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術前了解,最容易忽視的兩種癌變 “這位是我們消化科的譚勝利主任!” 宋茜率先給一名為首的中年男子作介紹。 “這位是圖雅的周燦醫生,這位是他的手術護士蔣薇,海歸博士。這位是他的同事,跟過來學習一下。” 介紹三人時,鍾鳴放在最後。 全程沒問過鍾鳴的姓名。 要不是看在周燦的面子上,鍾鳴甚至都不可能進手術室。 “久仰周醫生大名,有勞了!” 譚勝利並沒有與周燦握手,而是點頭微笑著打招呼。 在手術室內,大家可以交談,肢體接觸基本很少發生。理論上來說,腰以上部位需要保持無菌。每台手術使用的手套、手術服、口罩、頭套等無菌耗材都是患者出錢。 理應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隨意浪費,盡管患者和家屬可能因為不懂,不會去追究,但是醫院內部會有一些監管。當然,手術室歷來都屬於醫院的核心,監管相對較松。 很少有醫務科、質控處、院辦的領導進手術室盯著醫生做手術。 畢竟造成醫生緊張,萬一引起手術事故,這個責任算誰的? 再說了,主刀們的地位都不低,往往都是醫院的技術骨乾,工作年限稍微長一點,就會兼任醫院的一些行政職務。也沒哪個部門的行政人員願意去得罪他們。 最多就是手術結束後,院感的人偶爾進手術室抽查。 看看手術室的感染防控工作是否落實到位了,垃圾有沒有亂扔? 在手術室,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須分開,不然被抓到就等著挨罵罰款。有的醫生圖便利,把醫療垃圾扔進黑色塑料袋的垃圾桶內。 負責一點的巡回護士發現了,往往會當面糾正。 只是她也有‘打盹’的時候。 特別是術中患者出現意外,大家都忙著搶救病人,哪有時間去留意這些細微小事? “譚主任客氣了!” 周燦打完招呼後,目光已經有意識的打量著手術台上的病人。 “那位是我們的麻醉醫生,黑主任。” “黑主任您好,很高興能與您同台合作。” 周燦對麻醉醫生明顯重視很多,打招呼時也是極為謙遜。 手術醫生與麻醉醫生在手術中需要密切配合,高度合作。此人相當於周燦在這台手術中的戰友。 自然要搞好關系。 主刀醫生在手術室的地位非常高,相當於隊長,但是並不能孤軍作戰。想要順利完成一台手術,至少需要麻醉醫生,手術護士,醫助,多方力量的共同協助。 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行。 特別是這種稍大一些的手術。 一個好漢三個幫,絕不是白說的。 “合作愉快!” 黑主任是個女醫生,四十歲出頭的樣子,戴著黑框眼鏡,看上去顯得相當嚴肅。 與周燦打招呼時,她的臉上看不到任何笑容。 基本上絕大部分麻醉醫生都是這個調調。 也不完全是他們生性高冷,內心孤傲,而是手術過程中情況千變萬化,他們出於職業習慣,長時間繃著一張臉,時刻處於神經緊繃狀態。 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在工作中一直保持嚴肅的習慣。 “患者現在已經進入全麻狀態了嗎?” 周燦進來後就已經發現患者處於昏睡狀態。他與其他醫生交談時,患者毫無反應。 “對,患者現在已經全身麻醉成功,體征平穩,可以隨時手術。” 見得周燦詢問患者的情況,黑主任回答得很詳細。 “我剛才留意到患者的左胸後外側有切口,這是上次的手術切口吧?” 周燦其實仔細觀察了患者的手術刀口情況,包括刀口的形狀,長態,是否紅腫或化膿,縫合得怎麽樣等等。這些都能基本推測出上一位手術醫生的水平。 不過考慮到大醫院的三四級手術往往都是由多位醫生共同完成,刀口切得不好,縫合粗糙,都不能代表主刀的水平垃圾。 有可能是手下的醫助給患者開的胸。 至於關閉胸腔,有些優秀一點的住院醫完全有能力撈到這個活。 