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上):袁公路大起七军 袁术在当时各路诸侯中,是最草包的一个。以为得到孙策抵押的传国玉玺,就有九五之份,便可南面而王,其愚蠢可想而知。正如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那样,因女巫的谶示以为自己将为国王,从此,野心勃勃,欲望膨胀,行事猖狂,不计后果,犯下致命错误,也就加速度地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说,麦克白之死,是英雄在黑暗中的沉没,那么,袁公路之死,是小丑点燃了自己,在哄堂大笑中化为灰烬。 应该说,一个人存有非分之想不为过。如果希望得到自己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叫作野心的话,那么无妨认为这种野心是人皆有之的了。拿破仑有句名言,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若是世界上人皆循规蹈矩,捧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一个毫无竞争的世界,说该说的话,走该走的路,还有什么进步可言?因为任何不安于分的想法、做法,在自己看来是追求,是理想,是奋斗目标,而在别的利害相关的人眼里,必被视作野心。 问题在于实现野心的过程中,如果像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一样,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那就只有自取灭亡一道了。懂得节制,掌握分寸,进退有度,步步为营,那就是谁也莫奈你何的另外一回事了。曹操未必不想当皇帝,袁绍亦如此,刘备、孙权,概不例外。他们的野心比袁术更甚,只不过能够识时务,而按下不表而已。这些人明白,在汉献帝还有一点剩余价值时,谁敢自己称帝,就等于竖一个靶子,让众人瞄准射击而已。而袁术之蠢,竟然当众宣布:“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他也不想想,天不可有二日,国不可有二主,你要敢这样另起炉灶的话,连汉献帝刘协也会跳出来与曹操联手揍扁了你。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作结论:“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 一开始,在吕布、曹操、袁术的河淮之争夺战中,局势有利于袁术,如果他稍有头脑,上策,联络同父异母的袁绍,掣肘曹操而先吃掉吕布。中策,给予好处,拉拢吕布,形成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下策,伸出两个拳头,左打吕布,右攻曹操。世界上就有这样的笨蛋,哪壶不开偏提哪壶,不取上策,可能兄弟不和,心存芥蒂,尚可理解。而舍中策,排斥吕布,就毫无道理了,何况袁术与吕布还是儿女亲家呢?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曹操眼明手快,他也很害怕袁、吕结盟,在第一时间内,先封孙策为会稽太守,断袁后路,再封吕布为征南将军兼领徐州牧,令吕讨袁。因为曹操手里有汉献帝,空白诏书、假证明有的是。吕布可是真小人,本来他听说袁术称帝,要将自己女儿送去寿春做太子妃,现在,曹操十万火急派人送来打着钢印的证书,许的是如假包换的徐州牧,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将军头衔,吕布便向袁术提出退亲,撕毁婚约,还要讨回嫁妆。已经要当皇帝的袁术,面子上实在下不来,既恨吕布,更恨曹操,对阵是唯一的出气之道,结果一败涂地。 著《后汉书》的范晔说,袁术当上了皇帝,过起皇帝的生活,可他的士兵,他的百姓,却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初,术在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而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奢恣无厌,百姓患之。又少见谶书,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僭逆之谋。又闻孙坚得传国玺,遂拘坚妻夺之。”“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及窃伪号,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粱肉,自下饥困,莫之简恤。于是资实空尽,不能自立。” 《吴书》曰:“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于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 怀揣玉玺做皇帝梦的袁术,明明错了不认错,还不相信自己“至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