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gyankan.com” 她一直记得他爱喝大红袍呢。周恒一颗心瞬间化成一滩水。 ……………………………… 求推荐票、收藏~ 第41章 宣召 清晨的阳光洒在琉璃瓦上,巍峨高大的宫殿仿佛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中。 王原昂首挺胸,远远望了一眼崇政殿,握紧拳头,带了徙子徙孙,朝勤政殿走去。 假以时日,陪至安帝去崇政殿上朝的,一定会是他! 一路走来,内侍宫人纷纷行礼。 寂静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你又没见过,怎知崔侍郎家的小姐呆头呆脑,极其木讷?” 另一人道:“我没见过,有人见过啊,说长得挺好看的,就是没有呆呆的。她自小父母双亡,没人教导,什么也不懂,木讷些有什么奇怪?” 王原咳了一声。 自有人冲过去把躲在合抱粗的古树后说话的人抓了出来。 两个十一二岁的内侍,跪在地上簌簌发抖。 王原轻蔑地瞟了他们一眼,轻哼一声,道:“非议朝廷大员家眷,可是死罪。来呀,拖下去,活活打死。” 马上有人去抓这两个内侍,尖下巴的吓得尿裤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方脸的却道:“奴才为求晋身,才向公公通报这一消息。公公不说向大总管进言,反而要打杀我俩,真让人心冷。” 粗大的棍子已高高举起,王原挥手制止,走上两步,冷笑道:“这么说,倒是咱家委屈你们了?说!要说不清楚,可不就是活活打死这么简单了。” 方脸的内侍被按在行刑的长凳上,努力仰着头,只能望到王原的肚子,依然仰头道:“奴才一心想投入公公门下,只是没有门路。太后为晋王爷选妃,奴才恰好打听到,崔侍郎的侄女不怎么出色。奴才就想着,把这个消息递给公公,公公也好就此讨了大总管的赏。” 大总管指的是王哲。他是秉笔太监,勤政殿的总管。 宫中内侍等级森严,从典簿、长随、奉御到监丞、少监,最后才是太监。这两个内侍,只是长随。若是入了已升为少监的王原的眼,升迁指日可待。 王原让人放开他们,带他们回房。 “崔侍郎家的小姐品貌如何,你们如何打听得到?” 王原在太师椅上坐了,看都没看跪在地上的两个内侍。 方脸内侍道:“晋王爷在大相国寺静修,很多女眷都去大相国寺进香,有人遇到崔侍郎家的小姐与崔夫人一起也去进香。崔小姐像个木头美人。奴才借了五十两银子,打听到的。”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欠条,双手呈上。 王原瞄了欠条一眼,白纸黑字,果然是借银五十两。 他哈哈大笑,道:“咱家不会亏待你们的。” 方脸内侍松了一口气,“砰砰”地磕头,尖下巴的内侍慢了半拍,也跟着磕起头来。 至安帝散朝,回勤政殿用点心,这时,就不用王哲侍候了。 “崔侍郎家的小姐?”在厢房由王原捶腿的王哲听王原说他费尽心思打听到这么一个人,手里的茶盅递到嘴边停住了,道:“消息确切吗?” 想到两个小内侍为求晋身之阶,不会欺骗他,王原马上点头:“儿子打听得清清楚楚的,确实人比较呆。” 王哲摸了摸寸草不生的下巴,沉吟道:“待咱家好好想一想。” 并没有派人去探听的意思。 马凉年纪与他差不多,却是太后杨氏当太子妃时就服侍的人,伴着杨氏从太子妃、皇后、到太后,一路走来,主仆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 文宗贺崩,至安帝继位,原让王哲当崇政殿总管,掌印太监,王哲也以为这个位子非自己莫属,没候到太后横插一脚,坚持让马凉上位。至安帝拗不过太后,只好让王哲做了秉笔太监。 