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郡司马可说了,明溪和乐安这两个县加一块也没有二百郡兵。 就算把衙役、杂役都加一起,每个县能凑个二百出来。 李德缘估计县令会组织一些青壮帮助守城。 再说从急报上的日期看,山贼最多今天才开始围城。 锦衣卫放出去了,萧指挥使也不知去向。 把家眷和辎重都托付给了临川郡司马,一千多人重新编了队。 羽林卫还是单独一营,全部换上缴获的龙翔军的铠甲和马匹。 铠甲还在夏口大营时就重新修补和上了漆,现在都是虞军的红色。 僧人和龙翔军的降卒们编了一营,李德缘自己带着。 把带出来的屯卫军也编了一营,让他们骑乘驮马,和辎重粮草在一起。 各营的名字李德缘没沿用虞军的老传统。 他本来想起名叫解放军的,后来怕大家不理解,就改叫兴汉军了。 改编后的三部就叫兴汉军一师一团一营到三营。 要做的事还很多,暂时先这么编上,李德缘本来还想着按那啥湾改编再弄个士兵委员会出来,还有那啥代表。 时间太紧,路上再说吧。 让阳虎带着临川郡的一千五百郡兵从弋阳走南城去明溪。 约好了明溪会师,李德缘和阳虎握握手分别。 李德缘带着三个营一千多人两千多匹马,大张旗鼓地从东门而出。一路上还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我们回东阳郡了!老乡们!我们还会回来的!” 老乡们心说这帮大头兵有病吧!谁欢迎你们回来?你们把全县城的肉都给吃光了! 一条在街上游荡的狗也没放过! 出了弋阳三十多里,全队在临川郡司马派来的向导的带领下,上了小路,只向东南而去。 绣衣直指,啊对,叫锦衣卫了,这帮人真的很神奇。 又没有告诉他们从哪条路走,可两天后第一个在路边悠闲地烤着兔子肉的锦衣卫已经等着李德缘了。 锦衣卫带来了萧指挥使的密信,人话不多吧,密报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一共六个字“贼围城,城未破”。 郁闷的李德缘心说就这几个字值当写在木简上送来? 送信的锦衣卫看出李德缘的郁闷了。 陪着笑说:“将军有所不知,这是绣衣直指的规矩,每次任务必须有文牍留存。” “我们萧大人不爱写字,军情大人容小人细细禀报。” 看着这哥们憨厚的笑,李德缘才把想怎么治治老萧同志的心放下。 在锦衣卫烤兔子的篝火边坐下,吩咐十九郎让全军下马歇一歇,人吃饭马喂料。 军情基本不出李德缘所料。 的确有万人,分成两部分。 在乐安的只有两千多人,带甲的最多百人,其余都是穿着木头和藤蔓编的简易甲的。 带甲的看制式是闽越军的,简易甲是百越山民常穿的样式。 在明溪的有七八千人,带甲的大约一个仪同也就是千人规模,有个穿闽越国将官服饰的指挥。 其余也都是穿简易甲的百越人。 在乐安的也没攻城,就在城外驻扎,白天四处抢掠,晚上回营。 锦衣卫说乐安县城建在山丘上,别看城小,易守难攻。 乐安有郡兵五十,县令又组织了三百壮丁,守的很严实。 明溪那边情况不是太好,山贼们攻了三天。 明溪也有郡兵五十,巧的是派来换防的五十恰好在山贼来的前一天到达。 还带回来明溪去夏口送辎重的民夫五百多人。 正好被明溪县令组织起来都上了城。 明溪挨近边境,县城内商栈众多,富户也多,都知道城破了他们毛都剩不下。 也组织了好几百人帮着守城。 山贼又没有望楼、云梯、冲车这些攻城器械,就靠着竹子扎的梯子往上爬。 爬了三天死伤几百,也没登上城去。 李德缘又询问了路程,由锦衣卫等他的地到乐安,小路不足百里。 乐安到明溪官道一百五十里。 此时已是午时了,山里凉爽爽的。 李德缘下令全军吃饱喝足了,把马的精料喂足,急行军八十里,务必日落时赶到乐安境内。 他们走的这条路虽然不如官道宽敞,却也平坦,这条路是乐安通往弋阳的捷径,也是去东阳郡的唯一出路。 兴汉军一路不停歇,一口气赶到乐安境内,在距县城二十来里地的驿馆歇了。 驿馆的人早就跑没了,山贼来了几天了,虽然还没到这边,县城周边逃出来的带来的消息。 向县城方向放出哨探,其他三个方向也放出去斥候,李德缘又安排十九郎带几个人去找找附近的老乡。 不多时十九郎带回来五个人。 驿馆的亭长、求盗、亭父,还有两名亭卒都来了。 这五人家都在附近村子,听说县城被山贼围了,全村都躲到山里去了。 今天是亭长出来打探消息的,正好遇见打着虞军旗号的十九郎他们。 听说朝廷派大军来剿灭山贼了,赶紧回去招呼手下来驿馆。 这五个人看着一匹匹的骏马,看着一队队健壮的骑兵,看着驮马上鲜红色的铁甲,都傻了! 平日接待的就是每三个月换防一次的郡兵,都是穿着破烂麻衣军服的步兵。 何曾见过如此雄壮的骑兵部队。 亭长赶紧打开驿馆大门,招呼手下去烧水。 望着忙前忙后的亭长,李德缘想起那位在蒲林亭死战不退的亭长。 喊亭长过来问话,询问县城那边的情况。 亭长老老实实回答,这几日见过逃过来的百姓,说县城还在坚守。县城周边都是山贼。 有一个昨天来的老百姓说,看到山贼在砍伐树木和竹子,做梯子。 这是要攻城啊,看来山贼城外没有油水抢了,要打县城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