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到十一年這兩年,新政步入正軌,長安城的繁榮更勝往昔,百姓們過著安居樂業,富足安康的生活。 李世民已經著手將新政推向全國各道,命太子李承乾去洛陽監管新政,幾個兒子也都派出去,就更別說大臣了。這兩年朝廷上下被皇帝使喚成騾子一般,但是沒人敢有意見,皇帝說什麽就是什麽,不敢有絲毫的質疑。 貞觀十一年末,幾個皇子陸陸續續從外地趕回來,主要匯報全國各道對於新政還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後商議下一步應該如何執行。 這次的大朝會可謂是熱鬧非凡,各路王公貴族、文武百官齊聚大殿之上,與其說是朝會不如說是慶功宴更為合適。隨著各道各州府的報告宣讀,李世民臉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眾卿家,朕非常欣慰,新政終於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雖然還有諸多不足的地方,不過也都在朕的預料中,只要繼續堅持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完善好!"李世民高興的說道。 "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下面的群臣連忙叩首喊道。 "好了,好了,諸愛卿平身吧,繼續講,接下來該誰了?"李世民又問道。 "啟奏陛下,新政推廣到江南道之時…………" 祁陽聽著聽著不知不覺打起瞌睡,大概是天生和朝會犯衝,他自己也找不到原因,只能歸結於生來如此改不掉。 朝會之後就是新年,貞觀十二年,李承乾終於給自己選好了太子妃,出自裴氏。 守孝期已過,今年會出現扎堆成親的現象,所以禮部忙著敲定婚嫁流程,太子之後長樂公主和房遺愛也要完婚。整個上半年,祁陽剛喝完這家的喜酒就緊著喝下一家的。不去還不行,小輩一聲聲小姑父叫著,他也不好意思拒絕,弄得祁陽很是無語。 他們對祁陽沒大沒小慣了,對平陽公主可不敢,都是正式的請帖,恭敬有加。因為平陽公主這兩年也沒閑著,新政也包括軍隊,天策府除了李世民這個上將接下來就是平陽公主了,慢慢的她也就日漸威嚴。 有的時候祁陽看她一皺眉都害怕,好在私底下在家中她還是溫柔的,對一雙兒女的態度也是慈母形象,這才免了祁陽的心理陰影。 貞觀六年,李世民命高士廉等人修訂《氏族志》,意為改掉士族賣婚的弊病。到貞觀十二年修訂完成,李世民翻看後大為滿意。皇族為首,外戚次之,五姓七望被降為第三等。 祁陽很驚訝,他記得高士廉第一次修的氏族志還是以崔氏為首,被李世民否了之後再修才把皇族列為第一。不過想想如今的情況他也知道了,世家現在都夾著尾巴做人,生怕皇帝注意到他們。 那年崔、王、鄭三家自查家族不法之事,下重手全部處置了,李世民見他們斷尾求生做得這麽決絕,也就暫時放過他們。 三家在新政方面是全力支持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私下修橋補路的善事也沒少做。他們的表現讓李世民很滿意,如果世家都這麽老實聽話的話,那他就省心了。 國內的建設如火如荼,欣欣向榮一片大好的景象,已有大臣將當今陛下比為上古時代的聖王堯舜禹湯。 但是可能物極必反,冥冥中天意都聽不得什麽上古聖王……貞觀十二年秋,李世民接到加急軍報,吐蕃讚普松讚乾布率大軍攻打大唐的松州。 吐蕃於貞觀八年便遣使前來求娶公主,李世民已經決定大唐公主永不和親,拒絕了使者的請求。 這次松讚乾布興兵來犯,李世民召集眾將議事,必須打,不僅要打還要把吐蕃打怕! 祁陽除了一個長壽郡王爵,還有個掛名的太醫令,除此之外就是對外戰爭時統管軍醫的尚醫軍主,所以每次作戰議事他也要參加。 "吐蕃讚普狼子野心,求娶公主不成惱羞成怒,竟率大軍攻打松州,實在沒把我大唐放在眼裡,臣願帶兵前往吐蕃將松讚乾布的人頭給陛下帶回來!"侯君集一臉憤怒的說道。 "侯將軍說得不錯,吐蕃那等彈丸之地,如果不給他們一點教訓,我大唐威信何存?!"左武衛將軍牛進達也說道。 "我也同意出兵吐蕃!"李靖附和道。 其余將軍也紛紛附和,李世民點頭道:"打是一定要打的。"他看著一直沒出聲的平陽公主,"阿姊以為呢?" 平陽公主堅定道:"打!只不過我記得成旭說過,吐蕃乃是高原,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我們要想個辦法一舉殲滅他們。" 李世民環視一周,問道:"對了,成旭呢?" "他說去取個東西,待會就來。"平陽公主回答道。 "嗯!"李世民點點頭,"那好,我們就等一等吧!" 這時門口傳來腳步聲,祁陽拎著藥箱走進來,笑道:"陛下恕罪,臣來晚了。" 他將藥箱往桌子上一放,拿出一株草藥說道:"陛下請看,此藥名為紅景天,專治氣虛氣喘,這次對吐蕃用兵就讓所有的將士從現在就開始服用。如此一來到了高原就能緩解體虛氣喘的症狀。" 李世民大喜道:"好!朕會讓戶部撥出一筆錢,采購到足夠大軍用的。" "陛下放心,臣早有準備,這味藥材庫存不少,供給大軍絕無問題。"祁陽輕松道。 侯君集在一旁疑惑道:"王爺早有準備?" "是啊!"祁陽笑道:"吐蕃上次來求婚我就不喜,他們怎麽配得上我朝的公主?我知道大唐和吐蕃必有一戰,所以提前準備了紅景天,這次必然能一舉剿滅吐蕃。" "那就這樣,平陽長公主為主帥,侯君集、牛進達、李靖、執失思力、劉簡為各道總管,率十萬大軍,對吐蕃用兵!對了,朕聽說那個讚普今年二十二歲,這麽年輕有為的首領,送到長安來讓朕看看。"李世民想了想又補充一句:"活的最好,死的…也行!" "遵旨!"眾人拱手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