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征程(全3册)

58个跨境项目,45 次跨国谈判,31个商业陷阱,27次商业竞标,15年商业全球化,8年海外拓展,带你见识从0到1的华为热血开拓之路。 难以克服的刻板印象与肤色歧视、难以融入的复杂圈子与陌生团队、难以适应的环境差异与文化冲突,全面披露海外华为人从工作到生活的各个细节。 瞬息万变的政治局势、始料未及的连环陷阱、匪夷所思的天价罚款,揭秘局中藏局的商业风云……当一切看起来都已无力回天,一支新生代团队却成为这危机中的唯一转机,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飞速蜕变,而支撑他们的信念就是—— 凡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 本书改编自华为前员工的真实经历,出版前已在圈内广为流传,被誉为“了解华为必读的华为故事”。 翻开本书,带你见识从0到1的华为热血开拓之路。

作家 达尼 分類 出版小说 | 81萬字 | 185章
Chapter3 出征美利坚(一) 1
华兴在美国有多个办公室,其地区总部则设在旧金山的圣克拉拉谷,那里也被称为“硅谷”,那里高科技公司云集,道路边就是谷歌、安捷伦、Facebook、Intel、Nvidia、苹果、赛门铁克、应用材料、甲骨文等世界顶级豪门公司。不管你在中国多牛,什么阿里、腾讯、美团,在这儿却是默默无闻——在硅谷,没有核心技术,路人也看不起你!
今天陈亚非到了,他带着行李直接到了办公室,看到Jacob就悄悄问进展。
Jacob一行人来这里的十天里,推进得很慢:“约了些科技媒体做证明宣传,但只是纯科技领域的舆论。”
“其他方面呢?”陈总放下包。这可远远不够,现在必须跳出技术圈,用公众语言去沟通。
“大家还对选什么律所、公关公司有犹豫。”
“太慢了。”陈总更忧心了,他估计是因为和Jacob一起来美国前线的总部干部太多,包括美国分公司本身的人。Jacob还是太年轻,压根无法控制得了,说的不算,也没领导权。
Jacob拿着项目时间控制表:“是慢了,但今天必须决定了,我们招标马上开始。”
“我进去听听。”陈总喝了口水,顾不得旅途奔波就上了二楼。他来的时候,听中美贸易商会的人说了个案例:中国某环保清洁技术领先的企业,找了美国小公司搞合作,开拓美国市场,然而该领域的美企巨头找上了门,给了两条路:合作或收购。中企不从,很快美国巨头的游说团体、行业协会就来了,结果行业和州里立法,宣布与该中企合作是违规的,迫使这家中企退出美国。陈总听完这些,不免感到美国的重商和法制精神并不单纯,他怕Jacob搞不定,想尽力帮帮他。
二楼会议室里,美国三大律师事务所富尔德、海曼和富美以及两家公关公司的合伙人也到了。
几位总部一起来的大咖也坐着,Jacob很勉强地主持会议:“各位,无论今天有怎样的分歧,我们也要选出最终的执行机构了,再拖就不能做开庭准备了。”
但选律师和公关,就是选智囊,选不好,就会在异国被异乡人带沟里,因此意见分歧很多。Jacob这几天能做的,只能先拿到特批预算,并把原本三周的采购流程压缩到最短,并预付了服务费,才办妥了招标。今天,每一家事务所都在拿到了起诉状后,做好建议书,分别开始做详细的方案陈述:
第一家是富尔德。大律师说:“我们已经读完了Molu的起诉书,起诉核心点是Boyko盗窃源代码,认为是华兴唆使,并要求华兴停止侵权,承认错误,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和进行赔偿。我强烈建议你们庭外和解,部分认罪,让对方取消诉讼。”
这是“主和思维”,总部的市场策略部部长说:“我们不可能承认侵权,赔偿更加意味着我们做错了。”
这是上次EMT会议时留下的决议精神,这一仗得夺回颜面,涤清自我。
大律师一看拒绝和解,说:“要选择应诉的话,最简单的方法——你们切断与Boyko的往来。”
“这个嘛,我们已经做了。”董秘姜牧森抢先确认,而后又不放心地看了眼Jacob, Jacob点了点头:“嗯,我们停止了合作。”
富尔德的大律师说:“不但停止合作,还要划清界限。我们建议,你们要另诉Boyko,表示你们对Boyko侵权并不知情,华兴作为合作方也是Boyko的受害者。”
美国分公司CEO余婕问:“这样是最好的方法吗?”
