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李世民被抬著上來的,大臣們無一缺席,童效拿著帕子給皇帝擦拭口水。 看見曾經英明睿智的帝王變成如今的廢人,眾人心中不知是什麽滋味。李世民已經坐不住龍椅了,全靠著小太監們不停調整坐姿。 見此童效也不再拖延時間,朗聲道:"陛下欲立儲君,眾臣聽旨!" "皇九子李治,禍亂后宮,不忠不孝,德行低劣,難堪大任……"童效先念了一遍對李治的處置,今日李治就被押往倭國了,連上朝聽訓的資格都沒有。 李世民為何突然癱瘓在床,這麽大的事是瞞不住的,再怎麽封鎖消息也擋不住悠悠之口。 皇家的威嚴蕩然無存,朝野內外對於李治的所作所為議論紛紛,其實這種事對權貴而言習以為常。錯就錯在李世民被氣得一下子就剩一口氣吊命,對李治的處罰也是李世民親口說的。 "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欲立……"童效咬了咬牙,剛要說出那個名字,平陽公主突然打斷了他,"等等!" 眾人目光都看著她,平陽公主一步一步走到李世民身邊,掃視一圈,將每個人的表情收入眼底,臉色很平靜,開口道:"本宮欲成為大唐之主,諸位愛卿可願輔佐?" 此話一出,殿內靜默一片,落針可聞。眾人都驚呆了,如果他們沒聽錯,平陽長公主是要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這怎麽可以?! 長孫無忌首先開炮,"不妥!長公主身為女子,若是繼承皇位,豈不令天下恥笑?還望長公主收回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長孫無忌的話音剛落,便有官員開始附和道:"是啊是啊,女子怎能為帝,這不是胡鬧嗎?!" 反對者音浪四起,群情激奮,童效冷哼一聲,厲聲喝止他們道:“都閉嘴,大殿之上禁止喧嘩!”他的聲音極具穿透力,眾人頓時安靜了下來。 但緊接著就有大臣出列,這次站出來的依舊是長孫無忌,他昂首挺胸,一派忠義模樣,絲毫不懼道:"長公主雖然為我大唐立下汗馬功勞,但終究是個女子,牝雞司晨,絕非善舉,有違常倫!何況陛下還有諸子留存,應當從中選擇賢德之輩繼承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長公主顛倒乾坤!" 長孫無忌說的話合情合理,眾人皆點頭認同。長孫無忌也是拚了,皇子繼位長孫家還有可能延續富貴,但是平陽長公主若是登位,她絕對不會放過長孫家。 被他點到的幾個皇子卻神情複雜,文臣們對皇姑姑了解不多,因為她除了在外征戰,回到長安就很少出門,也不結交大臣。 只有跟著她上過戰場的武將和這些皇子才深知她的可怕,他們都清楚的記得她在戰場上殺敵的勇猛,以及她的手段,絕對不亞於自己的父皇。 平陽公主聽長孫無忌這麽說,看向幾個侄子,"你們也認同長孫大人的話嗎?"她問得很直白。 李承乾道:"皇姑母,您是我們大唐最強的軍隊統帥,若您真要執意坐皇位,誰敢阻攔呢?" 他的話引發一些人的共鳴,確實,若是平陽公主想做皇帝,誰又能阻攔呢?她帶領大唐兵馬立下了赫赫戰功,兵鋒所指,敵方臣服。 李恪道:"我同意姑姑繼承皇位。" "我也同意!"這是李恪的親弟弟李愔。 李承乾似乎去掉了什麽負擔,乾脆道:"同意!" 李泰其實還想掙扎一下,如果是李承乾或者任何一個兄弟他都不服,但偏偏是平陽姑姑,他不敢有任何反抗之心。"我讚同姑姑繼承皇位。"前面幾個皇子都同意了,其余的皇子自然不用猶豫,紛紛表示讚成。 長孫無忌沒料到會是這種局面,這些皇子竟然毫無大志,都站在了平陽公主這邊,不由歎了一口氣。"老臣,乞骸骨!" 平陽公主並未搭理他,只是轉而道:"還有哪位有異議嗎?"說話間她比了個手勢,房遺愛帶著侍衛圍住店門,威脅之意昭然若揭。 房玄齡嘴角抽搐,沒想到他兒子也參與此事。"老臣也同意平陽長公主繼承大統!"他站了出來,恭敬道。 其他大臣見狀,均是沉默,現在形勢已經明了,不站隊就是死路一條。 見大家都同意了,童效松了一口氣,他看看李世民,發現他正在死死盯住平陽公主,雙眼赤紅。童效借著給他擦口水的動作擋住了他的視線,李世民的目光轉向他,童效清楚看見那眼神明晃晃寫著:背叛!他小聲低語,"別怪老奴……別怪老奴。" 平陽公主也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狀態,她半跪著,扶正他的頭部,"陛下,可以恨我。待我二人成為枯骨,在列祖列宗面前,盡管找我算帳。我對不起你,也對不起幾個侄兒,但我對得起大唐!當初,你也是因為建成不如你,不放心他繼承皇位才決定起兵奪位的嗎?我也是一樣,我不怕天下人的口誅筆伐,世民,你放心吧。"這番話是正常的語速說出來的,眾臣都聽見了。 祁陽一直沒插嘴,這是妻子的主場,他原本想通過童效之口,假傳李世民的意思,可是沒想到平陽公主就那麽大大方方告訴別人:她要那個位置! 她的膽量和魄力令人欽佩,可也留下了後患,從此以後得位不正會永遠伴隨她。祁陽思考怎麽才能消除這個隱患。 李世民突然爆發出力量,死死抓住平陽公主的衣袖,一字一頓道:"傳朕旨意……傳位於、平陽長公主……即日、登基!"說完便暈了過去。 童效連忙命人將李世民抬下去,祁陽也跟了過去,見事不可為,生命最後的時刻,李世民按下了私心,選擇將大唐交給平陽公主。 李世民親口承認平陽公主繼位的合法性,那些有些自己心思的人,隻好放棄了自己的念頭。 平陽公主在眾人的注目中坐上龍椅,這是屬於她的座位,從此以後,她就是大唐的掌控者! 貞觀十七年四月,唐皇李世民駕崩前傳位於平陽長公主,民間議論紛紛,但是因為是朝堂上公然傳位,沒人敢質疑她皇位來路不正。因此,大唐國祚穩固,百姓安居樂業,日子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 女帝上位並沒有清退前朝老臣,而是延續了貞觀的統治,除了名分上不同,和她攝政的時候沒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