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物质的然后由思维去认识了它,还是世界本来就是人的思维的产物。由此人们从哲学观念上分为了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并产生了严重的派别乃至阶级阵营的对立。然而当社会走到了信息时代,我发现,世界是信息的,是符号的。无论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或说世界是人的思维的产物,世界出现在你面前时,都是通过信息或符号来显现的。信息是世界存在形式及状态的显示与表征,是关于世界存在的一种反映和特性。从唯心论者角度说,信息是物质的语言,是物质的意识,所有物质都要通过信息来表述,而信息是人的思维所创造的,所以思维是第一性的。而从唯物论者的角度说,信息只是物质的一个外在符号,所以世界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禅宗六祖慧能得了五祖弘忍衣钵,隐居在广东曹溪。一天他来到广州法性寺听印宗法师讲《涅盘经》。一阵风来,幡儿摇动,两个僧人便争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 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的心在动。” 由此一句,他显露了真智慧,六祖身份得以被广大僧众所承认。是想,如果风来了,幡摇了,心没有制定出“风”、“幡”、“动”这些信息(符号),风和幡能动起来吗?所以心动必在风与幡动之前。然而,风与幡又是存在于心外的,只是没有思维却又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所以又是客观的存在。你说,物质是第一性的,但没有思维所制定的符号它是没有办法表现的,思维本身又是主观的,这不是思维是第一性的么?慧能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坛经·付嘱品》)”。便是这个意思。但反过来说,你说思维是第一性的,那风与幡又是客观的存在。争什么争嘛。我说,这种争论有意思吗?世界本来就是统一的,只是人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它而已。我们说,世界是物质和思维(信息)的统一体不是更好吗?唯心唯物各自表述去好了。各种流派,只是一种看问题角度的差别,是一种学术上的差别,不要搞到你死我活的斗争就好。世界是信息集合,在此点上,唯心论与唯物论,统一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