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神作(穿书)

只因主神寂寞到精分,于是世界毁灭了。“少女,世界等着你去拯救,相信自己,你可以的!”自从穿进这本被誉为神作的书,那真经历了各种奇葩事,还死了一次又一次。见鬼的系统要她欺骗纯情少男,她是拒绝的,然而……后来好不容易喜欢上个男人,没几天,挂了……再后来...

第(69)章
    沉君露脸上化开笑意,"仔细着我不要多喝酒吧,他一贯是这个脾气,爱瞎操心,我可不听他的。"

    说是这般说,心里却有几分后悔,若早知今日禾玉要来,她便不喝这许多酒。

    后来不省人事,甚至没能与他多说几句话,他近来难得回平阳侯府探望。

    喝酒误事,确该注意些。

    不过酒这玩意儿,沉君露自沾染以来,是愈喝愈舍不下,从最开始小饮一口便要呛声,至如今不说千杯不醉,酒量也是不浅。

    戒酒绝无可能,日后大概会少饮些。

    嗯,大概?

    眉间一转,忽想起别的事情,状似无意对司冬轻飘飘飘过去一个眼神,很快又飘忽忽移开,司冬却明了。

    时间静悄悄的过去,屋里烛火摇曳 ,晚间无人的时候,司冬敲门后入,沉君露见之相问,"父亲可是与前些年一般,那件事…"话语声到这一顿,"又早早叫人准备起来?"

    这事情说的是祭奠一事,再过半月八月初五,六年前的这一天乃是武安侯府灭门之日。

    平阳侯沉墨白,他要祭奠,祭奠的就是这武安侯府上下共三百一十七条人命。

    再往前二十五年,沉墨白还不是文渊阁的大学士也不是平阳侯,还是个寒门出身的微末子弟时候,武安侯也还是个毛头小子,两人先后分别拜在当时最负盛名的崔氏兄弟门下。

    崔氏兄弟,兄崔同睿,弟崔同甫,一人是太傅帝师,一人是太当朝大将,一文一武,分占大魏朝半壁江山,崔氏兄弟一度权倾朝野。

    在位期间更是尽心尽职尽力,文治学授书,武安邦定国。

    只是功高自会震主,权势过甚便惹得皇帝心生疑窦警惕,这兄弟俩却将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激流勇退,要踩着魏帝心里头那根线的时候,辞官退位还乡,手中权尽放,并不贪恋。

    皇帝放了心,又念起崔同甫崔同睿半生劳碌,进行好一番的嘉奖。

    昔日的崔将军、崔太傅,权虽不再,名声却盛传大魏,大魏朝谁人不知这崔氏兄弟,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权极一时!

    文习同睿,武看同甫。

    大魏民间一度风行。

    不过却少有人知,崔同睿与崔同甫虽同是出自博陵崔氏,但此二人其实无血缘牵连,并非亲兄弟。

    崔同甫乃是崔同睿父亡故友人之子,那故人在死前将之托付于崔同睿之父,于是后来便被带到崔家,被收做崔家子嗣,记入族谱,与崔同睿做了一家兄弟。

    博陵崔氏是有名的高门望族,但族中所出人,文人骚客,风流雅士居多,即使入仕为官,也是文官,崔同睿也并不例外。

    崔氏满门被过继收养而来的崔同甫是唯一一个例外,偏生这个例外还做到了大将军的高位。

    博陵崔氏便愈发兴旺,隐隐已成第一高门之势。

    这样两个大人物辞官退位,告老还乡,朝堂文武百官,权贵人家,各方世族,一时私底下都动了心思。

    要知道两个大人门下,还并没有正式收过一个学生!

    历代高官或多或少总是收得些个门生!

