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侯一大早过来。w61p.com午膳也死皮乞脸赖在这儿吃。眼看天色已黑,内侍们掌了灯,周恒还不见人影。这样回去他不甘心,一边在心里骂娘。一边苦等。 听说晋王有请,忙整了整衣冠。跟随内侍往里走。 周恒受了他的礼,开门见怪道:“不知侯爷有什么要紧话跟本王说?” 既不解释为什么让李明风等了一天,也不为此致歉。李明风脸色微变,道:“老夫昨日在山中打了两只鹿。想请王爷尝尝鲜,还请王爷赏脸。” 秋天正是打猎的好季节,勋贵子弟约上三五好友。带了大批奴仆,上山打猎正常得紧。打来的野味邀知交好友分享也是常事。 周恒果断拒绝:“本王还须上学。哪里抽得出时间?只能辜负王爷的美意了。” “你……”等了一天,憋了一肚子气的李明风问候周恒母亲的话到了嘴边,急忙悬崖勒马,要不然一个“轻侮太后”的罪名是少不了的。 谁不知道晋王没个正经差使,到京之后整天游手好闲?他会去上学?开什么玩笑,鸿文院连个先生都没有,草都齐膝高了。 “王爷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过府一叙。”李明风语气生硬道。 周恒干脆道:“为什么?本王与侯爷可没什么交情。” 李明风气往上冲,道:“小女天姿国色,命相又是贵不可言,王爷若错过小女这桩好姻缘,岂不可惜。” 前朝有一位太后,当闺女时说了三门亲,还没过门未婚夫婿就死了,大家都说她命硬克夫。父母着急,请了一个算命先生给她看相批命,算命先生批了四个字:“贵不可言。”后来此女以十八岁高龄进宫当宫女,入宫不到三个月被太子瞧上,带回东宫,临幸后生下皇长孙。太子登基后,她因为涎下皇长子,被册封为皇后。儿子登基,她成了太后。娘家兄弟尽偕封侯,一门富贵,果然应了“贵不可言”四字。 李明风是告诉周恒,俺闺女旺夫,你赶紧娶了吧。 周恒冷笑,道:“最近京中传闻,定兴侯府的李五小姐贵不可言。本王只当笑谈,原来确有其事。本王只想做一个安逸王爷,没有觊觎宝座的野心,恕难从命。” 李明风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跟他一起来的管家道:“王爷正妃之位已定,天下皆知。我家五小姐不惜纡尊降贵,情愿屈居侧妃之位,还望王爷笑纳。” 侯府嫡出的小姐,就是太子妃也做得了。何况只是做一个受猜忌的闲散王爷的侧妃? 欢喜站在屋角,眼皮瞟了管家一眼,心道:“定兴侯姿态放得可真低。这下子王爷不好再拒绝了吧?” 念头刚转,周恒已道:“令爱既是‘贵不可言’,本王哪敢高攀?这不是受人以柄么?本王真没有不臣之心。” 李明风浑身一震,他怎么没想到,现在娶李秀秀,就是向全天下的人宣布有取至安帝而替之的决心?要不然娶个有当皇后、太后命格的女人回家干嘛? 见李明风脸色惨白,周恒语气和缓了些,道:“天下好男儿多的是,何必在本王这里受委屈?侯爷不如用心为令爱物色一个好人选,皇室中与令爱年纪相当的蕃王也有几个。” 比如他的二哥楚王周康,虽然已经有了正妃,前些日子却死了一个侧妃,李秀秀不介意的话,可以嫁过去嘛。他的三哥齐王周茂,只有正妃,没有侧妃,李秀秀也可以考虑嘛。 正妃名额有限,侧妃的名额就多了很多。 蕃王再多,府中现紫气的只有晋王您哪。李明风一张脸成了苦瓜脸。 李明风没有明确反对,周恒就当他答应了,道:“天色已晚,本王就不留侯爷了。” 欢喜马上跳出来,道:“侯爷这边请。” 李明风快气疯了,眼睁睁看着周恒施施然走向门口,一个内侍小跑过来,双手呈上一张大红洒金拜贴,道:“王爷,崔大人府上下了贴子,邀您明天过去一趟。” 