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行体系中的五德。 乃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凝聚而成的浩然气。 与一般所说的五行五德,是不一样的概念。 因此儒家的练气士步进玄阶后。 走的也不是找寻五行镇物,开辟辅府的路子。 取而代之的,是于辅府中温养分别对应五种德行的文运小人。 文运小人们以浩然气为食。 同时孕生浩然气,反哺练气士膻中洞府中的文宫。 由此形成正向循环的完整体系。 而要温养出文运小人,有两大前提。 一是掌握儒家浩然气的吐纳法。 二是日常行事符合五德。 依序将对应仁、义、礼、智、信的小人凝聚于辅府里头。 陆观觉得自己日常行事颇有五德。 若然身为儒家练气士,早就养出文运小人了。 可惜他目前虽能蓄积浩然气,却是透过无声诵声诀这一“旁门左道”。 并未形成完整的修行体系,自然养不出文运小人。 然而此刻得手的君子养德拳,却是一门借着正大光明的拳势动作。 温养君子德行的拳法。 一十五路君子拳,每日早晚演练一次。 即可循序渐进地于五座辅府温养五德小人。 陆观虽然无意在膻中建起一座文宫。 从此听任读书人道理,拘束自己的本性和行为。 但若真养出了文运小人,便可利用它们的气息。 提前为仅具雏形的水、火、土三座辅府打好根基。 从而大大加快五辅全开,成就玄阶巅峰的进程。 此外,体内现存的金、木两座辅府。 也能在君子玉气的滋养下,快速走过“木宅、金宅、玉宅”的流程。 到达白玉为宅的圆满境界。 拜领拳法后,陆观向低垂眼目,似在看顾着踏进太学大门士子的夫子像作了一揖。 “回想片段中创出君子养德拳的先贤,面目已经很模糊了。” “可他年少求学时,想必也曾无数次行经这座太学门前的夫子像。” “今日我且助太学抓出奸凶之徒,清理门户。” “也好向他创出的拳法作一番交代。” 沈明烛见陆观神态恭谨,颇出意料,同时却也十分欣喜。 她知道陆观兼修多门,虽有不错的浩然气造诣,却显然无意把儒家功法当作主修。 然而读过陆观“听来”的诗句后,沈明烛深信像他般心系战乱苍生的真君子。 不走儒家路子,实在是一种浪费。 如果她知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真正作者,实则是个屠城狂魔,篡位逆贼。 恐怕会气得把昨天吃的饭都吐出来。 …… 沈明烛领着陆观到了数座朱红木楼跟前,便即跃下坐骑。 “这里是一般生员们的宿舍,虽然景观不错。” “但比起入室门生、贤人和君子们在内学的住处,还是差着一大段距离的。” “明烛本想带公子到敝处盘桓,却怕引人注目,使得奸徒提前有了警觉。” “接下来几天,还请公子在此地委屈一下。” 陆观望向楼边一望无际的蔚蓝湖泊,心想这岂只是景观不错。 前世那些炒至天价的海景楼宇,可没几座能有这番水天一色般的光景。 “沈小姐,这座湖泊就是鼎鼎大名的问心湖?” “是的。” 沈明烛轻挽着陆观手臂,并肩步上朱楼阶梯。 “太学先贤围绕问心湖,建起了如今的太学城,期盼这湖水能如明镜照出人心。” “君子外辨忠贤,内明己心。” “于符合读书人五德的前提下,不受世俗的陈规旧俗所限。” “而是时刻自问本心,依照心中的真实想法行事。” “若是仅凭上古圣贤们的大道理筑起了文宫。” “再壮丽盛大的楼阁根基也是不稳,一经风吹雨打便要倾覆。” 沈明烛是生来就该为人师表的那类人。 一番话缓急有序地说来,非但不闷。 反倒让人沉浸于低沉磁性的声线中,想要听得更多。 不知是否错觉,陆观觉得她在说到本心之时。 挽着自己的臂膀略微收紧了些。 来到三层高的朱楼顶层,沈明烛笑道: “这就是公子的房间……” 话声未落,只听得二层响起一阵扔掷物事的响声。 沈明烛眉头深皱: “又来了?” “公子在此稍候,我下去瞧一下发生何事……” 话声未落,只见得一个脏兮兮的少女奔上阶梯。 到最后一阶时瞥见了沈明烛,骤然间止了脚步。 圆圆的黑眼眸泛着喜色。 似乎想要上前,却又不敢。 目光如被打闹惯的小野猫般畏缩不敢视人。 虽然少女的一张脸上满是尘灰。 可陆观仍是一眼看出,这是张清秀的瓜子脸蛋。 可怜地睁着的大眼睛,更是为整张脸孔生色不少。 纵及不上白虚月、叶天颜般的绝色教人初见惊艳。 却也算是潜质十足的美人胚子了。 沈明烛问道: “阿璃,莫不是他们又……” 只听得一阵脚步声响,一行少男少女共七八人,追在少女的后头上了阶梯。 少女惊得噫的一声,躲到了沈明烛的身后。 众人见了沈明烛,脸上嬉笑玩闹的神色有所收敛: “沈小姐。” 沈明烛寒着脸:“又是你们?你们记不记得我说过什么?” “阿璃是经我引荐,恩师点头认可收进太学的正式门生。” “谁敢与她为难,就是挑战我沈明烛在太学中的名望。” “黄家兄弟,莫非仅是因着有了一位在校尉府当差的堂姐,就使得你们如此放肆了?” 为首的两名相貌相似的少年对望半晌。 其中一人神态飞扬,显然是自少受尽家族宠爱,行事肆无忌惮的小二代。 正是洛阳城中新兴豪族黄家的大公子,黄勃。 他的堂姐黄慧,乃是太学中近日新因战功而封君子的俊才。 在校尉府挂名为从事,素来与沈明烛不合。 只听他说道: “沈师姐,别张口便搬出太傅大人的名头来吓人。” “他虽许你将这头鲤鱼精带进太学城中。” “可对她的态度如何,大家也都瞧在眼里。” “水族与我人族百年血战,杀我人族先贤无数。” “今日难得是我堂姐携彩鳞岛鲤王骨灰归来,向朝廷和太学城诸君领功的大好日子。” “怎能不教这小鱼精分甘同乐,尝尝她老祖宗骨灰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