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之所以还在犹豫,不是因为所谓的父子之情,而是因为四个字,高老头曾经说过的四个字:“长幼有序!” 可是,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太子杨勇,又干了一件蠢事,一件天大的蠢事!因为这件蠢事,杨勇的太子之位彻底保不住了! 开皇十八年,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人比较看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既然节日如此重要,那就庆祝一番,大肆庆祝。 杨勇的庆祝方式很普通,也很特别。 说它普通,是因为,杨勇只是举行了一个聚会,一个规模比较大的聚会。 说它特别,是因为,这次大型聚会的方式有点与众不同:“法服设乐”。 其实,“设乐”不是关键,关键是“法服”。 所谓法服,其实就是朝服。其实,这也没什么。因为,按照儒家相关思想,重大场合的穿衣戴帽。必须遵循古法,尤其是朝服,绝对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所以叫做法服。也就是说,杨勇“法服设乐”,符合先王遗制,非常符合。 杨勇错就错在场面搞的有点大,不但场面大,动静也大,大到需要经官动府的地步。 原来,杨勇利用自己太子身份,严令地方长官和满朝文武,必须到东宫前来朝贺。杨勇自己则穿上隆重的朝服,得意洋洋的接受百官的朝贺,很是风光了一把。 其实,杨勇之所以这么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太子!太子是国之储君,有自己该有的尊严,仅此而已! 可是,杨坚并不这样认为。 杨坚闭着眼睛琢磨了三个小时,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让他不寒而栗的结论:杨勇,太子杨勇,在拉拢自己的势力! 自古以来,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就比较微妙,微妙的很。 皇位就像一块奶酪,一块又香又甜的奶酪。皇帝,是这块奶酪的拥有者。太子,则是其继承人。 作为奶酪的拥有者,为家族利益着想,皇帝自然希望这份遗产能够经久不息的传下去,最好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因此,他一定要锻炼太子,使他有足够的能力守住这块奶酪。 另一方面,奶酪实在诱人,一旦将其握在手中,皇帝,就不想轻易将其交出去,哪怕是交给自己的儿子!因为,最有可能将奶酪抢走的人,恰恰就是太子! 因此,皇帝和太子,因为巨大的利益冲突,产生了矛盾,不可调和的矛盾!历代明君英主,可以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却很难处理好自己和太子的关系,以及太子和同胞兄弟的关系。 杨坚的这块奶酪,得来的有点容易,容易的令人发指。因为容易,所以更害怕失去。任何人,只要瞄上一眼,杨坚就坚定不移的认为,那个人,要动我的奶酪!尽管,事实上,人家只是想帮助他守好奶酪而已。 任何人,其中,自然也包括太子。其实,何止是也包括太子,简直还要加上一个定语:“尤其是”。 如今,杨勇经官动府,大张旗鼓的召集百官,还堂而皇之的穿上朝服,接受百官的朝贺!这,不是结党是什么! 老子还没死,你就迫不及待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杨勇,你,究竟想干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行,杨勇这个太子,必须拿下,必须! 不过,太子是国之储君,身份尊贵,如果没有说的过去的理由,皇帝也不好轻言废立。 当然,这,难不住九五之尊的皇帝,更难不住杨坚。因为,一千多年来,皇帝早已积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付太子的办法。 欲动太子,先动属官,东宫属官。 所以,暂时,杨坚还不想动太子,他要动的,是太子的亲信和心腹。 不过,动手前,必须透透风,让百官领会自己的意图。只有这样,事情办起来,才会事半而功倍。 “内外百官朝东宫,古礼有之?”杨坚杀气腾腾的询问太常少卿辛亶。 辛亶是个聪明人,听出了杨坚话语背后的浓浓杀机,不过,他还是想拉杨勇一把。毕竟,跟着杨勇这样的二百五,官作的会很舒服。如果主子换成聪明绝顶的杨广,估计,自己的小日子就不会这么滋润和舒坦。 于是,他略一沉吟,字斟句酌的回答:“大臣们只是庆贺节日,并无朝”。 偷梁换柱,典型的偷梁换柱!显然,辛亶要和稀泥,和皇帝和太子的稀泥。 可惜,这次,稀泥没和成,因为,杨坚根本不吃这一套! “胡说八道!节日称贺,大家都是你来我走。怎么东宫居然聚集了那么多人在一起那么长时间?还居然要有司征召!”杨坚声色俱厉的质问。 话说到这种地步,辛亶明白,太子,已无药可救!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富贵,他,不得不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