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戒每天那麽多課要上,晚上還有集訓班,看得要是小說也就罷了,能在一個多星期啃下3本專業性很強的書籍,這個速度已經很逆天了。 就這還是陳戒利用所有能夠利用的閑散時間完成的,他的時間海綿已經被他擠得一滴水都沒有了。他是光看到了馮詩楠拚,要是回味一下自己這些天的生活,他肯定會發現其實自己也很拚!陳戒唯一的消遣可能就是和高格立聊閑片兒了。 得知進度,陳國剛也覺得速度不慢,不過他在乎的不是速度,就算看得再快,如果只是走馬觀花,意義也不大。於是提醒道:“速度不是最重要的,看了要理解得了才行。” 陳戒之所以對閱讀進度如此著急,是因為他壓根兒沒指望能在第一遍就完全看懂,他的目的是讓大腦先對這些概念有個印象。 套句人體解剖學的話,他是為了讓大腦首先建立起這些概念的神經元。至於如何讓神經元彼此發生聯系,產生化學反應,那是第二遍的事情。 人體解剖學陳戒不懂,但他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一遍不過是個預習。 面對父親的善意提醒,陳戒應承了一句,接著便問:“爸,那您今天打算講些什麽?” 陳國剛雖然看上去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天坐在家裡炒股,但是市面上的時髦用語他也略知一二,於是回道:“今天咱們來一個簡單的頭腦風暴,討論一句話,看看你能不能從這句話裡悟出一點東西。” 陳戒一聽來了興趣,便問:“哪句話?” “我想聽聽你是怎麽理解‘多頭不死,空頭不滅’這句話的。” “嗯……”陳戒沉思著。 這句話他看過,但還上升不到理解的程度。還是那句話,他的大腦尚處於建立神經元的階段,還未到發生關聯的程度。 關聯想要發生,需要事件推動,陳國剛的問題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當然,陳戒可以畏難,可以不回答,但他今天心情不錯,情緒穩定,他願意靜下來思考。 大概想了半分鍾,陳戒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好多角度理解,規則角度,趨勢角度,能量角度都能理解,理解角度太多,他反而不知從何說起了。 陳國剛見他又些猶豫,笑著說道:“就是個閑聊,想到什麽都能說。” 陳戒理了下思路,說道: “多頭不死,空頭不滅。如果把這八個字當成並列關系,可以理解成市場上多頭和空頭是兩種永遠存在的力量,永不消失。” “多空兩種力量的存在產生了博弈,所以從交易規則角度上說,開盤前的集合競價利用的就是多頭和空頭的博弈結果,如果只有一方報價沒人接盤,形成不了開盤價。” 話雖有理,卻也是句廢話。 陳國剛不指望現在的陳戒能夠說出自己心裡想要的答案,但也不能這麽膚淺吧?為了防止陳戒再往偏想,他給陳戒加了個限制條件,又問:“那要把這八個字當因果關系理解呢?” 因果關系?那這句話就成了因為多頭不死,所以空頭不滅。 現在的陳戒實戰經驗是零,很難對這句話有深刻體會,但他也有自己分析的切入點,這話從語義上分析明明就在討論空頭衰亡的原因,可為什麽要把這個原因歸結於多頭不死呢? 陳戒的思考方式純粹投機取巧,他想通過這八個字的語義分析去蒙那個答案,只要想出一個理由把空頭不滅的鍋甩給多頭不死,那答案也就自然出來了。 陳國剛並不在乎陳戒是否真的理解,他的提問就像是開闊地上的一灣糖水,只要時間足夠,螞蟻自會聚集。 只不過此時的開闊地變成了股海地圖。 陳國剛現在正是要在無序的股海地圖裡給陳戒打一個錨點,讓後者從這個點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脈絡,並最終形成一整套股票全景觀。 陳國剛的股票全景早已了然於胸,他當然知道這張地圖的要害所在,因此這個點點得恰到好處,眼光也極為老辣。 沒一會兒,陳戒的理由就編了出來,只見他侃侃而談道: “這句話討論的應該是下跌趨勢中何時見底的問題。” “只有空頭徹底消亡,行情才能反轉向上,但下跌不是一步到位的,這個過程多方會發動若乾次反攻試探空方力量,但每次都會遭到空方打壓,然後形成新一輪下跌。直到多方絕望徹底放棄抵抗,空方打壓才會結束,變盤的時機才可能來臨。” 陳國剛聽完哼笑一聲,心說這種車軲轆話忽悠門外漢行,忽悠你老子還是嫩點,便說: “你以為我聽不出來嗎?