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

作家 李国文 分類 二次元 | 13萬字 | 81章
默认卷(ZC) 曹操称王的连锁反应
    第七十三回(上):玄德进位汉中王

    曹操在斜谷,吃了魏延一箭,班师回朝,刘备汉中大捷,遂有称王之意。

    此前,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当时,刘备图谋益州,久攻不下,孙权在濡须口,败于曹军,这两位有点自顾不暇,未将曹操为魏公之事多么放在心上。但其实这是曹操巩固其绝对统治的手段。于是假惺惺地上书谦让,按规矩,应该让三回,中国人有表演欲,自己知道装蒜,大家也都知道装蒜,但一定要装三回。很好笑。曹操说:“夫受九锡,广开土宇,周公其人也。汉之异姓八王者,与高祖俱起布衣,创定王业,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于是一干人上书劝进,在这一干人当中,牵头者为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而不是他叔叔排在首位,这就表明荀彧不赞成曹操为魏公,在这份简直囊括了许都所有官员和精英的劝进书中,除荀彧缺席外,我们还没有找到崔琰、杨彪和孔融的名字。等到这四位持异议者都被曹操清算掉时,才恍然大悟,这结是什么时候也解不开的。

    曹操清除政敌,很有耐性,一点也不着急,慢慢来,因为都在他手心里攥着,而且有的是时间。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夏,四月,诏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于是,许都方面倒没有什么动静,但在汉中的刘备,很有点坐不住了。攀比,是小市民虚荣心的典型表现,贵为皇叔的刘玄德,身体里还是流着升斗小民的血液,所以,心痒难禁,曹操能称王,我因何不能?

    刘备起事时,人卑力微,连个座位都没有,三兄弟只好站在公孙瓒后面,对讨卓大会主持人,风风火火的曹操,只能可怜巴巴地仰望,哪敢与他平起平坐。煮酒论英雄时,虽然曹操很抬举他,他也不敢直面平视。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就咱们哥儿俩时,吓得他连筷子都掉了。后来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他的底气依旧不足,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里把握着,而且曹操是汉献帝正式册封的丞相,刘备虽贵为皇叔,官职只是一个小小的“宜城亭侯”,与封关羽的“汉寿亭侯”一样,所谓亭侯,系列侯中食禄于乡,食禄于亭者,称为乡侯、亭侯。很一般般的礼仪性职务。汉献帝建安三年(198)经吕布向曹操推荐为豫州牧,建安十九年(214)自领益州牧,尽管这是实职,相当于地州级干部,但以官衔论,名为汉献帝属下,实质是曹操手下的地方官员而已。因此,他在精神上,在心理上,从未将自己摆在与曹操平起平坐的地位上。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称魏公,那是一个拥有全国三分之二的绝对强人啊,刘备当然自惭形秽,连一块正式属于他的地盘也没有,荆州暂时在他手里,可还打着借条。小市民的攀比,是有条件才敢争那一点虚荣,没有条件,也就只有依靠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称魏王,对刘备刺激很大,启发很多。为什么,很简单,他手中有本钱了。你敢欺君罔上,你敢颠覆秩序,那我也就不客气,不谦虚,曹操称王,我为什么还只能是地方官?我有益州,我有汉中,我还有荆州,于是,建安二十四年(219),讽示诸葛亮、法正等一众人等,他要步曹操后尘,再上一个台阶。凡明白人早就懂得刘备的心思,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会断档,独马屁精是不会缺货的,肯定有人上书,趁此汉中平定,自我加冕,岂不皆大欢喜吗?接下来,由驿站将原来赐予他的“假左将军”“宜城亭侯”等印绶,退回许都,自立为王。

    因曹操称魏王,估计刘备曾经想称汉王,但刘邦和项羽争霸时就是汉王,他哪敢僭越?可是又不想拿掉具有号召力的“汉”字,恰好又得汉中,这大概是汉中王的来历。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魏文帝曹丕篡汉,称尊号,改元黄初。刘备也于第二年称帝,改元章武。而孙权则是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即皇帝位,改元黄龙。看来,这就是世家子弟的大度和豁达了,是我的,早晚都是我的,称帝,也是江东,不称帝,还是江东,着哪门子急,所以,刘备死后九年,孙权才登基为帝。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