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之年

作家 火峰 分類 综合其他 | 105萬字 | 350章
第四十二章 柜子风波(上)
  高格立一邊拍照,一邊聽著陳戒嘮叨,同時讓後者把家門打開一些,他需要幾張櫃子擋路的照片做為證據。
  拍完照片,高格立笑了笑道:
  “你做的沒錯,但你思考問題的角度還是太善良。”
  “你錯就錯在找的不是凶神惡煞的打手,你要真找來這樣的人,信不信,那倆王八蛋立馬就跟孫子似的。”
  “這種人就是賤,講道理沒用的,打上一頓,立馬把你當祖宗供起來,這就是你常說的人的秉性。”
  “那也不能這麽沒皮沒臉吧?”陳戒回想著之前的一幕,終於明白了啥叫活久見。
  在他的印象裡,之前小區的鄰居都挺友善的,不管大爺還是大媽,跟他說話總是笑呵呵的,像704兩口子這樣的他也只是在小說裡見過。
  也許是自己已經長大,沒人再把他當孩子;也許是生活本就如此,只不過他閱歷尚淺,涉世未深。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可能舞台上醜角的原型就是這些人吧。
  陳戒想起語文課裡總結的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小說,發現文學作品的複雜度是在逐漸提升的,這個過程除了文藝理論的創新,生活素材的日趨豐富應該更重要吧?
  或者可以這麽說,正是生活中的悲歡離合越來越多,才讓作家們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有了這個基礎,才能誕生出雜劇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否則哪裡來的矛盾,哪裡又來的衝突?
  幸福的人沒故事,善良的人愛沉默。
  如果大家都活得很快樂,這世上本就不該有文學這種東西吧……
  陳戒放飛思緒的同時,高格立已經完成了拍照取證,他直起腰來,聳了聳肩說道:“那有什麽辦法,爹媽不教育唄,你以為誰都跟你似的有個這麽好的爹啊!”
  高格立嘴裡的好完全是從陳國剛的氣質和陳戒之前的“我爸說”裡感受到的,要是知道陳戒明明是個富二代卻還在過這種低調生活的話,那他對陳國剛的敬佩恐怕更得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了。
  對於陳戒而言,今天的遭遇就像《黔無驢》,而他就是那隻虎,他不是沒有手段對付這些人,只是第一次見到確實有點蒙。
  既然對方虛實已經摸清,接下來就該陳戒反擊了。
  陳戒的觀點與陳國剛不同,他總覺得父親的寬容有些教條,有些過於一視同仁。在他觀察生活的這些年裡,他覺得對於有些人是不能夠過於仁慈的,尤其是成年人。
  陳國剛的寬容帶有很濃重的農業社會習氣,底層是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的傳統思想。
  而陳戒是成長在商品經濟下的全新一代,不像農業社會有土地提供安全感,商業社會的安全感是錢,而錢扔在地裡長不出錢,只會生鏽。人為了生存,為了獲取安全感只能不斷競爭,而競爭往往是殘酷的。
  農業社會可以要求老百姓安貧樂道,畢竟有地。可是商業社會,一切都被拉扯得走向極端,沒錢不是好與壞的問題,而是生與死的問題,人們腦子裡的觀念也不再是安貧樂道,而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農業社會的價值觀都被顛覆了,再講寬恕之道又有什麽用呢?
  這個年代跟孩子可以講對錯,但是人一旦成年,心裡就多了一個帳本,這個時候講利害遠比講對錯管用得多,只有施加的懲罰大於佔到的便宜,成年人才能真正長記性。
  以前國人總說外國人素質高,其實外國人的素質不也都是罰出來的嗎?對於信仰性惡論的民族而言,他們罰起來可不講寬恕之道,當然下得去狠手。可我們由於祖宗禮法的道德包袱和商鞅之流的下場暗示,下手的力度往往只是隔靴搔癢。
  但在陳戒看來,祖宗禮法本身並無問題,只是後人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廢,這是文化斷層過程中顧此失彼的必然結果。
  其實君子除了寬恕之道還有直諫之道啊!總不能光看到儒生手裡的扇子卻沒看到孔夫子腰間的紫薇劍呐!
  孔夫子不就曾經發問:“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嗎?雖然陳戒尚不能徹底領悟“以直報怨”中的“直”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是個什麽味道,但他也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想到這裡,陳戒問道:“你喜歡聽相聲是吧?”
  聽到這個問題,高格立笑了,他問:“你怎麽來了這麽一句?”
