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派出了文士國淵國子尼去見孫策,商議結盟事宜,這次江東這裡的情況和歷史上有極大的不同,因為攻破廬江的不是孫策而是袁術拚人力打下來的,所以江東整個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陸遠所在的陸家和孫策關系很好,孫策可是有一個小妹妹就是歷史上嫁給劉備的那位,這丫頭也漸漸長大。 這丫頭是初平元年出生的,現在十一歲,正是憧憬英雄的年紀。父親早逝,不過她大哥也是豪情萬丈的人物,也是丫頭崇拜的對象。 本來孫策身邊有一個周瑜,和孫策同歲,長得帥氣,身材高大。孫小妹也非常喜歡,而且就想嫁給他,可是到了周瑜和孫策分別娶大小喬的時候,孫小妹才九歲,她不能嫁給周瑜做妾吧?而且這不過是少女憧憬英雄罷了,她也就消了這個念頭。 這時候哥哥身邊又來了一個少年英雄,就是這個陸遠陸伯言,陸遠比孫小妹大了七歲,長得也是很帥,有能耐,並且和周瑜非常類似,這孫小妹喜愛也就立刻轉移了。 女生都外向,她還好武藝,這大哥對她也足夠了解的,也看出來小妹喜歡陸遠了。陸遠也不錯,孫策攻城略地也知道要拉攏世家,對此也是樂見其成的。 在袁紹使者來之前,孫策因為看著這北方大戰袁紹優勢太大了,這位便趁火打劫,向曹操請封大司馬。孫策也不傻,曹操才車騎將軍,能給自己大司馬?不過一個討逆將軍官太小了,他很多時候給部下升官都做不到了,而且揚州牧,孫策也需要。他也不是想要大司馬,但是必須得升官才行,和買東西一個道理,要的低喊的高。 不過曹操根本不理孫策,別說給孫策升官了,就連揚州牧都不肯給他,那孫策心情能爽了?肯定是不行,孫策也就決定去狩獵了,這事就是在前一天才決定的,孫策一向自信不帶太多的大將。而且這次狩獵是因為孫策不滿,臨時發動的,知道的人很少。 而且就在這天晚上,孫小妹來看孫策,從孫策這裡要一把寶劍,人家要給陸遠表演一下自己的劍術,還要給陸遠送一把寶劍。人家是親兄妹,而且妹妹從小就沒有爹,孫策疼她。於是孫策就把自己慣用的寶劍給了小妹,第二天孫策帶了一把新的寶劍。 這就有了極多的不同,孫策去打獵,也沒帶長兵器,隻帶了佩劍和弓箭。而且這次也有刺客襲擊,因為孫策臨時起意,這些人自稱為許貢的門客,也有些說不過去了。 因為孫策換劍了,這把劍沒問題,劍沒抽斷,這些刺客本事也就一般,孫策的能耐多大啊,這些人不夠他一頓收拾的,而且跟著孫策去的程普,他也帶著士兵來了,解決了刺客,孫策一點傷都沒受,他提高了警覺並且在心裡埋下了一根刺。 後來自己的小妹來孫策這裡,說了孫策的佩劍有問題,她要了佩劍給陸遠表演她的武藝,要是劍好就給陸遠,結果居然劍斷了,太丟人了,這就讓孫策更加疑惑了。 這樣國淵來了,孫策一點傷勢都沒有,他也就答應了和袁紹聯盟,而且說了自己職位卑微,沒法幫上太多的忙。這樣國淵就打出了,大將軍已經給孫策保舉了後將軍,揚州牧,總督荊揚益交四州軍權,孫策也願意接受這個,而且只要袁紹打贏了,曹操實力不行,他也要被迫同意這個。 這樣雙方也是賓主盡歡,孫策答應了自己出兵攻打兩淮廣陵等地,同時也說了,劉表雖為漢室宗親,但是也不去討伐董卓,也和李傕郭汜暗通曲款(劉表因為那時候第一個表示臣服,才得到鎮南將軍,成武侯等等好處的),而且孫策和劉表有父仇,這…… 國淵作為袁紹的使者,自然得到了袁紹的授權,他也就表示劉表是大惡人,應該討伐,然後又說了程普是廣陵太守,周瑜是九江太守,又說保舉黃蓋作為江夏太守,韓當作為南郡太守,這也是讓孫策感到十分滿意。 滿意了就得赴酒宴,這吃喝排面也不錯,他們談天說地,說的很多,還有一些大家族的事,什麽彼此傾軋什麽的。這也讓孫策若有所思,這事情完了,國淵也就回河北複命去了。 孫策在國淵回去之後,一方面整軍,一方面查驗自己內部是誰背叛了自己。可調查的人不多,後來孫策發現了這個結果居然是自己的二弟孫權孫仲謀搞的鬼!似乎這位和曹操居然還有還有一些協議! 孫策是挺傷心的,他對於自己的弟妹都是很好的,尤其是二弟孫權,今年十八歲了,自然不能少了各種的歷練。之前在治理地方還是挺有本事,孫權還不錯。 不過兩年前,孫策用孫權去廣陵攻打陳登,陳登就五千人馬,孫權有三萬人。結果孫權居然指揮失誤,兩敗於陳登,自己也嚇得躲在廬江不敢出戰了,真是臉面盡失。 在他之後,孫策感覺自己的二弟不適合帶兵打仗,他就把孫權靠邊站了,結果就是孫權懷恨在心,他要出手了,對付自己大哥了。 孫策一切都調查清楚了,給自己佩劍動手腳,還有刺客。這樣孫策就和周瑜商議了這一切,後來孫策也調查出了孫靜的長子孫暠也圖謀不軌,當然了這兩個不是一夥的。 經過孫權暗算孫策事件之後,孫策決定出手了,他也是直接解決了孫權和孫暠,快刀斬亂麻,以“意外”為名解決了這兩位,沒有留下什麽禍患。 當然了他也向內部出示了孫權和孫暠的事情經過,誰也沒有辦法,也都知道孫策是對的,不敢有什麽怨言。這是讓及其親近之人知道的,外面這兩位都是意外死亡結案的。 接下來孫策也安撫了孫靜,封了老三孫皎孫叔朗為都尉在周瑜帳下效力來安撫孫靜家。後方問題解決了,孫策也就決定興兵北伐解決江淮防線的問題,他的目標也就是壽春和廣陵的問題。 這消息傳到了曹操那裡,曹操也沒有想到之前暗中和孫權謀劃乾掉孫策,然後孫策的一切都給孫權,孫權和曹操聯盟,解決後面的威脅。 這樣曹操也和郭嘉商量了,他們知道孫策這人狂傲,孫權極有可能成功。所以才有郭嘉判斷孫策死於宵小之手的判語,沒想到孫權換佩劍這個絕妙的計劃,居然陰差陽錯的失敗了。 曹操沒理孫策求官的奏章,孫策一定會死,死人也就不需要封官了,沒想到孫策沒死,和袁紹結盟,還要北伐。這次曹操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有後悔的機會,只能指望鎮守壽春的李通和廣陵的陳登多抗一段時間而已了。 這樣歷史走上了另一個軌道,不知道最後的結果將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