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第248章 这事儿有点难办
  第248章 這事兒有點難辦
  王滿銀沒有藏著掖著,直接給馬建平簡單講了下自己打算做炒瓜子生意的事兒。
  這沒什麽不能說的。
  現在掙錢的門路太多,並不是誰講出一個想法,立刻會有人跟著做。
  就算對方真照做,王滿銀也不在乎。
  主要炒貨市場並非贏家通吃,它的空間足夠大,能夠同時容下很多玩家下場。還有就是進入門檻比較低,幾乎不需要什麽技術含量,一般的小家庭作坊也可以生產。
  所以就算馬建平不做,將來也會有張建平、李建平。
  王滿銀穿越前還看過一個統計,當時國內炒貨市場年銷售規模已經達到一千四百多億,而哢哢、幾隻松鼠、良拚鋪子等六家頭部企業總銷售額才不到三百億。
  算下來,它們所佔市場份額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一點。
  當然,最重要一點……王滿銀相信,這個時代很少有人知道炒貨會有多大的市場規模。
  果然,馬建平聽完後,微皺眉頭道:“滿銀,老哥不能坑你,大茴香你買回去很容易砸手裡……再說炒瓜子能掙幾個錢,而且累死累活的。我給你指個發財門路,你可以去秦安市城隍廟轉轉,那裡有批發小商品的。進一批蛤蟆鏡,一個進價五塊錢,轉手能賣十塊,甚至十幾塊。這錢來的多快,不比你賣瓜子掙那三核桃倆早的強?記住,上邊外文標簽不要撕掉,否則就不值錢了……”
  他真心實意替對方考慮。即使現在手頭所有資金全部砸在大茴香上,也沒打算坑朋友一把。
  王滿銀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心中不由對馬建平高看了幾眼。
  說實話,兩人僅僅十年前見過一面,之後再沒聯系過。
  對方為人到底如何,王滿銀並不了解。
  但是此刻馬建平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顯然真拿他當朋友。
  “馬哥,我真準備試試。就算你不賣給我,等下我也要去其他攤位上買。”
  賣蛤蟆鏡的確能夠掙到塊錢,不過王滿銀不需要。
  真要想掙快錢,自己完全可以直接找到黃原市水產公司,將空間裡的魚賣掉幾千斤,豈不是來錢更迅速。
  馬建平勸了幾次,見王滿銀沒有改變主意,只能點頭同意:“這樣吧,市場上的大茴香零賣兩塊三一斤,那些商販進價兩塊,你給我按一塊八。”
  “那怎行,馬哥,就按進價兩塊,不能讓你虧太多。”
  王滿銀沒打算趁火打劫,現在就算自己去市場上購買,也不一定能拿到這麽低的價格。
  又推讓兩次,他們才把價格定下來。
  稱重算帳,錢貨兩請。
  原本還有些零頭的,馬建平直接給抹掉了。
  他去一趟秦安城,裡外折騰,算上賓館和車費的話,差不多虧掉一百五十塊錢。
  即使如此,馬建平也松了口氣。
  對他來說,只要本錢還在,就有翻身的希望。
  接著,馬建平又幫忙聯系其他賣佐料的小販。這段時間他在市場上擺攤,倒認識了不少人。
  有馬建平幫忙,王滿銀順利買到了桂皮。
  至於其他調料,空間存有不少。應該夠近期使用,暫時不用購買。
  從去年開始打算做炒貨生意時,王滿銀就在空間裡種了半畝多地小茴香,年前剛收有幾十斤茴香籽。
  至於甘草,自家守著代銷點,自然是不會缺貨的。
  另外空間裡種有不少花椒樹,現在正處在生產期,每年也能收幾十斤花椒。最不濟,還可以從村裡購買。
  購買佐料時,王滿銀也注意到市場上有小販擺攤賣生瓜子,價格並不便宜,一斤要五毛六。
  只有幾十斤的樣子,不值得王滿銀購買。
  將滿滿三蛇皮袋佐料捆扎綁好,他謝絕了馬建平幫忙,騎著自行車直奔城外。
  王滿銀所騎的自行車是鳳凰二八杠,別看鏽跡斑斑,但是用料實在,特別能載貨。連人帶車,裝五百斤一點問題都沒有。
  後世的勵志黑哥奧德彪們運送香蕉用的就是這種自行車。在對方手中,自行車甚至能夠騎出風馳電掣般的速度。
  到了沒人的地方,王滿銀把自行車帶貨收進空間後,才重新趕往汽車站。
  現在原西縣和黃原市之間的班車次數增開了幾趟,倒不用王滿銀苦苦等車。
  接近中午時,他已經趕回縣城。
  不過王滿銀並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從空間裡取了一大塊臘肉,外帶一隻風乾兔,直接找到劉慶立家門上。
  劉慶立是在五年前結的婚。王滿銀還特意送了一床上好的錦花鍛被面做賀禮。
  當初為了兒子的終身大事,劉吉成兩口子可沒少操心。關鍵這家夥眼光太高,相親快把眼睛給挑瞎了。
  最後千挑萬選,他才選中了縣供銷社一個售貨員。
  婚後,劉慶立調回城裡工作。