一台大手術,能夠上台的人非常有限。 很多住院醫只能獲得一個站在台下觀摩學習的機會,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即便是百級層流手術室,也會盡量減少進入手術室的醫護人員數量。 如無必要,往往都會嚴格控制。 比如一台三級手術,麻醉醫生那一塊最多三個名額。實際上,經常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一位麻醉護士,共兩人。 有時候也許會帶個徒弟,那就是三個人。 然後手術護士這邊,器械護士一到兩人,巡回護士一人。巡回護士相當於一台手術中的管家婆身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角色。 然後醫生這一塊,彈性就比較大了。 主刀通常情況下只有一人,特殊情況可能會出現雙主刀。就是兩位主刀醫生,各做一部分。比如患者需要同時做腹部與胸腔兩個部位的手術,就有可能出現兩位主刀。 必須說一下,雙主刀出現概率並不高。 往往都是緊急救命,確實需要兩個部位同時手術,那沒辦法。 不然,會優先處理有生命危險的手術部分,不那麽緊要的部分,盡量延期手術。 因為同時在患者兩個部位開刀,對患者的傷害非常大,各方面的風險也是成倍增加。 不是經驗豐富,手術水平極高的主刀醫生,根本不敢冒這種風險。 事實上,同時兩個團隊接力為患者做手術更為常見。 比如給一位主動脈夾層的孕婦做手術。 可能需要先由婦產科的醫生剖宮取出胎兒,然後再由心血管外科醫生接力做主動脈夾層手術。 周燦的團隊建立時間還短,暫時還很稚嫩。 想要達成他理想的綜合手術團隊,就是由多支頂尖團隊組成,比如有心外團隊、胸外團隊、普外團隊、骨科團隊、麻醉團隊、營養護理團隊、手術護士團隊、術後護理團隊等。 這個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目前,他也只是有這個想法,並且在默默的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比如心外團隊與胸外團隊,就在培養當中。 將來他強大了以後,可以直接把心胸外科的兩個頂尖團隊吸收過來。普外科同樣如此。 真到了那一天,圖雅將會出現史上最強大的一支外科團隊。 它的手術能力很可能成為國內第一。 “上次給患者做食管破裂修複手術時,是從左胸後外側切口,經第四肋間進胸。” 譚勝利在旁邊回答道。 看來,上次的手術很可能是由他主持的。 “切口很規范,縫合也是非常到位,看得出來,貴院在做這台手術時投入的醫生水平很高,而且主刀醫生非常用心。我敢說,沒有二三十年的縫合經驗,根本縫不出這個水平。” 周燦不著痕跡的誇了對方一句。 不點名誇讚,又稱之為盲誇。 就是誇的時候不針對任何人,只針對乾的活。這可以最大程度的排除馬屁嫌疑,足以讓當事人聽著格外舒心。 周燦還沒開始手術就猛誇了這個譚主任一頓,自然有他的目的。 初來乍到,情況不明。 給別人擦屁股,如果能夠得到上次手術的主刀高度配合,可以大大降低其中的風險。一些無法從報告單和病程記錄、手術記錄上看到的細節情況,人家都會及時提醒。 “過獎過獎,實不相瞞,當時給這位患者做手術時,切口和關腔都是由我親自完成的。” 盡管戴著口罩,譚主任的眼睛仍然笑眯了。 周燦的誇讚讓他極為受用。 “原來是您親自切的、縫的,怪不得水平這麽高呢!當時給患者手術時,有遇到什麽困難嗎?” 周燦趁機上次手術的情況。 因為患者現在屬於二進宮,上次的主刀醫生擔心丟臉,可能會刻意隱瞞一些事情。 但是有可能恰恰就是這些隱瞞的事情,很可能是出現食管瘺的關鍵原因。 “要說困難,還真遇到了一些。當時我記得開胸後,患者的胸腔內有著許多食物殘渣,包括酒精與各種食物的混合物,味兒很大。” 譚主任努力回憶著上次的情景。 “清理胸腔時,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與助手一起把胸腔內的食物殘渣清理乾淨,然後對胸腔進行了衝洗。給患者縫合撕裂的食管時,感覺他的食管比普通人的食管要硬很多。根據經驗,食管發硬,往往也會很脆,所以我在修複時為了防止二次撕裂,特意采取比較穩妥的縫合,針間距很密。可是沒想到最後還是在術後的第三天形成了瘺口。” 說起術後出問題的事情,譚主任顯得相當委屈。 更多的是不甘心。 有時候就是這樣子。 主刀醫生與其他醫護人員明明已經非常用心的為患者做手術了,而且手術水平完全沒問題,經驗也很豐富。術後護理同樣是小心翼翼,可是天不遂人願,患者就是出現了術後並發症。 這個真心沒辦法完全避免。 “您提供的這些信息十分寶貴,我懷疑患者出現食管瘺,與手術質量沒關系,完全就是患者本身的體質問題。有給患者做過食道內鏡檢查嗎?” 周燦安慰對方的同時,更加確定患者的食管存在問題。 不查清楚,冒然修複瘺口,還可能再次形成第二個食管瘺。 至少根據他的臨床手術經驗,應該查一查食管和胃的內部再說。 “這個當時急著救人,還真沒有查過。” 譚主任的目光閃了閃,搖搖頭。 其實患者的食管發生了撕裂,也不好做內鏡探查。 “哎,我看現在還沒有給患者插胃管。不如讓我先給患者查個胃鏡,黑主任,您看可以嗎?” 周燦很聰明,根本不去問宋茜與譚主任的意見,而是直接詢問麻醉醫生。 說句腹黑一點的話,到現在為止,他從沒有放棄對第一醫院的警惕。 其實不單是他,相信每一位出診的醫生都會小心再小心。 尤其需要主刀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可以。” 黑主任點頭同意。 “不過操作時要特別小心,患者的食管壁應該很脆弱,容易捅破。” 她出於對患者負責,給出了善意的提醒。 如果她知道周燦的內鏡手術本領,恐怕就不會這麽說了。 胃鏡很快推了過來,準備工作基本上不需要再額外去做。周燦操作著內鏡探頭一點點伸入患者的食管內。 做這個檢查時,盡量讓患者的頭部處於後仰的位置。 因為人體的喉部實際上是一個彎的。 努力讓頭部後仰,可以讓喉部與氣管、食管形成一條直線。有利於做檢查或者插入胃管等操作。 隨著內鏡的一點點探入,周燦緊盯著顯示屏幕。 可以清晰的看到食管內壁的情況。 “他的食管存在潰瘍啊!” 周燦發現了一些潰瘍的痕跡,暗自猜測,這應該是形成食管瘺的重要原因。 人的食管其實比想像的要細很多。 因為它是有彈性的。 當患者長期酗酒,各種重口味食物經常吃,食管也在一遍遍的摧殘中漸漸失去彈性,變得脆弱。 這個患者的食管情況算是周燦見過的最糟糕的一例。 隨著胃鏡的一點點深入,胃內的情況也出來了。 與之前做的B超,CT結果差不多,胃內的情況還算理想。 沒發現特別嚴重的問題。 存在一些胃部淺表潰瘍,這個只要服藥,並且術後合理飲食,就能控制,並且慢慢康復。 胃潰瘍如果長期發生,特別容易發生癌變。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由它的特殊環境造成的。 人的口腔長期潰瘍,如果每次都在同一個部位,並且發生潰瘍後很難愈合,這就需要高度警惕了。口腔癌變非常容易發生。 據國際衛生組織的一份科研調查與統計,口腔潰瘍長時間不愈合的患者,往往預示著免疫力低下。 這類患者更易發生口腔癌。 目前國內公認的嚼食檳榔是誘發口腔癌的重要原因。因為嚼食檳榔會使口腔內部纖維化。 很多嚴重的病人,等到發現癌症時,口腔已經只能張開正常大小的二分之一。 胃癌的發生與口腔癌一樣最容易被忽視。 偶爾的胃疼,胃脹,胃部灼燒感,很多人都是忍一忍就過去了。殊不知,這有可能是癌變前發出的警示信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