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

作家 李国文 分類 二次元 | 13萬字 | 81章
默认卷(ZC) 不可救药的个人英雄主义
    第六十五回(上):马超大战葭萌关

    马超归顺刘备,关羽要从荆州回来与马超比试高低。这种满脑袋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是非有这事,非有这话不可,绝对要出这种笑话的。最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这是笑话,而将笑话当正经,这脑袋瓜子,也太进水了吧?

    “一日,玄德正与孔明闲叙,忽报云长遣关平来谢所赐金帛。玄德召入。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

    关羽的骄矜自满,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性格,到独挑大梁,驻守荆州后,更是目中无人。自我感觉便特别好。这种近乎笑话的可怕错觉,一是来源于对自己功绩过于膨胀的估计;二是来源于刘备的过分亲信倚重,逾于常格而无所制约。王夫之认为:“关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而卒至于败亡,昭烈之骄之也,私之也。”刘备把这样一员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的战神,派到魏、蜀、吴相峙的敏感地区,主持全面工作,太失当了。他跟你是哥们儿,你信得过他,但他干得了,干不了,并不取决于你对他的信任和他对你的忠诚。对既无战略思想,更无政治才能,谈不上高瞻远瞩,更无所谓通盘谋划的关羽来说,根本就是一副挑不动的担子;三是来源于诸葛亮无原则的迁就,与一再地退让,使得这个运输专业户得到精神上的胜利而更加狂妄。

    就看坐镇荆州的这位关老爷,拒婚孙权,激怒东吴的缺心眼;谢爵辞封,目空天下的自大狂;水淹七军,胜利冲昏头脑的骄加之躁,冷淡鲁肃,居心瓦解盟约,感情用事,随意而为,本是推车小贩出身的关羽,哪里是搞政治、搞外交的料,只因是拜把子兄弟,偏要他在这举足轻重的关键地区,关键时期,担当这个关键职务,加之他很不谦虚,加之他傲慢无礼,加之他背着过五关斩六将的包袱,不败何待?

    “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然而肃之心未遽忿羽而堕其始志也,以义折羽,以从容平孙权之怒,尚冀吴、蜀之可合,而与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吕蒙,权之忮无与平之,羽之忿无与制之,诸葛不能力争之隐,无与体之,而成谋尽毁矣。肃之死也,羽之败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这是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对关羽的看法,一个“忌”字,以致祸蜀、败国、身亡的结果,能不令人引以为训吗?

    关羽的英武盖世,威震华夏,就因为他既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的勇气,也有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威风,更有忠贞节烈刚正不阿之大义,和临危不惧虽龙潭虎穴不辞之胆略。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正因为《三国演义》一书所塑造的他,凝聚了中华文化中视为典范的精神全部,这样,他就成了人们景仰的神。大家视其为神,可以,自己视自己为神,那就是病。

    于是,诸葛亮修书一封:“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诸葛亮不但没有斥之为盲目冲动的愚蠢之举,反而助纣为虐地进行吹捧。接下来:“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在这个世界上,突然有了很大的权,很多的钱,很响的名,而后头脑发热,感觉错位,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可笑的浅薄而已。而他本人,总是发热错位下去,后果肯定不会很好。要是关老爷有些许清醒,恐怕也不至于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看来,诸葛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有其无药可治的软弱性,对于这位身居高位,后台很硬,自视为神,不买他账的汉寿亭侯,除了顾全大局以自勉,并大抹稀泥外,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