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剛是肯定不放心把陳戒交給呂國萍教育的,呂國萍那種沒有原則的溺愛輕者會把陳戒教成一個媽寶,中者就得教育成一個紈絝子弟,重者的話將來發展成反 社會人格也是有可能的。 陳國剛希望陳戒能做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男人,他是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情況發生的。 但陳國剛也知道呂國萍的脾氣,她從不接受別人對她能力的懷疑,你要說她帶不好孩子,她那個勁一旦起來還非要給你帶一個,那就不好收場了。 兩口子吵架不要緊,把陳戒的未來搭進去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陳國剛只能無奈采取懷柔政策,以呂國萍下海經商初創期沒時間帶孩子為由,軟磨硬泡地商量出了每個人各帶五年的決定,由陳國剛開始。 當時陳國剛覺得五年時間也足夠大家冷靜了,到時候你人也回來了,也就不用再分居了。 沒想到呂國萍一下海不要緊,生意越做越大,五年時間一到她就是想回也回不去了。而且陳國剛發現在他們分居的這五年裡,呂國萍的脾氣不減反增,埋汰起他來那更是口無遮攔,所以分居只能繼續。 另外,經過五年時間,陳戒也長大了不少,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認知,這個時候呂國萍再想把陳戒接過去,陳戒自己不答應了。 因為他習慣了和陳國剛一起生活,也喜歡這種生活。 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來就很旺盛,他需要旁邊有這麽一個人時不時地給自己答疑解惑,和呂國萍的解答不一樣,陳國剛的解答總是能讓陳戒產生共鳴。 因為陳戒不願意跟自己生活,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呂國萍都在埋怨是陳國剛從中作梗,甚至一度產生想要離婚的念頭,好在後來她發現陳戒對待自己還是很親近,這個念頭才逐漸打消。 話說這事讓陳國剛解釋一下不就好了?拉倒吧,陳國剛才不想觸這個霉頭呢,一解釋肯定又是一鼻子灰,清者自清,你自己慢慢品吧。 隨著最近幾年工作壓力的增大還有陳戒的成長,呂國萍終於也在開始思考一些問題了,人家爺倆天天高高興興的,自己在這兒卻是天天苦哈哈的,掙了這麽多錢到底有什麽用呢? 呂國萍越來越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這話好像有點道理,其實那是她不知道陳國剛現在的經濟實力。人家陳國剛那是幹啥都不耽誤,只不過跟你有點賭氣,懶得告訴你罷了。 再有就是陳戒的性格也讓呂國萍很有感觸,和周圍朋友的孩子們比起來,陳戒雖然看上去沒有那麽開朗健談,但他的觀念很務實、很接地氣,言談舉止也要穩重成熟得多。 雖然呂國萍經常誇她那些朋友的孩子很有想象力,但她心裡清楚,那些想象僅僅就是想象,太不切實際,只不過礙於朋友情面不好當面道破罷了。 空談誤國,實乾興邦,呂國萍也是發自內心希望這個國家好的。如果讓她自己選,她覺得若乾年後如果陳戒這一類的孩子能夠參與國家管理,她的心裡也會覺得很踏實,至少他既有原則又懂得人民疾苦,不是一個空想家。 這麽說來,陳國剛以前跟她講的那一套好像也並不像她想象中的那麽理想化。 再加上陳戒剛才講的這個小插曲,呂國萍越發能夠感受到陳國剛在教育陳戒上所花的心思。 平心而論,讓她自己教育陳戒,她是打死都不可能讓兒子去洗抽油煙機的。所以聽完這個故事,呂國萍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心裡問了自己這麽一個問題:難道自己真的錯了? 想到這裡,呂國萍同樣問了陳戒一個問題:“兒子,你覺得你爸是個什麽樣的人?” 陳戒的回答很乾脆:“我覺得我爸是個原汁原味的中國人,如果中國人都是他這樣的,中國肯定不會衰落。” 聽到陳戒給予陳國剛如此之高的評價,呂國萍有點吃味了,於是接著問道:“那你覺得媽媽是個什麽樣的人?” 其實陳戒真正跟呂國萍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他很難對呂國萍進行評價,即便評價了也是很不負責任的,這就違背了治學的嚴謹態度。 要不是呂國萍今天回來的太早,興許陳戒看完那兩部電影后也能發表一些看法,但現在的他確實給不出什麽有價值的回答,所以他只能引用了陳國剛的一句話,說道:“我爸說您是個好人。” 