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友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为将军解战袍。”  一个帮竹马赢天下的烂俗故事。

57
    李绒揉了揉眼,复又坐直,继续吃那糖渍的梅子,道:“不必,我给你做个伴,这样你心里孤单的时候还能跟我说两句话,虽然不一定懂,但我能听。”

    她好似认准了一个人自言自语是件很难过的事,苏晏拗不过她,只得腾了一只手,将两人的蒲团凑得近些,让李绒靠在自己怀里睡。苏晏很快听到了平稳的呼吸声,显示着李绒已经睡着了,只是呼吸节奏比常人稍快。

    李绒身体弱,自小没出过金陵城,是个被养在深闺的病秧子。苏晏搂着她,嗅到她身上始终徘徊不去的药香味,心里空落落的。

    夜深了,佛堂的灯光如豆,在苏晏眼底跳动。冬日的三更一刻连虫鸣都没有,整个天地好似都陷入了沉眠,没有雪,没有月,- yin -沉沉的天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想着李绒那句话,她说苏晏很孤单。

    他那时还不知道为什么李绒能看出他孤单。直到很久以后,苏晏回忆起李绒,惊觉那个除夕好像是他们之间挨得最近的一次。

    年节除去走亲访友便是在家烤火,无所事事,苏晏的骨头都要生锈了。李绒不知从哪儿讨了一只小狸猫,养在庭院里。她时常追着那只猫跑来跑去,曹夫人想阻止,苏晏却说:“让她玩吧,多走动对身体好。”

    李绒的病是娘胎里带来的,按大夫的说法,毛病在心肺,只能静养不能治愈。苏晏没问她为什么会被家里嫁给自己,怕李绒多想,就大部分事依着她。李绒和他熟了便不再怕生,偶尔还主动跟他说府中的事。

    这明明是个很舒心的年节,苏晏却始终心慌,他没来由地惶恐,直觉有大事发生。

    过完十五恢复朝会,萧演刚逗完七殿下,心情大好,预备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大司空却上了封让整个太极殿都震惊的折子。

    呼延图故技重施,纠集大军在雁门关外扎营,随时都可能进犯。

    雁门关位于正北方,由于突厥王庭更靠近云门关,那处就没有精兵驻守,再加上四周可耕作的农田实在有限,连人口都十分稀少。只是雁门关是南梁的北大门,一旦被攻破,突厥大军可南下长驱直入攻破晋阳和潼关,直取旧都和洛阳。倘若到时事成,长江以北的诸多州郡就都是突厥的囊中之物了!

    那些年被威胁着要划江而治的耻辱……历历在目。

    苏致领了旨,火急火燎地前往南苑大营点兵,即刻便要出征。苏晏以为他不会带自己,却在点兵时听见了他的名字。

    “沈成君领三百骁骑卫随行,张理留守北徐州,一旦有变随时传信颖州郡守要兵支援……还有苏晏,苏晏你,随军吧。”苏致说完,将战报一合,交给沈成君后,又扫了苏晏一眼,道,“明日开拔。”

    他下令完毕,其他人纷纷去做自己的事。苏晏愣在原地,默不作声,废了好大劲才让自己的兴奋表露得不那么明显。

    苏致第一次同意他随军出征,而他不懂战场凶险,没见过血的年纪只隐隐期待这从此刻开始,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夜的时间能有多慢,苏晏只觉自己好似做了几个颠三倒四的梦。他见到哀鸿遍野,荒原白骨,还有金戈铁马铺天盖地而来,又听见江南小调,采莲女在花溪之上的吟唱,梦中经过整个春夏秋冬,当画面定格在他年幼时的一个春天,苏晏猛地醒了过来。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竟然梦到了萧启琛。

    既然醒了,便再也不可能入睡。苏晏轻手轻脚地爬起来,生怕惊醒李绒,拿了衣服出东厢房去换。他检查过自己的佩剑和长弓,碧海剑锋利如初,羽箭满囊。

    苏晏收拾好这些,从怀里摸出个荷包来。

    前夜就寝前李绒见了荷包,以为是从前哪个姑娘送的,问了两句,苏晏心不在焉,就说了实话:“从小就戴着,它不是姑娘送的。”

    长久以来,它已经成了苏晏身上的习惯,随时贴身,里头装的依旧是安神的药。苏晏偶尔错觉这已经是他从小带到大的东西,唯有仔细看那白鹤的针脚,才会想起这是萧启琛生母的遗物,被他送给了自己。

    思及此处,苏晏突然拉开书房的柜子,从最里头摸出个小盒子来。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一黑一白两颗圆润的石子安静地躺在其中。

    苏晏将那两颗石子捂在手心,认真回忆梦中萧启琛那奇怪的笑容,最终把它们一起装进荷包,否则心里总不踏实。

    他给李绒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她,另一封托她想法子转交给谢晖,里面写了点无足轻重的絮叨,无非想着谢晖看了会说给萧启琛。

    一切准备妥当,东方泛起了鱼肚白。苏晏回头看了眼庭院中的杏树,朝它弯了弯唇角:“今年可不好守着你开花了。”

    大军出征,无人相送。

    苏致坐在马上,突然侧头对苏晏道:“朝中的天平并不偏向我们,陛下的态度需要揣测。此后这是常态,你要习惯。”

    作者有话要说:  对联是引用的……

    第26章 雁门

    雁门关距金陵千里之遥,纵使急行军也要耗费数天。苏致此番虽然挂帅,外军却并不归他统领,唯有四州军可供差遣,而雁门关外敌军情势未明,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路北上,抵达并州之时苏晏已经前所未有地累了。可其他人虽也风尘仆仆,却没有什么疲惫之感,他暗想:“或许这是长久行军和初次随军的区别,不能被沈成君看不起。”便咬牙坚持下去。

    他们在晋阳稍作歇息,苏致以虎符和平远侯印调了并州驻军,清点人数后统共不到两万人。沈成君自觉地领了侯爵金印,前往东边的殷州调兵。而其余大军经过一夜休整,翌日复又向雁门关隘的广武城而去。

    此地乃太行山西咽喉,广武城东南方设有校场,便是驻军扎营之地。城内居民提前收到警告,知晓战事迫在眉睫,要么举家搬迁,要么紧闭门户。

    苏晏被苏致领着,骑马在广武城附近转了一圈。

    他初次到了这么远的地方,雁门雄关并非想象中的那般险峻,而是大开大合,墙体厚实,镇守在广武城北。关外雁门山与隆山相对而立,每年春回,大雁从关隘穿过南归。关外沟壑相连,只见绵绵黄土,未有塞外风光。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