然后,他就听见周恒愉快地道:“赏送贴子来的人,就说我明儿一准过去。”(未完待续) 第57章 醋意 初秋的清晨,有些凉意。 崔家四人坐在一起用早膳,翠环报晋王来了,崔振翊和崔慕华忙放下碗筷,迎了出去。 崔可茵继续不紧不慢喝着豆浆。 姜氏催她:“快点吃。”自己三两口把碗子里的小米粥吃了。 她刚漱完口,小丫鬟进来道:“夫人、小姐,老爷有请。” 周恒上一次过来,崔振翊与他谈得投机,没让他拜见姜氏,落得姜氏好一通埋怨。这次在说正事之前,先让他到后宅拜见。 先行国礼,再行家礼,然后分宾主坐下。 姜氏看看周恒,再回头看站在身后的崔可茵,脸上带着三分取笑的意味。这么俊朗的男子,难怪可茵会倾心了。 崔可茵完全无视她笑容里的取笑意味,眼望前方,一本正经地站着,连睫毛都没眨一下。 周恒嘴角上翘,道:“早该来拜见大伯母,只是一直事务繁杂,还请大伯母不要见怪。” 姜氏转过头来,和蔼可亲道:“王爷客气了……” 话没有说完,一人大步进来,抢白道:“可不是,他又虚伪又装模作样,姨母千万不要上当。” 却是唐伦,居高临下望向周恒,眼神犀利。 自从赐婚后他就没再来过,崔可茵只听说他忙得很,却不知他在忙什么。这时一见,他比以前瘦了很多,一袭宝蓝素面杭绸直裰穿在身上,有些晃荡。 姜氏回过神,马上斥责道:“你怎可这样无礼?还不上前参见王爷。” 崔慕华不停向他使眼色,他只当没瞧见,冷笑道:“周持之!你现在总算肯以真面目见人了。为了拐走我家可茵表妹。真是费尽心机。” 崔可茵道:“表哥,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他这话传出去,周恒和崔可茵两人一个“私相授受”是跑不了的,传到太后耳里,太后一定觉得自己受了戏弄,不要说那两个内侍会有性命危险。就是两人的婚事也会陡起波折。 唐伦瞪了崔可茵一眼。道:“枉你聪明能干,受他盅惑而不自知,也是一个傻的。” 崔可茵没好气道:“一大早的。你跑来撒什么野?” 唐伦哪能说他本来要出城,刚好与周恒的马车擦肩而过,看到马车侧晋王府的标志,拨转马头便跟了过来。在廊下听到姜氏和周恒的对话。他几乎要气炸了。姨母得有多蠢啊,这样被他骗。 他张口要再编排周恒。周恒已微笑道:“来者是客,唐公子请坐。” 唐伦大大白了他一眼,在他对面坐下。 周恒向姜氏辞别道:“大伯父在书房等我,我先过去了。” 姜氏让人引他去书房。 唐伦马上站了起来。道:“我也去瞧瞧姨父。”赶在周恒之前,一阵风般去了。 姜氏直摇头,道:“真是长不大的孩子。”又说起周恒:“怎么说扮作纨绔?我看他举止有度。为人谦和呀。” 崔可茵低了头笑。他出身皇室,自小受的是最好的教导。举止上怎有瑕疵? 姜氏想起什么,也笑了,道:“这下我就放心了。” 是真的放心了。 崔可茵心里感动,敛了笑容,认真对姜氏行礼,道:“可茵让大伯父、大伯母操心了。” 为着她的婚事,瞧把他们折腾成什么样了。 姜氏眼眶湿润,道:“我们一向把你当自己女儿一般对待,只要你有个好归宿,我们也就放心。晋王是个好孩子,你要敬重他才是。” 崔可茵点头应诺。 送点心去书房的翠环回来道:“表大爷与晋王爷在书房又吵起来,老爷气得不行,要把表大爷赶出去呢。” 崔可茵有些意外,没想到崔振翊竟然如此护短。 姜氏让翠环去听墙角,翠环去没一刻钟,就耷拉着脑袋回来了,说被晋王府的人发觉了。 崔可茵陪姜氏在宴息室坐着,一边听管事的嬷嬷回话,一边控制不住地想,不知唐伦会不会再为难周恒。 嬷嬷们都是人精,惯会察颜观色,府里有贵客,主母忙着呢,大事往简了说,小事以后再说,不过小半个时辰,事儿都说完退了出去。 