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有點落寞,主公麾下眾將,居然都沒把自己當回事!特麽別說徐晃了,就是身為主公的葉林,平時瞧著吳永酸儒的樣子念駢文也討厭! 哎,葉林不止一次在心底呐喊: 特麽我的軍師到底在哪裡?徐庶在哪裡?魯肅在哪裡?諸葛亮為啥才九歲呢! 真是鬧心!特麽不說了! 且看本將出兵去救獲嘉,就拿李樂、韓暹們的兩萬白波賊眾出氣吧! …… 獲嘉城北,白波軍大營 “李樂,這一戰你是主將,沒想到獲嘉這麽難啃! 我說李樂李大帥,眼瞅著就要斷糧,咱們到底是走是留,你且拿個主意呀!” 說話的是韓暹,白波渠帥中打醬油的貨色,正經是色厲膽薄,見利忘義,貪財好色之徒。 這貨所有的屬性都在六十左右,魅力最低,只有五十出頭,武力最高,卻也只有六十三四的樣子。 面色陰沉的李樂,能力比韓暹強一點,但也強的有限。 要不然,白波大帥郭太麾下渠帥中,不會是楊奉、胡才、李樂和韓暹這樣的排名。 韓暹長一張馬臉,李樂則滿臉橫肉,鼻子眼睛嘴都擠成一堆,若隻論武勇,李樂倒比韓暹強不少,最少也摸到七十的邊。 當然,比起楊奉和胡才來說,李樂只能在四大渠帥裡排老三! 和當初的楊奉一樣,李樂、韓暹所部,各為五六千人,其中心腹能戰的老兵,都不滿千人,剩下都是流民,不少人手裡就一根糞叉作為武器。 缺糧是這個冬天的主旋律,太行山的白波軍,每個冬天都不好過,山賊流民本身就底子差營養不良。 於是每次到了冬天,那基本就是大自然淘汰老弱的時候,很多人在窩棚裡,杳無聲息的就掛掉。 典型的饑寒交迫,若非生活所迫活不下去,但凡能在家吃著啥,誰沒事跟著跑來當山賊? 絕大部分山賊,入夥的目標就一個,好歹還能吃上點東西,苟延殘喘而已。 留在家裡,天災人禍失地又沒糧食,有糧食也被官府強征納稅收走,或者被地方豪強大族強取豪奪各種辦法弄走。 “我還不信了!小小獲嘉城,只有縣丞組織的,不到兩千的義勇民壯守城,居然攻不下來!” 李樂的火氣很大,特麽他剛發現,領兩萬三千人出陣,和領五六千人出陣,完全是兩回事好吧! 這個冬天整個黃河以北都缺糧,去年夏天烽煙四起各處都亂,結果能糟踐的糧食,都糟踐的差不多了。 等一入冬,天寒地凍的,再想找到糧食就難上加難! 山賊雖然是烏合之眾,但和官兵一樣,都是吃糧入夥,入夥得吃糧,沒糧食立馬潰散! 所以李樂很煩惱,從圍城獲嘉,到攻城,到攻城不克,到傷亡過千,到沒人肯再扛著梯子去爬城,一切都像做夢一樣。 特麽才死傷了千把人,這幫混蛋渠帥就敢梭巡不前,拒絕聽命了! 信不信勞資以議事為名召集眾將埋伏人,然後舉杯為號,刀斧手衝出來,把這幫不聽話的渠帥們統統砍死! 李樂這會兒肚子裡直罵娘,嘴裡啃著塊馬肉,臉上卻還端著主將的架勢! 圍攻獲嘉的白波賊眾兩萬三千人,光繞著城的營盤就稀稀拉拉扎了十多個。 沒辦法,渠帥們往日黑吃黑玩太多了,都怕被人火並吃掉自己的部眾,所以但凡是渠帥,不管手裡是千把人還是兩三千,都得自己扎營。 昨天第一次圍攻獲嘉城的時候,李樂、韓暹還是有點志得意滿, 畢竟自己有兩萬多人白波大軍,而守城的只是兩千出頭的義勇民壯。 結果真打起來,各種狼上狗不上,特麽扛著雲梯的還沒到護城河,就餓暈的都有,甚至還有半路一頭扎倒在地,就此掛掉的賊眾。 中午第一次攻城,李樂是從本營拿出糧食,熬了十幾鍋粥,讓攻城的數千白波賊眾吃了個半飽,才發起的攻城! 什麽?不是兩萬多人嗎!怎麽攻城的才數千!數千是多少? 特麽五六千饑腸轆轆的山賊,光靠雲梯爬城,要攻下兩千多義勇民壯守的城,試過嗎?! 結果好嘛,三十架胡亂扎就的雲梯,等扛到護城濠邊上的時候,就剩不到二十架還沒散架。 獲嘉城雖然比修武小,而且沒有護城河,只有城牆外挖的深溝, 不過正因為沒有水,所以冬天不會結冰上凍,所以這兩丈深的護城壕,還真成了李樂、韓暹攻城時的噩夢了! 別看圍城的有兩萬多山賊,可喝上李樂提供的熱粥的,就只有三四千人, 其余的,從太行山長途跋涉過來,留著一條命就算是幸運的,天寒地凍,土地都凍的跟石頭似的。 所以兩萬人每人背一袋土,衝到城下去填護城壕這種騷操作,對白波軍大隊來說是不存在的。 這個時候,大部分圍城的白波賊眾,只剩下背糧搶食的能力, 至於背土跑五百米再冒著箭雨去填壕,做夢去吧!就算有那體力跑過去,恐怕都沒有力氣再爬回來! 所以白波軍大隊烏合之眾,能拖著木棒和糞叉,在營盤外搖旗呐喊,就算已經盡力了好吧! 李樂當然不舍得讓自己部下的老兵去蟻附攻城當炮灰,這近千嫡系骨乾,乃是李樂安身立命的護身符, 有這些心腹手足,才能掌控剩下的四五千魚腩山賊,真打仗,八成戰力要靠著一千嫡系骨乾,其余四五千人頂多湊出二成戰力。 黃巾從早年起事到如今的黑山、白波這些山賊繼承者,從來都是滿山偏野靠人海戰術取勝! 所以皇甫嵩、朱儁、盧植們從來都是以寡敵眾,以強凌弱,一千訓練有素的雒陽北軍,足以擊潰近萬黃巾! 別說黃巾山賊,早些年,漢武帝的時候,衛青霍去病每戰打匈奴,都是以寡敵眾,持強凌弱罷了。 若不然,李陵全是步卒,五千人扛八萬匈奴,最後射死對方兩萬多,才箭盡失敗。 正常來說,即使到了漢末,一個漢軍鐵甲騎兵打兩個胡人輕騎,那是最基本實力交換比! 本來嘛,無論鮮卑、匈奴還是羌人,這些胡人所謂的全民皆兵,就意味著湊數的胡騎裡很多屬於少年和老人! 胡騎的戰鬥力遠沒有你想的那麽強悍!要不然於夫羅哪能就成了喪家之犬到處遊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