  “倫理哏不是總喜歡給別人當爹嗎?咱們就給這二位當次爹怎麽樣?”
  高格立笑得更開心了,忙問:“怎麽個當法?”
  陳戒那一肚子壞水此刻早已翻江倒海,只聽他笑著說道:“你不是說他們沒有爹媽教育才會變成這樣的嗎?那咱倆就給他當次爹好了。”
  拜托,鄰居好歹也快30歲的人了,爹媽少說也得50往上了,要是聽到陳戒一個15歲的小屁孩這會兒竟要跟他們平起平坐,估計也得氣到吐血。
  可是誰讓你們生子不教呢?陳戒這會兒可沒什麽同情心,那是你們活該!
  高格立天生喜歡湊熱鬧,一聽這話立刻來了精神,笑著說道:“我就知道跟你交朋友總能有戲看!”
  “不過教育熊孩子前咱們還得先把櫃子的事情解決了。”陳戒說完話就和高格立來到了電梯間。
  等電梯的功夫高格立再次打量起了陳戒,想想那位男主人也快30歲的人了,可論起心智還不如陳戒成熟,這可能就是陳戒說的成長起點吧……
  和陳戒相比,雖然高格立從不懷疑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但是祖先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他而言依舊朦朧,他對傳統的了解也僅限於語文課和歷史課上的膚淺認識,並沒有主動探索的習慣。
  也是和陳戒接觸久了,高格立才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果讓他形容祖先,他甚至不敢用“智慧”二字,一來他根本不了解,二來不知為何,他就是沒有陳戒對祖先的那種自信,可能歸根結底還是不了解吧。
  陳戒有次說過:“只要你真正讀懂了祖先的意思,那對祖先的自信是必然的事情,不自信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看懂。”
  高格立當時還在心虛,他哪是沒看懂啊,他是壓根兒沒看。
  因為陳戒的關系,高格立對傳統的好奇終於萌發了。
  兩人來到物業後,陳戒負責描述原委,高格立在旁悄悄錄音,二人配合十分默契,很快就把事情談清楚了。由於趕著上學,他們希望物業現在就去現場一趟。
  物業倒是很配合,專門派了兩個人來到樓道了解情況。
  按照正常流程,如果樓道物品屬於業主,首先應該確認屬主,可這二位也從陳戒剛才的話裡聽出704的業主不是善茬,因此不想招惹。他們沒有透露標準的處理流程,就把櫃子直接移到了電梯間。
  按理說,私人物品不能放到公共區域,這是物業管理守則的要求。但是物業人員已經有了職業陰影,平時最怕解決業主之間的矛盾,兩名物業人員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想就這麽處理一下,只要兩個娃娃沒意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是了。
  櫃子移到電梯間後,物業人員詢問陳戒這麽處理是否可以。陳戒瞧這二位都是怕惹麻煩的人,也就沒有過多為難,反正櫃子已經移走,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這種處理方式高格立並不同意,他看過物業管理守則,知道這麽操作並不規范,很可能為後續的問題解決留下隱患,因此多留了一個心眼,在工作人員移櫃子的時候,他也悄悄錄了像。
  陳戒正要點頭,高格立在旁邊拉住了他,然後替他說道:“我們現在著急上學,暫時先這麽處理,至於後面有沒有別的事情觀察一段時間再說,要是還有問題,我們還會通知物業。”說這段話的時候,高格立一直開著錄音。
  達成一致後,陳高二人便急急忙忙地上學去了。
  陳戒之前雖說要唱一出倫理哏的戲碼,但是經過一個下午,他的火氣已經漸漸消了下去,心理狀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既然事情已經結束,櫃子已經移走,那麽這件事情也該劃上句號了。
  畢竟和那兩個人來回拉扯十分耗費心力,陳戒沒那麽多閑功夫,最終他還是回到“算了”那兩個字的老路上。
  可是晚上回家一看,陳戒的火氣又來了,那兩位主兒不知何時又把櫃子移了回去,而且又是放在陳戒他們家門口的位置。更過分的是,櫃子上還貼了一張紙,上面竟然畫了一隻豎起中指的手!
  這種行為完全就是小孩子慪氣嘛!虧你們兩個還是成年人!這事就連陳國剛知道後也是連連搖頭,表示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事到如今陳戒終於忍無可忍,真當別人好欺負是吧?!你不是要玩嗎?行,爸爸就陪你好好玩一次!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