崔可茵给姜氏递了杯热茶,道:“不知晋王和表哥是不是留下来用午膳?我想去问一声,我们也好早做准备。” 其实让丫鬟去就好。姜氏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含笑顺着崔可茵道:“去吧。” 小厮们在院中垂手而立,却瞧不见晋王府身着便服的侍卫们,崔可茵畅通无阻来到书房外,并没有如想像中那样听到争吵声。 书房门紧闭。 欢喜站在台阶下,沉默地向崔可茵行了一礼。 “烦请通报一声。”崔可茵道。 欢喜上前敲门,禀道:“王爷,崔大人,崔小姐求见。” 崔可茵还没过门,没有王妃封号,所以欢喜还是称呼她为“崔小姐”。 门一下子打开,周恒站在门口,柔声道:“你来了?快进来。” 崔可茵迈步进门,瞧见唐伦撇嘴道:“这里是杏林胡同,不是晋王府。” 屋里,三人坐着议事的样子。崔可茵难掩讶然,看了唐伦一眼。 唐伦“哼”了一声,道:“他总算没有坏到家。” 周恒把门关上,道:“我们在商议事情,昌平县县令乔阳在任上做得好好的,突然被下狱,接任的是一个同进士,叫吕贤的。唐公子在为这件事奔走,我和大伯父……” 周恒叫得这样亲热,唐伦大为不满,重重“哼”了一声。 周恒瞟了他一眼,接着道:“……我和大伯父觉得事有蹊跷,大伯父不方便出面,我会着人好好查一查。” 他们谈的不止这些,不过重点是这个。 崔可茵见他没有瞒她,主动告诉她这些,心里暖暖的,道:“大伯母请您留下用午膳,让我来说一声。” 唐伦不高兴地道:“姨母有没有留我用膳?” 醋意三里外都闻到了。 周恒眯了眯眼,笑眯眯对崔可茵道:“自然是要留下来用膳的。” “小样儿!”唐伦嘀咕一句,声音大小偏又恰好让周恒听见。 周恒故意呵呵笑了两声,道:“跟大伯母说一声,加一道牛肉的菜,若府里没有鲜牛肉,让人回晋王府取去。” 语气那叫一个亲热,完全不分你我的样子。(未完待续) ps:还是老规矩哦,月票十张加更一章,求月票~ 第58章 归属 午膳摆在外院。唐伦一会儿嫌肉炖得太烂,一会儿嫌菜放多了盐,一会儿嫌汤太寡淡了,总之各种别扭。 崔可茵带丫鬟上了两个菜,丫鬟端菜上桌时,她剜了唐伦一眼,屁股在椅上扭来扭去的唐伦马上老实了,拿起筷子低头吃饭。 周恒睨了崔可茵一眼,温声道:“这儿有丫鬟婆子侍候呢,你也去用膳吧。” 因有外客,并没一起用膳。崔可茵和姜氏的午膳摆在春山居。 崔可茵行礼退下,盯着厨房上菜,直到上了瓜果,才回春山居去。 用完午膳,唐伦匆匆告辞,说要写诗赋抨击吕贤,为乔阳在士林中争取支持。 姜氏和崔可茵抱怨:“眼看春闱临近,他不说用心读书,天天忙这些有的没的,真是愁死人了。” 崔可茵深有同感,就算他再天赋异禀,不好好温书,怎么可能考中?进国子监读书,不就是为明年的春闱做准备吗? 姜氏道:“你姨母为他操碎了心,偏偏他不听人劝,成天为别人的事忙得不见人影。” “也不是这么说,吕贤这件事做得太过份了些。若是开了先例,破坏了规矩,举子们都没安生日子过了。”崔可茵道。 “你不说好好劝他,还向着他说话。什么事也没有明年的春闱重要啊。”姜氏叹气。 两人说着话,小丫鬟在宴息室门口禀道:“小姐,姚六小姐来了。” 闺名惠冬的姚六小姐兴奋得小脸红通通的,一见崔可茵便道:“听说了没有,太后召定兴侯入宫,商量李五小姐的婚事了。” 做为京城名缓圈中的资深八卦。姚六小姐一得到消息,马上跑来杏林胡同,一副“太后要为晋王选侧妃”的神气。 她小眼神中的兴灾乐祸实在太明显了,崔可茵存心气她,故意幽幽叹了一口气,道:“亲王原有一正妃两侧妃的定例,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