这大半年来,王哲一直把马凉踢下去,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现在太后为晋王的婚事烦恼,如果能帮太后解决这个难题,岂不是赢了马凉一局? 午后至安帝歇息,王哲出了宫,回了私宅。 孙华一听说这事,马上抚掌叫好,道:“崔侍郎一向古板,不给东翁面子,上次害得东翁损失了两千两银子。虽说东翁胸怀宽广,不和他计较,我们可是心疼很久的。” 所谓的害得王哲损失两千两银子,是有个举人托了五六层关系,才搭上王哲这条线,要谋一个县令的缺。 举人再怎么着,也不过补个主簿一类的从九品小官,怎么可能一上来就做县令?很多两榜进士出身的人还不一定能谋个县令的缺呢。崔振翊当然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当时王哲气得不行,说要崔振翊好看,一连三个月盯着他。可惜崔振翊为人端正,政务上做得滴水不漏,王哲没抓到机会,又忙着和马凉争权,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要不是孙华提醒,他已经把这一茬忘了。 “孙先生说得对,咱家这就跟皇上说,把崔侍郎家的上姐许给晋王。”王哲一拍大腿,急匆匆就要往外走。 孙华忙拦住,道:“东翁,既要讨太后的好,您得跟太后亲自提。” “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这个?”王哲道:“先生果然大才。” 其实是至安帝好说话,他说什么是什么,太后看他不顺眼,一见了他,一双凤目冷冰冰的。可一想到能改变太后对他的看法,他也顾不得了别的了。 “崔侍郎的侄女?”太后想了半天,没有印象,问一旁得力的嬷嬷史姑姑:“长什么样,你可有印象?” 史姑姑含笑回道:“宫宴时,崔侍郎为崔小姐告病了。” “难怪,我说怎么没有一丁点印象呢。”太后道:“召她即时觐见吧。” 带崔可茵接旨的姜氏一头雾水,塞了个大大的封红给宣旨的内侍张贺,陪笑道:“太后娘娘召舍侄女进宫,不知为了什么事?” 张贺把圣旨交给姜氏,马上换了一副笑脸,道:“想必是娘娘想和小姐说说话儿。” 一句话把姜氏惊出一身冷汗,最近太后不是常召各家的姑娘进宫么?可是可茵并没有参加宫宴,怎么入了太后的眼?是谁上了眼药? 崔可茵却知,一定是周恒做的手脚,只是不知他是怎么做的。 张贺见姜氏一张脸变得雪白雪白,笑容渐淡,凉凉道:“请崔小姐即时随咱家进宫。” ps:后世对阉人统称太监,偶在大相国寺那章也提到“小太监”,其实严格来说,他们都是内侍。 第42章 觐见 姜氏送崔可茵到西直门,看崔可茵下车,随张贺走向宫门,只觉天旋地转,要不是翠环及时扶住,她就摔倒在地了。 一路上,张贺回头看了崔可茵好几次,每次都见崔可茵目不斜视,规规矩矩地走着,每一步的距离跟用尺量过一样。 “果然呆呆的。”他小声嘀咕。 到了坤宁宫,太后马上传见。 待崔可茵行礼直起身,太后细细看了一回,道:“女红如何?” 崔可茵双肩自然下垂,双手交握放在小腹,垂下眼睑,吐字清晰道:“民女不会女红。” “不会女红?”太后笑道:“听说你自幼失怙恃,可是崔夫人没有教导你?” 殿中便响起一片轻笑声。 崔可茵动也不动,依然垂着眼睑道:“家祖母悉心教导,民女愚笨,没有学会。” 祖母说过,藏拙很重要。太后既然与卫贵妃有隙,自然不希望卫贵妃的儿媳妇聪慧过人。 太后心情大好,道:“可曾读过书?” “读过。” “嗯,崔家乃是耕读传世之家,子女进学读书也是常事。”太后笑对史姑姑道。 谁都看得出,她不相信崔可茵读过书,识得字。 史姑姑恭躬地道:“娘娘说得是。” “回去吧。”太后笑道:“照姚侍郎家的小姐赏。” 一副对崔可茵兴趣缺缺的样子。 崔可茵行礼道:“谢太后赏,民女告退。” 她转身在宫人引领下离开,身后传来太后的笑声,道:“崔家教养还是不错的。” 