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需要操心什么,那个大姐姐已经全部都给她安排好了。 - 见面热络后,应母比想象中更加热情一些。 她总是笑脸盈盈的,说话声音很响亮。 跟自己妈妈截然不同。 北归的妈妈是个特别温和的女人。 说话做事都很平和,不说话的时候,面色严肃。 有分明的界线感。 她也没有情绪会表现出来。 但应母却跟应叠没有那种界线。 与其说是母女,不如说是朋友吧。 好像什么话都可以说,时不时还能开个玩笑。 这是北归完全没有想到的家庭相处模式。 好像在这一刻,北归的心里,有一种很莫名的想法。 在她内心深处想要寻找到的家庭日常相处就是如此,父母不是高高在上的统领者,他们也是可以说说话的朋友。 而不是一味的提出要求。 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如果可以,她想要多呆些时日。 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北归自己也愣了一息。 从前北归很少听父母说起他们那一辈的事情,她也从来都不知道,父母的圈子是怎么样的。她也从没有去过应叠家里。 在来的路上,她还担心会不会住不惯。 毕竟打小,她也没有怎么离开常居住的地方。 可在踏进应叠家的那一刻,北归发现,嗯,她应该是喜欢这里的。 - 应叠家楼下是个小卖店,最高层的顶楼是自己住的,往下几层是对外出租的旅馆。 应母是老板娘。 一个人负责所有。 应父是篮球运动员,白天在篮球训练基地,晚上才回来。 北归很安静地听应叠介绍。 虽然两人住在一起有一段时间了,但对彼此的家庭背景,完全没有了解。 包括她们的父母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她俩都不知道。 还是晚上饭桌上,应母说起,北归才知道,哦,原来他们的父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认识,而是在后来才认识的。 北归只知道自己的父母常年天南地北的跑。 但并不知道,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 甚至,北归对他们的职业,都不是很了解。 只知道,他们从事跟铁路工程相关的行业,只要铁路修到哪里,他们都跟到哪。 有时候是几个月。 但更多是一年半载,甚至是,两三年的都有。 忙的时候没办法联系上,又或者是因为信号不好,也无法联系。所有都是等他们有时间,有条件了,才会给家里联系。 嗯。 这就是他们陪伴北归的成长方式。 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形容,明明是一家人,却感觉到无比生分。 但奇怪的是,每次他们说些什么,北归嘴上说不在意,可心里还是记得牢牢的。 包括他们说,高三一定回来陪读。 今年过年一定回去。 …… 但最后大多数都以失落告空。 久而久之,北归便习惯了。 对于他们说的话,听听就好。 能实现就实现,没有实现就安慰自己说,嗯,没事,他们忙。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后来,北归有跟应叠说心事。 就说起自己的成长环境。 独生女,又打小是一个人。 让人在性格上,似乎有些缺陷。 很多时候,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表达自己了。 还说她很羡慕应叠家里的相处模式。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应叠告诉她说,其实她们家,父母对她的陪伴也不是很多。 应太后开店,应父带训练比赛。 在应叠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少年宫练运动项目了。 在11岁之前,她学的东西都很杂。 虽然父亲是个篮球教练,但他发现自己女儿在篮球这一块并没有天赋,他又有自己的事情忙。索性就丢少年宫,让她自己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 当时篮球,乒乓球,还有排球甚至羽毛球还有武术那些都练过,还有游泳。还记得那时她是对游泳还挺感兴趣的。最后怎么稀里糊涂进了皮划艇队。 她也记不清楚了。 只记得当时她跟她爸说,爸,我想学皮划艇。 她以为她爸会惊讶一下,说她怎么会选了这么一个冷门的项目。 然后给她其他的建议。 比如说其他什么热门适合女孩子学的项目。 但她爸没有半点诧异,眼皮都不抬一下地说,哦,挺好,那就去吧。 嗯。 最后就这么去了。 …… 这些还真是北归没有想到的。 不过那都是后来两人熟起来后才对彼此敞开心扉。 眼下北归还在感受应母那夸张的热情。 第7章 “来来来,小北,快尝尝看阿姨特地给你做的拿手菜。”饭桌上,应母伸出筷子,给北归夹了一块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