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

作家 李国文 分類 二次元 | 13萬字 | 81章
默认卷(ZC) 哪一处不是戏场
    第八十回(下):汉王正位续大统

    刘备想登大位的觉悟最早,还在孩提年代,他就聚众童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如何如何。所以,称帝之心,久蓄胸中,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虽然,刘备参见汉献帝,被尊为皇叔,有人考证,实际上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因为坐失酎金被夺侯,已失去贵族身份。汉,三国,魏,是个讲门阀的社会,所以特别在乎这个体面,反正天高皇帝远,流落在河北涿鹿这一支姓刘的人家,隐去远祖业已失国的真相,冒充一下贵族,得到一点虚荣,如同阿Q对赵大爷说,我祖上也神气过一样,求得精神上的满足。穷乡僻壤,谁有兴致去查他的族谱。然而,刘备成为风云人物,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就有人较真了。不过,查也不怕,刘胜此人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你要查的话,十天半月,未必能有眉目。

    但历史学家不信这个邪,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说了:“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注《资治通鉴》的胡三省也说了:刘备“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注《三国志》的裴松之也说:“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至于“皇叔”,则系“说三分”的民间文学了,正史上是找不到的。但《三国演义》流行以后,七实三虚,便讹假成真。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为汉中王后,在西蜀这块地盘上,有了一点小朝廷的意思以后,心痒难禁。

    《零陵先贤传》称:“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你要称帝,举世之士谁还投奔麾下指望恢复汉祚呢?《蜀志·费诗传》也劝:“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此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因为泼了一点冷水,就被撵出成都。

    而按《三国演义》,刘备理直气壮。他之为王,因曹操;他之为帝,因曹丕。说白了,不过是美化自己的托词而已。

    王夫之说得好:“承统已后,则亡吾国者,不共戴天之仇也。而先主无一矢之加于曹氏,即位之后三月,即举伐吴之师。孙权一荆州牧耳,未敢代汉为王,而急修关羽之怨,淫兵以逞,岂祖宗百世之仇,不如一将之私忿矣,乘机以自主而已。”

    存在决定意识,天大的馅儿饼掉在刘备的眼前,他可没有曹操一忍二十四年的耐力。因此,小农经济的阶级烙印,使这位织席贩屦者那谋取帝位之心,注定无法按捺得住。

    “早有人到成都,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孔明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汉中王为帝。……于是孔明与许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汉中王览表,大惊曰:‘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孔明奏曰:‘非也。曹丕篡汉自立,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汉中王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众官皆散。”刘备的演技,堪称一流,曹丕就差得太多,一眼就让人看穿那小人得意之色。

    于是,诸葛亮装病,刘备亲到府中,“汉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孔明:‘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汉中王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

    接下来,“筑台择吉,恭行大礼”,实现他孩提时代“我为天子”的梦想。这一出一出的好戏,先是曹丕,现是刘备,后有孙权。果如曹操在建安十五年所写《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建安二十四年,他两眼一闭,真是有人按捺不住跳出来表演。明人李卓吾评点《三国演义》至此,不禁感叹:“哪一处不是戏场?哪一人不是戏子?”

    诚然。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