“是上策,”大律师说,“Boyko是华兴的合作方,幸好你们还没有通过Boyko商用化,华兴还可以把责任全推到合作方头上,最多就是失察之过,是过失,但没主观恶意。”
听到这里,来自研发的知识产权部部长松了口气,至少不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了。
“告Boyko能减罪,你有很大把握吗?”全球网络安全总监、英国籍部长正反复确认着口径。因为华兴正在竭力拓展欧洲的高端市场,这个英国人的任务,便是要让欧盟各国的监管机构、欧洲科技和媒体界,消除对中国设备的误解。
“是的,可以跟大法官谈,大法官会看你们的态度是否良好,”大律师说,“总之,你们愿意‘部分认罪加控告Boyko’是一个最好的主和选项。如果你们要彻底地‘无罪申辩’,就要告Boyko,是次优解。”
董秘姜牧森、市场策略部部长、财管办主任、网络信息安全总监保罗、知识产权部部长都盯着总部的法务总监确认。可总部的法务总监并不熟悉美国的司法实践,但在与律师的沟通中,法务总监觉得富尔德的说法还是可信的。大家也就认可了这种次优解。
但美国分公司CEO余婕皱起了眉头,多年的美国生活经验告诉她,即便三权分立的美国的司法也不单纯。在日常工作里,她的高参们给她传递了不少实情——美国企业、欧洲企业、日韩企业、中国企业、中东企业会有不同的司法结果。大律师提供的方案更适合西方公司,对华兴却未必合适。
余婕最担心的是,法官会因中美间的因素,增加不信任调查。此时,华兴若为了自己,捅Boyko一刀,恐怕会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被美国商界和科技界认为中国公司“背信弃义,过河拆桥”,媒体再一放大,反而破坏余婕在美国的合作环境。
可大律师言之凿凿,姜牧森等人也颇为认同。她没有当场否定。
第二家是海曼律所。律师一上来先递了30页的材料:“我们一共有三种方案,各有利弊,但我需要再次确认贵公司的期望,才能给最好的建议。”显然,他比第一家更熟悉华兴内部的分歧。
“华兴无罪申辩,并胜诉。”董秘姜牧森代表着孙董事长,孙董事长是想要挽回公司名誉的。
第二位律师跳过前几页,直接拿出第二套方案:“胜诉是很有希望的,但须花时间‘点对点’应诉,不过最终能证明你们的清白。一旦贵司也控告Boyko,那就算查到了Boyko确实侵犯了Molu,贵司也相对清白。”这位律师提出的是“无罪应诉加控告Boyko”,这与第一个律所的“次优解”有重合之处。
“只要无罪,我们可以花时间。”姜牧森与众人的分歧在于“部分认罪”还是“无罪”,然而姜牧森是董秘,他的影响力很大。至于如何对待Boyko,两家律所提了同样建议,大家都认同可以控告Boyko。
只有余婕犹豫,但她又不想在律师面前交底,便抢了姜牧森的话头,问道:“还有别的吗,我能不能听点新建议?”
“您不想告Boyko,对吗?”律师猜到了她的意思,“如果你们只是切断与Boyko技术合作,而又不起诉Boyko,法院就有理由认为华兴确实与Boyko有勾结,甚至认为华兴被Boyko掌握了重要把柄,反而加重你们的嫌疑,官司就麻烦了。”
“那该怎么办?”姜牧森问。
律师说:“不告Boyko,你们就要打对攻战,但我不保证能赢。”
“不能不保证。”姜牧森摇头。
“你先讲讲看,怎样打对攻?”余婕对律师挥了挥笔,觉得不妨一试。
律师被卡在当中,犹疑地看着两位。
“停,先休会吧!”姜牧森生气地说,因为他刚才三次被余婕阻止。
“好啊,关起门说清楚。”余婕这几天也忍了总部某些不接地气的人很久。
姜牧森和余婕其实都是主战的,但在路径上有分歧。
姜牧森觉得余婕在铤而走险,拿总部利益换美国分公司的生存。姜牧森代表孙董事长,角色像是监军,有一票否决权,虽然最初他并不提意见,但这几天讨论不休,他越来越多地站出来,因此他的话语权最大。
余婕觉得自己是最熟悉美国的,总部决策应多听听当地意见。现在总部惹了麻烦,却又要在她的地块上指手画脚,假如带错头、出了更大的事,谁扛?在华兴这样“严酷”的企业,能升为这样的女高管的,都是“花木兰”,在职场里必须比男人更加强势。因此,余婕性格很刚烈。而且孙董事长在公司内培养过一批女干部,余婕也是孙董事长的人,更是一点也不怕董秘姜牧森。
海曼律所的律师暂时离开后,她也放开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该告Boyko,这会被牵着鼻子走,显出你的软弱被动、放弃伙伴。”
“这个事情,你不专业,该听法务总监的建议。”姜牧森相当于总部派的监军,必须完成任务,“告了才能赢,对吗?”
他看着法务总监并不敢背这么重的担子,其他几位大部分因为来自总部,更多地站在了姜牧森这里,但又不敢与余婕正面冲突。
两人开始公开争吵起来。陈亚非看在眼里,Jacob之前没管好,这事已经扩大化了,可惜自己在国内处理品牌部的事情,到美国太晚了,如今自己也劝不住。
此时,Jacob却火上浇油:“各位,我重申一下日程规则,今天必须给出结论来。无论有没有罪,是否控告Boyko?”
陈亚非眉头一皱,心想Jacob这是怎么个意思?
