遍。 三人聽得越加疑惑,完全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頡利退兵,只有兩種可能,其一,我軍實力雄厚,頡利無必勝把握。” “其二,頡利後方出了問題。” 房玄齡馬上提出了兩個假設。 李世民沉聲道:“自家事自家知,朕所剩兵力不過十萬人,且無精兵,頡利若強渡渭水,朕必敗!” 李世民帶過去的兵馬只有區區五萬而已,至於尉遲恭和張公瑾他們的兵馬已經疲憊不堪,而且都帶著傷,戰鬥力不行。 渭水河處於枯水期,就算把渭水橋拆了,頡利也能渡河。 只要過了渭水河,騎兵一個衝鋒,李世民只怕就要大敗而歸。 所以,第一個猜測不成立。 房玄齡皺眉道:“如此,只有第二種可能,有人攻擊頡利後方,頡利擔憂歸路,所以選擇撤退。” 只有這樣一個解釋,但是這個解釋又不合理。 誰能攻擊頡利後方?誰有這個實力? 杜如晦捋著胡須,看著地上的炭火,徐徐說道:“普天之下,誰人能逼得頡利回防?” 整個大唐,就屬羅藝的兵力最強,盤踞幽雲兩州,但是他絕對不可能幫李世民進攻突厥。 李世民剛剛殺了李建成,羅藝是李建成的人,他不舉兵造反就不錯了。 房玄齡說道:“莫非是吐谷渾偷襲頡利後方?亦或是薛延陀?” 李世民看著房玄齡,心中其實一直想說歸義鎮,但是想想又不可能,所以始終沒提。 李世民說道:“此事一探便知,杜尚書分出使者,往突厥草原打探,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 杜如晦領命,即刻去安排。 人走後,房間裡只剩下李世民和皇后。 “皇上似乎有話沒說。” 長孫皇后十三歲嫁給李世民,二人心意相通,如何不知李世民的心思。 李世民笑了笑,說道:“些許疑惑罷了,頡利雖退了,還需防著羅藝,幽州兵凶悍,隨時有造反的可能。” “國運維艱,朕這個皇位不好坐啊。” 長孫皇后說道:“我李唐江山自有蒼天眷顧,必定能化險為夷,此次頡利氣勢洶洶,最終卻能退去,豈非天助。” “皇上安心便是,今日剛回宮,好好歇息。” 李世民苦笑道:“自助者才有天助,朕當勵精圖治了。” “此次破頡利,亦有俘獲,明日於太廟獻俘。”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打仗和祭祀一樣重要,祭祀既有祭祀天地神明,也有祭祀祖先。 太廟便是供奉先祖的地方。 打了勝仗,於太廟獻俘是慣例。 周公公馬上去傳旨安排明日太廟獻俘。 歸義鎮。 劉景騎著馬,帶著手下騎兵到了城外。 趙珂和孫堂在城上見到“劉”字帥旗,馬上大開城門,迎接劉景入城。 此次戰鬥,繳獲戰馬數萬匹,還有隨軍的糧草牛羊。 百姓紛紛出城迎接,眾人無不歡喜。 劉景騎著白馬入城,師爺孫堂於道旁迎接,拜道:“恭喜大人再破突厥。” 諸葛牧騎著馬跟在後頭,說道:“大人臨戰斬殺突厥小可汗突利。” 說完,身後的士兵將突利的首級拿出來示眾。 趙珂從人群中走出來,盯著突利的首級,說道:“大人真神勇無敵,竟然陣斬突利!” 他久在邊關,當然知道突利是誰,前任突厥可汗始畢的兒子。 “老趙,這突利誰啊?” 丁大娘問道。 趙珂解釋道:“這麽說吧,這突利的老爹當過突厥的皇帝。” 這話一說,城內百姓都明白了。 “呀,大人這不是相當於殺了突厥的王爺。” “大人真厲害啊。” 劉景讓諸葛牧將突利的首級掛在城樓上示眾。 繳獲的糧草牛羊全部分給城內百姓,戰馬留著。 歸義鎮廣場架起大鍋,殺牛宰羊慶賀。 劉景回到房間裡,六子殷勤燒水伺候著洗澡換衣服。 “大人,您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該考慮娶媳婦了?” 六子說道。 劉景躺在椅子上,吃著水果,舒舒服服享受捏腳服務。 “是你小子自己想娶媳婦了吧?我一個人挺好的。” 雖然穿越到了大唐,劉景卻仍舊是現代人的思維。 他此時不過21歲,談婚論嫁早著呢。 再說了,在這裡當著土皇帝,多爽,幹嘛非要娶媳婦? 六子嘿嘿笑道:“大人,您如今家大業大,不生幾個兒子,誰來繼承這家業?” 歸義鎮是劉景一手建起來的,六子把這裡當成了劉景的私人領地。 劉景笑了笑,說道:“本官不過是代管歸義鎮,這江山又不是我的。” 六子聽到後半句,唬得不敢再說。 長安城。 李世民早早起來,換了朝服,帶著李承乾和李泰、李恪一幫皇子,身後跟著文武百官,慢慢往太廟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