你這充其量就是小學語文的水平,說了半天,你不過就是把那八個字擴寫了出來,這叫擴句,不叫解釋。”陳國剛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算了,不難為你了,知道爸今天為什麽要挑這樣一個問題問你嗎?” 陳戒搖了搖頭。 “爸其實想讓你把看問題的角度再拔高一點。舉個例子,一個化學天才,他既有可能成為材料科學家也有可能成為製毒分子,你覺得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麽?” “思想觀念吧。” “對。”陳國剛點了點頭,又說: “我們暫且不論他思想觀念的形成環境。但是讓這個人走向不同道路的一定是他的思想觀念。” “思想觀念、人生觀、價值觀可以統稱為世界觀,而爸今天想跟你討論的其實是個哲學問題。” “哲學有兩隻腳,一隻腳叫世界觀,一隻腳叫方法*論。” “爸給你挑的書都是方法*論的層面,但是,方法*論如果沒有正確世界觀駕馭的話,那個人化學技術再好,也就是個製毒分子。而你學的東西再多,也很難悟到爸之前跟你說的那個東西。” 陳國剛說著話,把桌上的《新唐書》放到一旁。他把陳戒叫到身邊,把屏幕切換到上證指數的走勢圖說道:“前面你有句話說對了,那八個字確實是在討論下跌趨勢何時見底的問題。” 陳國剛放大了其中一處歷史走勢的頂部區間,指著一根放了巨量的K線繼續道:“這個位置是頂部區間,為什麽這根K線的成交量比前些天都大但指數卻不漲反跌並很快見頂了呢?” 陳戒有複盤訓練的功底,所以這個問題他可以解釋,他說:“因為拋壓突然變大了,其實多頭的資金量並沒有增加多少,當天多出來的成交量主要是空頭賣出的,這就是所謂的天量見天價。” 這個回答陳國剛還算滿意,然後他又把光標對準到這輪下跌行情的末端,此時的成交量相對於頂部區間已經極度萎縮,但是突然某天成交量放得很大,雖然和頂部成交量不是一個數量級,但當天的指數卻是大漲。 陳國剛指著這根K線,又問:“這根K線又怎麽解釋?” “行情末端,持籌者已經深度被套,不願賣出,持幣者對行情抱有濃重的觀望情緒,不願買入。這種情況成交量就會極度萎縮,往往容易出現變盤信號,此時一旦有個重大利好,多頭就極容易用很少的資金量把指數打上去,因為這個位置已經沒人願意做空了,上方的拋壓很小。” 聽到這裡,陳國剛拿起水杯悠悠地問了一句:“這回明白了麽?” “啊?明白什麽?” “這就是個物極必反的道理呀!”陳國剛見他似懂非懂,放下了杯子,繼續引導道,“你知道物極必反這個道理的出處是哪裡麽?” 物極必反陳戒常聽,可要論起出處,他還真不清楚,所以繼續搖頭。 陳國苦笑一聲說: “看來《易經》你沒認真看,《易經》裡有兩個卦象,一個叫泰卦,一個叫否卦,有個詞叫否極泰來說的就是不好到了極點後事物就要向好的方向轉變了。” “物極必反是一種哲學思維,是東方哲學的典型思維方式,它的思想根源就是《易經》,而這種觀念就是一種世界觀,和西方追求極致的思維方式恰恰相反。” 和同齡人相比,雖然陳戒對傳統觀念的理解要深刻得多,但和陳國剛相比,火候還是差些。 陳戒不甚讚成陳國剛的觀點,便說:“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往往都有追求極致的企業精神,可聽您的說法,怎麽像在否定這種精神?” 陳國剛搖頭道: “你的理解太膚淺,追求極致只是個噱頭,西方企業真正的競爭力往往是靠壟斷、知識產權保護還有剝削上遊企業利潤得到的。” “你細想,真正追求極致的企業最後都死了。” “好比爸以前用的BP機,到現在裝上電池都能顯示,但這家公司卻已倒閉收場,除了BP機屬於淘汰產品外,質量太好也是個問題。你想,買了以後一輩子用不壞,也就不用買新的,可市場就這麽大,那越賣市場不就越小了麽?” 這話讓陳戒想起了高格立和他討論過的網頁瀏覽器之爭。 多年以前,網頁瀏覽器有兩家巨頭,一家網景,一家IE。 網景之所以最後輸給了IE,就是因為網景太追求完美,總想把自己的瀏覽器做成藝術品,結果沒完沒了地重構代碼,根本沒把心思用在推廣上,最後白白把贏來的陣地拱手讓給了IE。 而IE的市佔率也確實是靠Windows操作系統壟斷出來的,如此看來,陳國剛的說法倒是有些道理。 陳戒困惑了,問道:“那成功企業的企業精神到底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