呂國萍對這個回答並不十分滿意,因為太籠統了,但她還是有些感動,於是追問道:“這話是你爸說的?” 陳戒用很肯定的眼神看著呂國萍,答道:“是呀,我爸不止一次跟我說過您是一個好人。” 呂國萍一聽陳國剛平時這麽維護自己,心說還算這個冤家有點良心,然後又問:“這是爸爸對媽媽的評價,那你呢?” 陳戒肯定不會放過這種給老媽帶節奏的機會,於是回道:“媽,說實在的,我跟您相處的時間並不長,所以真的不好評價,如果您能跟我們住在一起相處個一兩年,之後我就能夠給出我的回答了。” 要說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雞賊這種性格難道也是能遺傳的?當然,說雞賊難聽了點,畢竟陳戒是真心實意地希望他們這個三口之家能夠重新歸建的。 “唉……可惜媽媽走不開呀。”呂國萍遺憾地回道。 喂,等等,你們兩個在這兒聊得這麽興起,問過人家陳國剛的意見沒?陳國剛可還沒說歡迎呂國萍重新歸隊呢。 按照呂國萍現在的脾氣,就算重新歸隊了,還不是天天要吵? 條件不具備時,一家人就算放在一起也還是個不開心。條件具備了,不用扭扭捏捏,陳國剛親自出馬就把自己的媳婦兒抱回家了。可現在這夫妻二人的關系還處在距離產生美的階段呢! 話說陳國剛難道就一點不擔心嗎?不擔心自己這如花似玉的老婆被別人拐跑了? 陳國剛心裡當然也有自己的分寸,一是他明白呂國萍骨子裡是個傳統女性,她自己知道輕重,這是基於了解之後的夫妻之間的基本信任。 二是以呂國萍現在的地位,想找一個對等的男性已經不那麽容易了。 三是陳國剛連陳戒半途夭折這種父子緣盡的結局都有心理準備,難道對夫妻緣盡這種事情沒準備嗎? 陳國剛之所以活得淡定就是因為他相信:只有對人生做好最壞的打算,人才能活得坦然。 早以前陳國剛不想離一是感情在這兒,二是陳戒太小。現在陳戒已經長大,原生家庭這一篇已經基本可以翻過去了,如果呂國萍真的遇見了更合適的,陳國剛雖然不舒服,但也只能把祝福送給她了,從此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當然,就是現在陳國剛也是不想離的,但就像呂國萍對物質生活的質量要求很高一樣,陳國剛對精神生活的質量要求也是很高的。 現在兩個人這麽貿貿然地住在一起,那對陳國剛的精神世界又會再次形成很巨大的衝擊,對呂國萍亦然,這種拔苗助長的事情陳國剛是不會乾的。 所以他一直在準備,他要在呂國萍重新回歸家庭前先把提前量打好。 至少一起生活前,他要把自己和呂國萍的觀念磨合好,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陳國剛覺得他是理解祖先的,所以他對自己的這套觀念有信心,但他還需要呂國萍找到屬於她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他可以把自己的世界觀活脫脫地展現給她看,陳戒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演示。 一旦雙方發自心底地理解彼此,到時候就是想不在一起,心裡的那份牽掛都沒辦法再把他們分開,這種水到渠成要比強扭的瓜甜多了。 當然,最後還是那句話:盡人事,聽天命。陳國剛能做的只是把計劃好的事情全部做到位,至於結果如何,他也不知道。 呂國萍同樣知道現在條件不具備,既然不具備,聊住不住在一起也只是徒增傷感,只見她收拾了一下心情轉移話題道:“不聊這些了,媽得趕快做飯了,再聊下去,今天這晚飯就得改宵夜了。” 陳戒是想多花點時間跟呂國萍相處的,另外這些量具也勾起了他的新鮮感,於是他自告奮勇地要給自己的老媽打下手。呂國萍一聽陳戒想幫忙,有機會多和孩子親近她高興都來不及,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說乾就乾,呂國萍向來雷厲風行,只見她拿出了好多杓子和碟子,然後又把需要用到的調味料全部取了出來,接著就把菜譜拿給陳戒,讓他按照上面標定的重量給調料稱重。 而呂國萍則是先蒸了一鍋米飯,然後便負責起了洗菜切菜的工作,母子倆說著話就忙活了起來。 陳戒做起事情來也是要樣兒的,自然不肯輸給呂國萍。可是今天也怪了,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沒事,跟呂國萍閑聊的時候沒事,心思散漫的時候都沒事,可就是一到專心的時候這個心就煩起來了。 他現在又感覺自己跟個充滿了氣的氣球一樣頭昏腦漲的,今天到底是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