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上,李世民同樣驚得從龍椅之上站起。 如此數量的重騎,最起碼也有上千人之多。 而在半月之前,這孩子還是人人皆知的傻皇子。 莫非,這些年都是他故意裝出來的? 李恆翻身下馬,大步上前。 蘇定方、薛仁貴等人同樣昂首挺胸,緊隨其後。 一時間,周圍突然起了大風。 李恆等人身後的披風,隨風搖擺,倒反添了些許威風。 在場的群臣,無一不將目光投向秦王李恆。 只見,距離高台十步距離外,李恆突然拱手行禮。 “父皇,兒臣該走了!” 被李恆這麽一提醒,李世民也是從震驚中反應了過來。 這孩子倒也確實沒讓自己失望,這悄無聲息的,都已經拉起了這樣一支隊伍。 或許之前,朕還真是小看他了! “全萬機。” “北伐大典,開始!” “老奴領命!” 聞言,全萬機大步走出,扯起嗓子喊道:“陛下有旨,吉時已至,大典開始!” “奏樂!” “嗚。。。” 蒼涼的號角聲,率先響起。 編鍾敲響,眾擂鼓手也一同發力。 聲勢浩大,如雷霆之勢。 即便是從現代穿越至唐朝的李恆,也從未見過如此陣仗,深陷其中。 很快,兩名戈爾凡使者身著囚服,被帶上校場。 刀斧手奮力而下,兩顆血淋淋的頭顱當即應聲倒地。 然而,這還不算完。 在古代,出征必定祭旗。 但除了人頭外,更要宰殺牲畜已告黃天厚土。 李恆深知,牛在古代的重要性。 倘若僅僅只是一次出征,必須要宰殺一頭牛的話,現在的唐朝又能有多少頭牛可以供宰? 就在刀斧手即將揮刀之際,李恆卻突然上前將其推開,轉身衝李世民拱了拱手。 “啟稟父皇!” “自古以來,耕牛乃民之根本,現已斬殺戈爾凡使者祭旗,這牛是否可以不殺?” “我大唐天兵所至,何需用上天答應?” 話音剛落,群臣頓時一片嘩然。 雖然秦王殿下說的很有道理,但出征殺牛也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倘若不向上天禱告,蒼天怪罪下來,我大軍又能生還幾人? 太子李承乾本就心有不爽,見此等機會,又怎麽會輕易放過呢? “父皇!” “九弟所言,實屬無稽之談!” “不過是區區一頭耕牛而已,莫非我大唐還缺這一頭牛不可?” 聞言,李世民也不禁皺了皺眉。 自己也曾從軍多年,出征祭旗,確實是一直以來的規矩。 不過,恆兒這小子說的也不無道理。 每次出征都殺一頭牛,好像確實有點兒浪費了。 “恆兒,如果不殺這牛,你又有何辦法禱告上天呢?” 李恆聞言一喜,自然清楚皇帝老子已然動搖。 快步走至刀台前,單手握住刀刃。 “父皇!” “牛血過於平凡,恐怕還感動不了上天。” “如果非要用血來祭旗,為什麽不能用我的?” 說罷,李恆用力在刀刃上劃過,鮮血瞬間從掌心湧出。 詫異之余,李恆突然將手舉過頭頂,厲聲對眾軍士斥道:“我乃皇帝之子!” “今,以李恆之血,特此禱告上天。” “我大軍必定戰無不勝,無往不前!” “陛下萬歲!” “大唐萬年!” 話音剛落,白袍軍和鐵浮屠率先響應,紛紛將手中武器舉過頭頂,山呼日:“陛下萬歲!” “大唐萬年!” 其余眾軍見狀,無不效防。 一時間,群情激奮,士氣高昂! 即便是持反對意見的李承乾,此時也不敢再繼續言語,生怕被這些大頭兵唾棄。 不過,李恆這小子倒還真挺有本事的。 只不過寥寥數語,就能夠調動大軍的士氣。 長此以往下去,只怕父皇會將更多的兵權交付與他。 反觀宰相長孫無忌三人,同樣也是被現場的氛圍所感染。 比起他們所支持的太子,這個秦王殿下反而更有魅力。 如果將來陛下百年之後,此子上位,我大唐可再盛一世! 見此情形,李世民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 “恆兒,你有心了!” “放心去吧,朕會在這長安城靜候你的佳音,切莫要丟了我皇室的顏面!” 一聽這話,李靖和程知節不禁相視而笑。 我們倆這大元帥和監軍在這兒,反倒是顯得無用了。 雖然有被輕視的感覺,但兩人卻毫無怨言。 最起碼,他們兩人是打心裡認可李恆的。 李恆拱手行了一禮,當即就要轉身離去。 然而就在這時,魏王李泰似乎不甘讓李恆出風頭,當即出身衝李世民行了一禮。 “啟稟父皇!” “昔日,九弟在醉香樓成詩數首,出口成章,可謂是名震天下!” “今日如此盛況,何不讓九弟作詩一首,與我大唐學子樹立一個榜樣?” “作詩?” 李恆頗為古怪地看向李泰,自然清楚他心裡那些小九九。 無非就是想借機,打壓自己身上的傲氣。 不過,你這如意算盤可打錯了! 作詩的本事雖然不如你,但這背詩的本事,我李恆敢稱第一,沒有人敢稱第二。 李世民也是無比清楚自己兒子的想法,臉瞬間凝固了起來。 但礙於文臣百官都在,隻好開口對李恆問道:“恆兒,你可願作詩?” 李恆點了點頭,當即大手一揮道:“來人,筆墨紙硯伺候!” 話音剛落,全萬機當即差人搬來案台,笑著說道:“殿下,請!” 李恆也不廢話,執筆在手,心裡很快便有了想法。 與此同時,早就聽說過恆殿下詩震長安的群臣,無不側目。 只見,李恆大手一揮,率先寫下《滿江紅》三個字。 緊接著又寫到: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一詞作罷,群臣無不點頭認可。 今日所見,秦王殿下當征文能執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然而,這還並不算完。 只見李恆又接連寫下:渭水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