“好,Jacob,那你也说说理吧。”董秘姜牧森气呼呼地别过头,不想再看余婕的脸。
这几天,Jacob表现得像只温顺的小绵羊。别人都以为是Jacob犯了错,在总部各大领导面前,有自知之明地做好“项目秘书”的角色。现在两位巨头在争吵,其他人哑火了,大家又想起了这位“官方协调人”了。
在场的总部部长,大都和姜牧森一样,愿意选择一种胜率最高的方案。Jacob也不傻,赎罪的话,当然也得选这种安全的方案。这样部长们都想等Jacob表态后跟一跟就好了,也就不用得罪余婕。
“我同意余总的方案,不起诉Boyko。”Jacob的意见却出乎大家意料。
Jacob这几天原本是插不上嘴的,也从不多说话,存在感很弱。
“你糊涂了吗?”姜牧森炸雷了。其他部长也悄悄说:“佑杰,你别搞事,这有风险!”
Jacob站了起来,身体笔直,他的语气开始与前几天完全不同了:“没什么决策能万无一失,即使律师的话也有风险。”
“你在不专业的领域,也敢说专业律师有风险?”姜牧森讥讽地说。
“一线打过仗的人和总部看报告的人,在思考上是有天壤之别的。余总在一线多年,一线将军时刻要冒风险的,而总部却容不得任何风险。”Jacob竟然一句就又顶了回去。
这句话,令Jacob一下划清了与总部所有人的界限,余婕眼前一亮,这年轻人前几天闷声不响,原来还很有担当!
事实上,Jacob数日来一直低调观察大家的力量与姿态。这就像生存游戏一样,他并不急于发声。几天后,数轮PK后,有人被逐渐淘汰,有人成了观点领袖。而他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他先把招标会弄起来,并告知众人今天必须做出决定,就是要压缩不同山头之间的矛盾,使之剧烈爆发,这样才有他选择站队,并重夺掌控权的机会。
“一线工作,法务只能辅助决策,但绝不能主导决策。今天既然大家问我,如果我还是一线总负责的话,希望大家能尊重我。”
“因为你是引进Boyko的元凶,怕被牵连才不愿告Boyko的吧,”姜牧森极为生气,“你这样做会犯大错。”
“如果我怕被牵连,我更要显示清白,支持你去告Boyko才对!但我不会为了自己这么做——如果告Boyko,就意味着华兴心虚。Molu只是前台人物,要是背后操纵的FRAN察觉华兴怕了,还会让Molu跟华兴的律师软绵绵地‘点对点’打套路吗?”
姜牧森一时愣住了。
“你跟FRAN直面交过手吗?”Jacob在桌前逼近一步。
Jacob居然敢挑衅自己,姜牧森却无力辩驳。
“我有泰国的经验,”Jacob说,“我们上场的第一件事,是要搞清谁才是主要对手。这次Molu是傀儡,FRAN摆明了就不让你好过,一直缠着这事不放,让Molu牵连Boyko,再一环接一环地绕到华兴。知识产权的调查不搞两年是不会松手的,就算我们一时打赢,Molu也能继续上诉,周期会很长。若媒体趁机炒作,扩大事态,就算你打赢官司,也输掉了华兴的名声,欧洲片区的高端客户会怎么想?华兴未来几年还能继续在国际上拓展吗?你还能向孙总交代吗?”
英国籍部长浑身一抖,他代表欧洲片区的利益,却忘记了时间上的问题;知识产权部部长也吓了一跳,两年的知识产权诉讼,法院可能会要求先冻结某些华兴技术专利,甚至和其他科技巨头的专利交换也会停止,这就麻烦了。
局势开始有了反转,姜牧森感到阵营里的松动。
“我执行的就是孙董事长的亲口意见。”姜牧森拿出孙总的口谕,这时,Jacob便不能用御赐的尚方宝剑了。
余婕出马了,她拿出手机晃了晃:“我刚收到内线消息,FRAN给了3亿美金的全球媒体预算,在Molu诉讼时打压华兴,同时为FRAN做宣传,人家摆明了是一场长期媒体战。”
“我们都想要‘以战言和’,但不能把仗打成持久战,一定要‘速战求和’,”Jacob站在了全场中间,决断道,“你要是选择告Boyko,一是向合作伙伴显示出背叛,二是向敌人显示出软弱。华兴就会彻底失去世界科技圈的朋友,然后在无人声援下,被FRAN孤立后猛殴!这就是FRAN的策略。”
姜牧森胸膛起伏着:“孙董事长给了我明确指示,我能不同意。要不,上报EMT吧。”
Jacob说:“不用上报EMT,既然她任命了我,我直接和孙董事长通话,不是谁说过的话就不能变的,她也要倾听一下一线。”
其余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谁都不愿逆触凤羽,违背顶层的意志。更何况有一条是两位大律师的实际意见。
余婕说:“小于,我来打这个电话。”
陈亚非看清楚了这一变化——傲娇的余婕已愿意与Jacob联盟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