  不過王滿銀並沒有和對方斷了聯系。每次來縣城時,他總要帶些土特產到劉慶立家坐坐,順便聯絡一下感情。
  後來劉慶立有兒子後,還認了王滿銀當乾爹。
  小家夥名叫劉陽陽,今年剛五歲,長得虎頭虎腦,非常皮實。
  劉吉成兩口子更是把孫子當成寶貝看待,養的有些嬌慣,讓劉慶立兩口子頭疼不已。
  王滿銀這次登門前,特意給乾兒子買了個不倒翁洋娃娃。
  見到王滿銀,劉慶立和母親很是熱情。
  劉父不在家,說是去外地出差了。
  劉母對王滿銀的印象一直很好,打過招呼後,高高興興下廚房做飯。
  喝茶聊天的功夫,王滿銀有些意外的問:“陽陽呢,怎沒見人?我還給他買了禮物。”
  說著,他拿出不倒翁洋娃娃。
  劉慶立收下後,開口解釋道:“跟他媽去姥姥家住了,這都半個多月沒回家。我媽天天念叨,一直催著我去接人。”
  “啥意思,你不會和弟妹鬧別扭了吧?”
  “鬧啥別扭,”劉慶立壓低聲音道,“小麗又有孩子了,我們怕影響不好,讓她暫時待在娘家住。”
  聞言,王滿銀明白過來:目前施行的節育計劃影響到劉慶立兩口子了。
  很多人以為節育計劃從八十年代開始,其實這是錯誤的。
  早在七十年代初,各層面就提倡實行“晚、稀、少”。“晚”是指男女晚結婚;“稀”指拉長生育間隔,兩胎要間隔4年左右;“少”是隻生兩個孩子。
  從去年開始,已經嚴格起來,提倡“最好一個,最多兩個”。當然如果是農村人的話,暫時影響不大。
  不過劉慶立兩口子吃商品糧的,平時要注意一下影響。趁著婆姨肚子沒那麽明顯前,他早早安排到農村居住。
  也就現在可以這麽操作,再晚幾年,這一套就玩不轉了。
  很多人為孩子,連商品糧都丟了。
  兩人熟的不能再說,王滿銀有事情沒有繞圈子。
  吃飯的時候,他直接說明來意:自己打算從榨油廠購買一批生葵花籽,想讓劉慶立幫著聯系一下負責人。
  向日葵分為食用型和油用型兩種,食用的是花葵,製油的為油葵。榨油廠所購買的原材料,一般以油葵為主。不過原西縣榨油廠最早屬於縣供銷社管理,後來才歸糧食局管,改名為糧油廠。目前供銷社和其他單位所用的花葵也由油廠負責供應。
  劉慶立在縣城工作多年,方方面面人物都認識一些。
  現在雖然放開口子,但是糧食和油料作物仍然處在管轄狀態,只能由糧管所收購。
  按規定,私人暫時不能經營的。
  當然,凡事有例外。
  後世某個大佬講起發家史時,曾提到自己倒騰玉米的事情。他可以輕松購買到四千多噸玉米,而且通過火車運到南方。
  這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要知道16年時,還有一個商販無證收購玉米被抓判刑。事情被各媒體廣泛報道後,最終改判無罪。
  還是那句話,很多生意有門檻的。如果沒有可靠的關系,大部分時候普通人連門都摸不到。
  王滿銀雖然打算從草原購買葵花籽原料,卻暫時沒準備親自動身前往。
  自己在草原人生地不熟,唯一認識的朋友就是烏恩其。對方只是一個牧民,起不到太大作用。
  另外最重要的點,現在並非向日葵的收獲季節,大量收獲要到秋季了。即使普通農戶家裡偷偷存有一些,估計不太會多。
  這樣零星收購太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多掏幾分錢,直接從別人手中大批量購買。
  他考慮很清楚:現階段做生意沒有必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自己並非孤家寡人,有婆姨有孩子,風險大的事情不做為好。
  當然從長遠來看,將來肯定要掌握第一手貨源的。
  “沒問題,”劉慶立一口答應下來。
  不過對於王滿銀倒騰炒瓜子這事兒,他同樣不看好。隻說自己幫著找找關系,讓王滿銀進供銷社當個臨時工,過幾年說不定就轉正了。
  王滿銀笑了笑拒絕掉。
  下午的時候,劉慶立專門找到油廠的負責人,把請到飯店裡喝酒。
  這人叫韓忠,五十多歲的樣子,和劉慶立父親年紀差不多,長得白白胖胖,一看就知道平時生活很好。
  有劉慶立幫忙,他們順利在飯店要到一個內部包間。
  如此談事情方便許多。
  酒過三巡,王滿銀開口說出打算要采購一千斤生葵花籽。之所以一次沒定購太多,主要打算看看形勢再說。
  韓忠聽完,顯得有些猶豫,說話吞吞吐吐,始終沒給個準確回復。
  見這情況,劉慶立起身道:“王大哥,你和韓廠長先喝著,我出去撒泡尿。”
  等人離開房間,韓忠才撓了撓頭道:“小王,這事兒有點難辦呀。你要個幾十斤,我還能給調劑一下,數量太多了……按規定不允許的。”
  王滿銀趕忙給對方把酒杯倒滿,壓低聲音開口:“韓廠長,放心,不會讓你白忙乎的。油廠葵花籽收購價每斤三毛三,我在這個基礎上,每斤加七分。怎麽樣?”