大家都明白,她要说的是,一个笨蛋也能教到没有殿前失仪。于是都发出会意的笑声。 姜氏被翠环和绿莹扶到马车上歇了,还没喘过气来,就见崔可茵掀帘上车,不由大喜,道:“怎么这么快出宫?” 不是说太后问了好些话,若是应对得体,还会赐点心和茶吗?这还没一刻钟,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觐见总共也没几息吧? “太后就问我两句话。”崔可茵把太后的话以及她的回答转述了,道:“然后太后就让我出宫了。” 姜氏狐疑地道:“太后这是要找儿媳妇还是找绣娘?怎么不会女红就没茶喝?” 崔可茵摇了摇头。 马车不能在宫门口久留,姜氏只好吩咐回府,待崔振翊下衙再说。 没想到她们刚在春山居坐下,还没喝一口茶,崔振翊已急匆匆赶回来了。 顾不得天气炎热,官袍穿在身上出了一身汗,他进门便道:“太后召可茵进宫了?” 崔可茵起身要行礼,被他拦住,道:“太后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细细说来我听。” 总共就几句话,崔可茵把两人对答,以及太后与身边宫人的对话细细说了,连听到的笑声也没遗漏。 崔振翊松了口气,夸崔可茵道:“还是你有急智,表现得这么木讷。太后定然瞧不上。” 早知道侄女这么聪明,他就不用白担这些天的心了,刚才接到消息,他差点晕过去,笔都拿不住了。 让丫鬟更了衣,一家人坐下说话。崔振翊难得的笑道:“夫人今晚加几个菜,一壶酒,我要喝几杯。” 姜氏眼眶微湿,应“好”,道:“这下子老爷能睡个安稳觉了吧?” 崔振翊“呵呵”地笑。 崔可茵低了头,心里有些内疚,若是知道她答应了周恒的亲事,不知大伯父要如何的生气了。 直到夕阳西下,宫里的赏赐才送来。 看着摆在中堂的两匹绢,姜氏道:“好歹是太后赏的,待可茵出嫁,给可茵添箱吧。” 带到婆家也有面子。 “还是夫人想得周到。”崔振翊哈哈笑道,只觉十分畅快。 晚膳时,崔振翊难得的喝醉了,拉着崔慕华的手只是傻笑。 晚上,周恒又来了,随手把两匣子畹豆黄递给绿莹,道:“太后召你进宫了?” 崔可茵行礼后,先让绿莹去沏茶,然后道:“是。”把觐见的情景说了,道:“我这么做可还行?” 周恒笑道:“你别生气,为了让太后召见你,我把你说得很不堪。” 把遣了内侍诋毁她的事简略说了,道:“你要生气,打我两拳出气就是。” 崔可茵道:“那两个内侍可曾受到责罚?” 若真被活活打死,可怎么办好? “放心吧,我早留了后手。怎么能让给我办事的人涉足险地呢?”周恒笑着凝视崔可茵,眼里有不容错识的爱意。 内侍再卑贱,也是两条人命。她先关心他们的安危,他很高兴。 崔可茵确认那两个内侍已成了王原的干儿子,王哲的干孙子,不仅没有性命之忧,还不用去扫地,不由露出笑容,道:“看来王原也不太坏。” “怎么不太坏?”周恒撇嘴,道:“你是没见他干过的坏事。”见崔可茵仰了头听,拣不要紧地道:“服侍他的小内侍上的茶烫了些,他便把人一双手切下来,埋在花盆子里做花肥……” 一句话没说完,端茶进来的绿莹弯腰干呕。 崔可茵也觉得胸腹翻涌,忙摆手道:“不要再说了。”又对绿莹道:“下去吧。” 周恒笑吟吟看她,道:“赶明儿我带一套茶具来,我们现沏了喝。” 崔可茵让他稍坐,自己去给他沏了茶来,道:“我这里没什么人手,要传个话不方便……” 比如今天进宫,这样行事可合太后心意,想问问他就找不到人传话。 周恒也想到了,道:“是我欠考虑。明天给你送一个宫人来,就说你身边的丫鬟家里的亲戚,让她做些粗活,有事打发她传话递东西极方便。” 谁会去注意一个粗使的丫鬟婆子呢? 崔可茵道:“不如找个小厮来更方便些。” “也行。”周恒又说起太后,道:“原是我忘了嘱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