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李恆離去,李世民這才開始著手處理李泰的事兒。 堂堂男子漢大丈夫,僅僅只是挨了幾棍,就裝成這副鳥樣? 簡直丟盡了皇家的顏面! “看看你九弟,人家最起碼還能給我捐十萬兩打仗,你呢?” 一提起這個數字,李泰當即面露苦澀,欲哭無淚。 那特麽原本可都是我的錢! “父皇,那些銀子都是九弟使詐從我這裡騙去的,你可千萬別被他給蒙蔽了。” 一聽這話,李世民頓時氣得渾身發抖。 自己早就已經得知,李泰在醉香樓開詩會,用五萬兩銀子作為彩頭。 恆兒一鳴驚人,將眾長安學子踩在腳下,才將這五萬兩收入囊中。 至於這剩下的五萬兩,分明就是你自己打賭輸給恆兒的。 現在都已經到這個時候了,你竟然還敢汙蔑你兄弟? 討打! 李世民一把扯下腰間玉帶,徑直向李泰打去。 李泰根本來不及閃躲,硬生生的扛下李世民這一擊。 再加上之前就被李恆暴打一頓,舊傷之上再創新傷,李泰疼得直叫喚。 見自己兒子如此凌弱,李世民氣得將手中的腰帶扔在一旁,恨鐵不成鋼道:“沒用的東西,給朕滾!” 一聽這話,李泰哪裡還敢停留,當即連滾帶爬地跑出含元殿。 第二天,天還沒亮。 李恆早早的起來洗漱,穿好衣服出門。 老太監阿福原本就在宮內待過,深知早朝的重要性。 寅時(凌晨3點)就得起床置午門外等候,眾官員有序排列置寅時八刻方可進殿。 李恆雖然有些不悅,但這畢竟是第一次上朝,而且還是父皇親自囑咐的。 自己要是敢不去,估計自己昨天剛刷的好感全都白費了。 可是剛一到皇城,李恆還準備詢問自己所屬的位置,卻直接被心腹太監全萬機拉到了一旁。 “皇子殿下!” “陛下有令,您去宣政殿等候即可,早朝可以不用參加。” “宣政殿?” 李齊這才反應過來,皇城居中的宮殿名為太極殿,那才是上早朝的地方。 可是這個宣政殿,又到底是幹嘛的? 很快,在全萬機的帶領下,李恆來到了一處規模同樣龐大的宮殿前。 顯然,不管是從位置上,還是從布局上,都和剛才自己所見的太極殿比不了。 殿內空無一人,全萬機將李恆安置在此處後,便著急忙慌地離開了。 李恆在殿內等了半天,卻終究不見有人來,頓時心生困意。 不知不覺中,李恆乾脆靠在椅子上睡了過去。 直到天亮,殿外傳來的聲響,這才將李恆喚醒。 果然,沒過多久。 李世民帶著一眾文武群臣走來,只不過從規模上,和自己在太極殿外所見的有所不同。 “哈哈哈,恆兒,朕還以為你都等著睡著了,沒想到你小子還挺精神。” 一聽這話,李恆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懶得去解釋。 環視了一眼後,李恆心裡頓時驚訝不已。 在場的眾臣,幾乎都是原來的秦王黨,十足的心腹。 而李恆的出現,同樣也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要知道,宣政殿可是出了名的小朝會。 只有陛下的心腹大臣,和太子才能參加。 而這位九皇子的出現,似乎隱約是在向眾人傳遞著什麽信號。 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心中更是充滿了疑惑。 父皇讓九弟來宣政殿議事,莫非? 李承乾心裡升起一股莫名其妙的危機感,實在是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太子是我的! 儲君之位也是我的! 礙於眾臣的面子,李承乾並沒有當即發作,反而是選擇了隱忍。 誰更受寵,群臣倒是無所謂。 而且,據說九皇子昨日在醉香樓創詩數首,名震長安。 一首《破陣子》,更是看得眾臣熱血沸騰。 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成就,陛下今日如此重視,倒也不難解釋。 沒過多久,李世民身居首位,故意咳嗽了兩聲。 群臣瞬間秒懂,按部就班側立在旁。 身為皇子的李恆,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自己該站在什麽位置。 但眼看李承乾就站在父皇身旁,李恆也只能照樣畫葫蘆。 李承乾見狀,本想呵斥,卻直接被李世民給瞪了回去。 畢竟是在宣政殿,倒也沒有朝會上面那麽多拘束,李世民很快就直接步入主題。 隨著那本邊關急報,朝中文武終於達成一致,同意出兵。 而現在最值得探討的,也就是一些細節了。 “諸位愛卿,你們且說說,到底何時出兵為好啊?” 話音剛落,李承乾當即表現道:“啟稟父皇,此時正值秋收之際,兒臣以為八月出征最宜。” “況且高句麗只是徒有其表,我大唐十萬鐵甲軍即可輕易破之。” 一聽這話,李恆的表情瞬間怪異了起來,如同看傻子般看向李承乾。 群臣也是強忍著笑意,但卻都不敢明言。 從長安出發到高句麗,最起碼也得兩個月的時間。 等到地方以後,已經差不多是十月了。 但凡是換做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燕地十月飄雪,大軍根本難以作戰。 群臣雖然不好明言,但李恆卻沒在意這麽多,當即出身道:“父皇,兒臣以為此舉不妥!” “世人皆知燕地苦寒,入冬之後更是寒冷無比,介時我軍糧草運輸都會成為問題。” “況且,鐵甲最能吸寒也能吸熱,若是十萬鐵甲軍在冰天雪地之中作戰,這無疑是在讓他們去送死!” 群臣聞言,無不點頭讚同。 看來這位九皇子,果真是有所才學。 見眾人讚同,李承乾不禁面紅耳赤,心中再次記恨上了李恆。 李世民點了點頭,笑著開口問道:“恆兒,那你認為我們該何時出兵?” 聞言,李恆再次拱了拱手,直言不諱道:“回父皇,正所謂兵貴神速,兒臣以為咱們大唐應當立即出兵,但並不是全部!” “現如今新羅告急,我大唐可遣一將作為先鋒,奔襲千裡置於新羅境內,逐步消耗高句麗,緩解我邊境壓力。” “待開春之時,我大軍開拔,與新羅境內的軍隊裡應外合,即可一舉拿下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