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袁绍开始

第23章 献计争功各自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若無糧軍心不穩!這是葉林遣散兩千多老弱山賊俘虜的主要原因,
並且為了避免這些人流離在河內境內與民爭糧,葉林甚至不厭其煩派兵押送這些人到太行山南麓才就地釋放遣散。
殺俘不祥,殺人卻可以立威,所以葉林雖然隻砍了五十顆山賊慣匪的首級震懾宵小,卻又命那被遣散的兩千多老弱自斷一節小指。
比起砍頭或者坑殺來說,河內名將葉司馬的慈悲,想必河內軍上下,包括這些哭哭啼啼包著斷指的山賊俘虜們都體會到了。
其實葉林更多的是要給這幫並州上黨籍為主的流民山賊身上做個記號,下一次被俘虜的山賊眾只要是左手小指缺一節的,統統砍頭,再沒有姑息養奸心存僥幸的余地。
“大人,八百新編並州民夫隊,各自選舉了伍長、什長、屯長和曲侯,全軍已在城南安排扎營完畢,請大人示下!”
前來稟報的乃是新任親衛隊率,徐晃徐公明,未來的漢末徐巨俠,曹營武力值第一,如今才只有二十歲。
徐晃河東郡楊縣出身,身為郡吏,在半年前白波軍大戰董卓女婿牛輔的過程中,
因病昏昏沉沉陷入孤軍奮戰的徐晃不幸戰場被俘,是渠帥楊奉愛才心切,從白波刀斧手的砍頭刀底下救出了這廝,收為己用。
徐晃武勇過人,為人忠厚,陷身白波後,深得渠帥楊奉信賴,半年中已做到小帥,為楊奉督親騎。
直到本次太行山南麓劫糧大戰,徐晃力扛葉司馬五合,被俘後更舍己救人力保楊奉不死,忠勇信義當先,在軍中一戰成名。
“公明,並州民夫隊,軍心可穩?若砍了五十名有血債的山賊頭目尚不夠震懾的話,本司馬不介意再砍幾百顆並州人的腦袋。”
葉林完全把徐晃當身邊心腹看待,哪怕這個小將跟了自己甚至都不到一天,五十名河內親騎俱交給徐晃指揮,甚至為安徐晃的心,連楊奉一並歸在徐晃手下統領。
“大人放心,那些積年山賊頭目禍害百姓血債累累的家夥,都已經甄別歸於五十斬處決,如今這八百並州兵,俱都甘願棄暗投明為司馬效力。”
徐晃這算是替八百昔日白波同僚打了保票,這八百人中,貪生怕死害群之馬的總會有,但將來頂多也就是個把逃兵。
逃兵怕什麽,抓回來當眾砍了,看誰還敢逃!
徐晃雖隻二十歲,也隻做過帶幾十步卒的郡吏,但這廝有足夠的天賦和學習能力,這八百精裝從三千多俘虜中挑選出來。
徐晃其實自己隻挑了四個軍侯,八個屯長,十六個隊率而已,剩下七百七十八人,乃是這二十八個親信下場去挑的。
兩漢因為舉孝廉薦茂才的察舉制度,導致用人為親的社會氛圍影響到方方面面,部曲製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招兵往往都是本鄉本土的子弟兵為主,而本鄉本土又往往沾親帶故為主,有父子上陣,有兄弟一起,有同村的同鄉的,親戚好友,都是部曲製的基礎和靈魂。
就比如說遴選出來的八百精壯,不可能收編了位列精壯的兒子,卻把老子當成老弱給砍了手指遣散,或者留下了正當年的兄長,卻把年幼的弟弟給砍了手指遣散。
法不容情之外,部曲製最大的凝聚力就在鄉裡鄉親都是街坊鄰居同村熟人為主。
“縣丞,我不為難你,你在修武當縣丞,很多親朋好友下不去手,很多熟人抹不開面子。
徐晃,持本將將令,命你帶五十親衛並三百並州民夫,開始全城挨家征糧,
讓縣丞派人給你帶路,先禮後兵,敢頑抗者,格殺勿論!
一個時辰之後,我要看到修武城內所有的糧食都堆在縣衙糧庫裡!
記住,隻征收居民口糧之外的糧食,給借條,秋後找修武縣兌現,其他秋毫無犯!”
葉林這都不算對徐晃的考驗,領著全副武裝的河內軍,在四門關閉的情況下,大索全城隻為糧食。糧食才是一支隊伍的生命線。
若有人敢跳出來炸刺,特麽勞資手下可是溫縣子弟兵為主,不是修武人,再說那些新收編的並州民夫隊和你們修武大戶更沒有交情可言。
給葉林出這麽個征糧主意的,其實是化名吳永的胡母班,作為新任書佐,在路上就獻上這麽一計。
你要說這個計策有多人道,肯定談不上,但是起碼比王匡安排人告密,誣陷河內世家大族犯法,然後逼著世家大族拿錢糧贖罪,那要強一百倍了。
葉司馬征糧,那是為了補充軍需,保衛修武,抵禦白波山賊大隊人馬即將到來的進攻。
若司馬的河內軍因缺糧而軍無戰心,那等修武淪陷於白波賊手的時候,玉石俱焚,傾家蕩產說不定命都保不住。
徐晃聞言一喜,感佩司馬的信賴和委以重任,壓根不覺得這種所謂得罪地方大戶豪強的差事乃是燙手山芋,
於是便急吼吼的拉著縣丞去準備全城開始征糧,大乾一場。
葉林這邊呢,書佐吳永其實建議過其他多種方案,比如說隻征用修武城內各家大小糧商庫存的糧食,比如向修武的大戶人家勸捐糧食,秋後返還。
但葉林卻俱擺手,本司馬一戰成神,正該立威的時候,是時候教教修武縣的世家大戶亂世怎麽做人了!
葉林其實心想,特麽勞資越囂張跋扈,民怨越大,將來袁紹用自己的時候才越放心,
勞資若只是個軍司馬的時候,就到處想著廣結善緣收買民心,你覺得袁紹作為大佬能接受自己的未來小弟這麽乾嗎!
另外楊奉這廝,雖然隻當了徐晃下面一個統領十名親騎的什長,卻因為隨時在葉林身邊扈從,這時候見周圍無人,悄悄獻上了一計。
“大人征糧乃是妙計,不過若真有不開眼的大戶豪強敢不買帳,小人卻有一計……
司馬可知,我白波軍為什麽早不出太行山,晚不出太行山,偏偏司馬押運糧草出了修武,我白波軍就來了呢?”
楊奉一臉獻媚的樣子,欲言又止還賣了半個關子。
“呵呵,楊奉,你的意思,這修武縣內有你們白波軍的耳目和探子不成?”
葉林哪不知道楊奉的意思,隻笑嘻嘻的看他怎麽說。
  “不不不,大人,區區耳目和探子,豈能讓本地大戶入罪,我可以安排人指認,哪些修武本地的大戶豪強,其實一直和太行山的白波軍私下勾連交易,試圖謀反!”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