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下):曹孟德大破吕布 陈宫,捉放曹的主角,他和曹操分道扬镳之后,成了一位职业的反曹人士。以其睿智,以其韬略,为吕布谋,确系曹操心头大患。 《三国志》这样记述的:“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吕布的骑兵,很凶悍,曹操的青州兵都是原来造反的黄巾余部,个体作战力强,集团战斗力差,正规上阵打仗,常常不成体统。吕布所统帅的职业军人,骁勇能战,其势难当。“青州兵奔,太祖阵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在战火中,乘胜而至的吕布,迅雷不及掩耳,差点要了曹操的小命。“却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也。’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若是这一戟稍低三寸,就要了曹操的命了。 袁□《献帝春秋》曰:“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及战,军败。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这是出自《三国志》的一则史料,并非演义,可见这场交手战打得如何难解难分。 濮阳之战,让曹操明白,摆不平这员猛将,日子就很不好过。只要将他拿下,中原诸侯,统统不在话下。所以,他不能认输,不能退却,必须与吕布、陈宫死磕到底,从事这样一次危险的对战。诈降,本来是一种初级阶段的骗术,通常施之于智商不高的对象。而曹操却中了陈宫的计,因为陈宫把握住了曹操的急迫感。不解决吕布的掣肘之患,他就无法打破中原的被动局面,智商虽高的曹操,饥不择食,急兔反噬,也顾不得许多,结果差点送命。 好在曹操到底要棋高一着,失败之后并不一蹶不振,“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败而不馁,存将计就计的反击之心,是大手笔。吕、曹狭路相逢,一戟刺来,虽然吕布一下子没认出曹操,使其得以狡脱,待他一悟过来,曹操早逃了。但充满自信的吕布,还是认为曹操在这一场恶战中不死即伤,难以生还,是必然的。凡自我感觉良好者,总是把事情的发展,往最好处想象。于是,他“令军士挂孝发丧,诈言操死。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于是,“布遂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陈宫作诈降计,以骗曹操,成功,因为陈宫把握他的软肋。曹操作诈死计,以骗吕布,也成功,因为曹操了解他的性格。但曹操敢于在你骗我后,我再骗你,是需要很大的气魄和强大的自信的。而陈宫是个何等聪明的人物,竟然对濮阳城中,家僮千百,为一郡之巨室的那个富户田氏,深信不疑。怎么不多生一个脑袋想一想,你能利用这个土豪去蒙骗曹操,难道曹操不会策反这个土豪,为其内应,打开城门,成为曹军的带路党吗?所以,计,不分大小,谋,不论高低。无论计中有计,计外有计,无论你以谋来,我以谋往,只要有成败,就可定高低。陈宫低就低在他太感情用事,一门心思与曹操作对,中了邪的他,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知作对,不及其他,真可惜了他的才干。 际此关头,曹操不得不打,不得不与这个不可小觑的悍将打,因为不打败吕布,他就只有卷铺盖走人,而吕布打不赢曹操,也休想在此混下去。两军相持三个多月,打得个不亦乐乎,不分胜负。最后,老天帮了曹操的忙。 命运之莫测性,战争之复杂性,遂增添了许多变数,也就生发出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