  聞言,韓忠臉皮上不由動了下。
  遲疑幾秒鍾,他又端起酒杯道:“廠裡雖然收購的便宜,但來回幾百裡地,要加上運費的。你這個價格有點低……”
  聽對方松口,王滿銀立刻決定趁熱打鐵。
  “韓廠長,我是和你私人做生意,與油廠無關。另外這不是一錘子買賣,如果順利的話,以後咱們要經常來往的……這樣,要不你說個價格我聽聽?”
  整個過程中,他始終放低姿態。
  用後世葛大爺的話來說就是“賺錢嘛,不寒磣”。
  “每斤加一毛,怎麽樣?”
  “行,”王滿銀遲疑片刻,點點頭。就算四毛三分錢一斤,也要比黑市上買的便宜。關鍵量大,而且安全。
  “到時候你可以和我小舅子聯系……”
  差不多過了半個小時,劉慶立姍姍歸來。
  “不好意思,韓叔,我回來晚了。剛才在外邊碰到熟人,多聊了兩句。”坐下時,他瞥了一眼。
  王滿銀接收到信號後,微微點點頭示意。
  搞定主要事情,接下來三人輕松許多。
  酒席結束時,桌上放了兩個空瓶外加半瓶。劉慶立滿臉通紅,已經站不穩了,王滿銀也感覺有些上頭。
  反觀韓忠,還能夠穩穩當當推著自行車走。
  沒等對方離開,王滿銀又從飯店弄了兩瓶西鳳酒送到車簍裡。
  韓忠推辭一下接受了,顯然已經習慣這樣的場面。
  結過帳後,王滿銀才扶著劉慶立往供銷社大院走去。晚上他沒再進入空間睡覺,而是在劉慶立家住下。
  為了防止這家夥吐酒,臨睡前王滿銀還特意找劉母要了一個痰盂。
  不出所料,半夜劉慶立連吐了兩次。整個房間裡味道直衝鼻子,熏得王滿銀根本沒睡好覺。
  第二天吃過早飯後,劉慶立臉色總算好起來。
  上午的功夫,他又幫忙聯系到城關公社一個村辦印刷廠。
  這印刷廠是早些年村幹部拍腦袋上馬的結果,自建成後生意一直不鹹不淡,處在勉強維持狀態。
  所以見兩人登門洽談業務時,廠長兼生產隊長顯得很熱情。
  確認這家廠真有印刷能力後,王滿銀提出打算定購一萬個牛皮紙袋,袋子外邊要印上“老王五香瓜子”幾個大字。
  以後世的眼光看,這名字非常俗氣,根本不會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
  不過現在聽起來倒挺正常的。
  其實對於自家炒貨的品牌商標,王滿銀心中另有其他名字。目前之所以叫老王,主要是為了起到統一標識的作用。
  現在還沒有開放商標注冊,王滿銀怕把品牌打響後,到時候會被人搶注。雖然可能性很小,卻不得不留一手。
  一萬個牛皮袋,分為大小兩種,單單此項又多了兩百塊的支出。
  交一部分定金後,王滿銀和劉慶立才離開印刷廠。
  “王大哥,你這折騰下來,估計花費要上千塊了,能行嗎?賠掉怎辦。”劉慶立目睹了整個過程,也有些吃驚。
  他沒有想到,王滿銀在罐子村待了十多年後,會突然整出這麽大動靜,一時有些不適應。
  要說以自家的條件,一千多塊錢也能夠拿出來的。
  但是如果用來做買賣的話,劉慶立肯定會猶豫再三。
  “慶立,你也看到了,隨著口子放開,到處都是做小買賣的,誰又有把握一定掙錢……做生意,哪有不承擔風險的。現在機會難得,我想拚一把。”
  “你缺錢嗎,三百五百的,我給小麗說一聲,應該能拿出來。”
  “謝了,真缺錢我肯定會張口。”王滿銀感激的回應道。
  (本章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