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20多年來,弗雷德裡克·劉易斯·艾倫的著作一直屬於美國大學指定閱讀書中最受歡迎的作品。這些書對老師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恩惠。說是挑戰,是因為它們激發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美國歷史上的很多階段,為什麽找不出更多在教學上有類似價值的書;說是恩惠,是因為它們使得近代史的教學變得更加令人愉快。 很多學生上大學的時候已經被他們先前的歷史課搞得興味索然,對所謂的“純”歷史不免有些懷疑,這種純歷史常常帶有純古物研究的味道。在最好的狀態下,他們已經開始對自己時代的問題感興趣——戰爭與和平問題,財富的分配與使用問題,種族關系問題,等等。他們對那些明顯切身相關的事情很好奇——那些跟習俗與道德、性與婚姻、事業與休閑有關的事情。他們在自己的功課中所尋找的東西是關聯感。不管他們學什麽,他們都希望提供生活的線索。他們的興趣,有時候是如此實用,如此急迫,以至於實在太容易滿足於似是而非的答案。這種興趣常常被一種珍稀之物所衝淡,這就是托爾斯坦·凡勃倫所說的“無用的好奇心”,是為了興趣本身而追根究底、而認識了解所帶來的樂趣。 不過,還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人類事務真正的好奇心,緩和了他們對古物研究的不耐煩,對這些學生來說,艾倫先生的書有著幾乎是經久不衰的吸引力,它們具體而生動,跟過去有著堅實的聯系感。我相信,在這方面,《大變革時代》在通俗性和有益性上將會勝過《萬物之靈》《大繁榮時代》和《大撕裂時代》,因為,它的年代范圍更寬闊,它闡釋現代美國生活基本趨勢的勁頭更加雄心勃勃。 從年代學上說,《大變革時代》始於世紀之交;但從心理學上說,它是從我們民族生活中的某些方面開始的,這些方面,學生們隨時隨地都能注意到,而且必定會牽涉到。同樣重要的是,學生們將會認識到國家預算的規模及意義的變化,認識到從大宅邸時代到大消費時代生活方式所發生的變化,認識到現代大規模生產、大眾傳媒和廣告的重要性,正如他們從柯立芝政府或珍珠港襲擊中學到的那樣。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獲得一種透視感,並喚醒了他們心中的疑問:過去50年的大發展,究竟是以何種方式造就了他們自己的問題。然而,對於《大變革時代》在我們的歷史課程中的使用,我所寄予的希望比這還要多。我希望,這部作品引人入勝的品質,它的直接,它的有趣,將會誘使很多學生從現代時期開始——本書已經把現代時期處理成了一種更強有力的對更遙遠的地點和時間的終極關聯性的感知——進一步向後追溯,並走出教室,走出粉筆灰,走向更廣泛的興趣:對人的研究。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