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赫希德家族的失势,虽然胜利的西部联军并没有进行屠城——因这些人口对于地广人稀的河谷而言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持续多日的掠夺和随后数年的惩罚性重税依旧对本地平民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当阿曼达走在街道上时,她只能看到市民眼中因为恶劣境况所自然而生的倦怠,以及街头巷里招摇撞骗的恶卒。 整座城市有四分之一在昔年的战火中被破坏,其中半数变作了废墟,另一半则在重建,街道上乞讨之人和衣不蔽体的平民随处可见,就在上山之前,阿曼达把身上所有的碎币都分给了一群饥饿的孩子。 她不由得感叹,也许就算留在撒马尔罕只能当一个低贱的奴隶,也会要比这里的生活强得多吧? —————— 注:火鹤花原产南美洲热带,是在本文第一卷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上千年之后才在南美发现的玩意儿。 不过本文与现实无关,所以需要就直接用了——当然,在这里加注是为了防止有读者感到疑惑。 第六十四章 战乱的余波 城堡的门有三重。 第一层是厚厚的橡木外门,用于拒敌,第二层是栅门,当敌人进入城门后,由上而下的铁栅门不但能造成伤害,还可以将一部分人分隔开来。最先冲进城门的往往是最有勇气的一部分士兵,而当他们被内门和栅门阻隔之后,城门内的暗格就会泼下油并且点火,将无法退出的一部分前锋活活烧死。 布兰纳很热衷于为阿曼达讲这些东西,尽管阿曼达并不是很想听这些。 她只想过安稳的生活罢了……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和这些野蛮的事情为伴。 布兰纳和他的同伴们把她救了出来,她当时正被装在一辆四面封闭的木车里,被人从城外的地牢带出,秘密的送往城内的莫里斯宅邸。她当时忽然间失去了已经习以为常的安逸的生活,又被调教师们告知自己将会在军营里过完下半生,这让她一度绝望到想要自尽——但她却没有自尽的勇气。她既不敢用木片割开自己的手腕,也不敢咬自己的舌头,她只不过是个胆小的普通人罢了。 她不想对抗住在撒马尔罕城内的那些人……事实证明,和曾经胜利过一次的管主们斗争绝不是明智之举,布兰纳一行就是实例,他们一行至少有二十多个人,可在把她救出来并离开撒马尔罕外围控制区的过程中,他的那些同党几乎没能幸存几个人。他们大部分被无处不在的赏金猎人和追兵处决,少数在冲突中走散,到了最后仅有布兰纳将她带了出来,而他也不再是一开始那般意气风发的模样了,他的脸上多了一条箭伤,伤口贴着他的眼皮一线擦了过去,险些射瞎了他一只眼,那是个阿曼达认识的人做的,是阿波菲斯庄园里的一名半精灵女官。 布兰纳将这条伤痕归咎于运气,但阿曼达不认为是如此,她见识过那些射术精湛的精灵们的手段,那个半精灵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想要他的命。 当然,让阿曼达不得不感动一下的是,这位年长的骑士对于成功救出她这件事一直都是很兴奋的,尽管他因为伤痛而痛苦哀嚎,又因为战友的陆续离去而仿徨不安,但唯独谈到阿曼达的未来的时候,他总是会神采奕奕,充满信心,这让阿曼达不得不对他的忠诚做出肯定,当然,如同他能放弃那些堪称是天真的想法就更好了。 几个月以来,布兰纳一直在向阿曼达强调,伊赫希德家族仍然是可以复兴的。 按照他的说法,当年在达瓦扎进入笼城战之前,千人骑军中的半数人手就按照国王的密令离开了达瓦扎,他们负责护送一件秘密武器离开达瓦扎城,骑士们越过了牧羊山岭,消失在更远的北方,他们向北进入了匈人的控制区,并带走了除了当时继位的铁蹄王最后一个儿子之外,伊赫希德嫡系中仅剩的一位公主。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向匈人借兵,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都行,因为铁蹄王和花剌子模交战时曾经和匈人建立过短暂的同盟关系。如果不成功,就寻求在岭北延续家族命运的方法。 借兵的想法大抵是失败了,因为直到一年后达瓦扎沦陷,匈人的骑兵也始终只有些许掠夺队出现在岭南。布兰纳并非是当年北上的骑士,而是留在城里的半数人之一,他很幸运的藏在死尸之中被人带出了城,并侥幸从随后的焚烧中成功逃走。他出来后依旧在伊赫希德的领地上活动,直至最后一支反抗军也被剿灭,他才不得不隐姓埋名转入暗处。 草原上的红是不会熄灭的,在联军分割完利益,并且撤出达瓦扎之后,一些仍旧支持伊赫希德家族的旧部又重新占领了这里。 这种现象是河谷斗争中的一环,因为在这个中立城邦林立的地区,没有任何一部势力能够统一本地,默许失败者苟延残喘可以有效防止东部城邦伺机吞并萨雷卡梅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