    当然崔同甫身为太傅先是于当朝帝王仍是太子时便授学,登基后又是对当朝太子授学,这两个学生特殊地位特殊对待,并不算在里头。

    昔日自认有些jiāo情的都赶在两兄弟回乡之前过来探口风,就是没有jiāo情的也凑过来。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要把家里的兔崽子送过来当学生,任凭磋磨。

    崔家两兄弟烦不胜烦,但仔细一想学生也确实得要收一个,索性大张旗鼓,特地择选了日子,开个雅会,叫那些想过来给他们当学生的兔崽子们一道都过来。

    寒门世家出身不论,既然要挑学生,他们自然要捡好苗子。

    最后崔家兄弟挑中两人收做学生,一为秦烨霖,拜在崔同甫门下,一为沉墨白,拜在崔同睿门下。

    这两人出身皆非时下名门望族,秦烨霖出身地方小族,沉墨白更是出身寒门。

    收下的两个学生可以说是身份低微。

    有不少人,尤其是权贵子弟并不服气,心高气傲,年轻气盛,于是前来讨要个说法。

    崔氏兄弟盛名在外,才识放在那里,小辈不敢造次,讨要个说法,也仅仅只是前来讨要个说法。

    一帮集结而来要说法的高gān子弟,傲气冲冲的来,灰头土脸的回去。

    对自己没被选上收做学生的事,再没有分毫微词。

    这一去,实在是忒打击人,心都要碎。还是碎成渣渣。

    崔同睿和崔同甫其实并没有做什么,他们只是让没被选上的这些人各自按本事与秦烨霖、沉墨白进行一场小小的较量。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世族权贵子弟输了个jing光,面子里子通通给输没了。

    秦烨霖和沉墨白作为被崔同甫崔同睿看上的学生,未来的武安侯、平阳侯,绝对是有真材实料。

    被选作门生后,两人随崔氏兄弟回到博陵。

    作为同年同月同日一起拜了老师,各自所拜的两个老师又是兄弟,作为兄弟门生,两人又同往博陵,共在博陵崔氏一族待了六年。

    沉墨白与秦烨霖也做了六年的知己好友,该是感情深厚。

    可只要稍作打听,有一件事在大魏官场,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官位稍高的,在朝中有些地位,经历过当年事情的官员都知道----

    当初武安侯府谋逆造反惨遭灭门一案,是沉墨白一手推波助澜。

    他却又在这武安侯府灭门后的六年间,年年祭奠,一年不曾间断。

    ☆、第五十一章

    当年武安侯手掌大魏大半兵权,沙场披靡,军心所向,威望极高,征战四方,为大魏朝统一梁晋立下汗马之劳。

    作为数一数二的功臣,皇帝封其武安侯,子孙可承袭爵位。

    当时沉墨白已是魏朝大学士,却还不是平阳侯,两人是出自崔氏兄弟门下的兄弟门生,又兼好友,难免不被拿来比较。

    从出身到官途乃至风月情爱都被八卦的人私底下比较个遍。

    同窗在位的官员都说崔氏门下就连教出来的学生也是不同凡响。

    但终归说到秦烨霖和沉墨白,似乎默认沉墨白比起秦烨霖矮上一截。

    大学士之位还是难比大将军更难比武安侯。

    有人道这在朝堂安安稳稳,只需动动嘴皮,写几个字的文官哪里能跟上战场拿血汗拼命拼来的大将军比,不如也是应当。

    又有人夸秦烨霖,不仅战场上了得,是他大魏的好将军,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只娶一妻,与其鹣鲽情深,侍妾通房半点也无。

    说到秦烨霖妻,其乃崔绮彤是为沉墨白之师崔同睿之女,沉墨白妻又恰是秦烨霖之师崔同甫之女崔霁语。

    两人互娶了对门老师的女儿。

    这两个女子是大魏朝女儿家们最羡慕的,夫君都没有纳半个妾室。

    只是可惜崔霁语福薄,生产时遭遇难产血崩,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勉qiáng捡回一条命,却是大亏了身子,自此缠绵病榻,眼看再没几年光景,怕是就要去。

    那一阵儿,武安侯风头无量,与沉墨白一道总出现在大魏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中。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