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风云

1977年,一名平平无奇的社畜,重生为缅共华人战士。身处时代洪流中,张扬誓要逆转大潮,闯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红旗漫卷东风起,定要饮马印度洋!

作家 汉客 分類 历史 | 66萬字 | 192章
第97章 华夏给的大礼包
    张扬回到木丝河防线,并没有走峡谷公路回木姐,而是顺流而下,去木丝河中游的在建坝体。

    早在3月,施工团队就沿河修了一条坝区到堡垒的山路。

    蜿蜒曲折的山路非常难走,仅能通行单列卡车,幸好是新路,大雨冲刷下,吉普车还能通行。

    驶出山路,车队安全抵达坝区大停车场,一行人大松一口气,真怕路上出现险情。

    此时的水库坝区已停工,大部分工人已经撤离,施工指挥中心不久后也会撤出,雨季时只留看守团队。

    “坝体高度多少?”望着脚下湍急的浑水,张扬问道。

    水库指挥团队的九旅代表钱立答:“施工高度约80米,其中两岸山壁工程。作业高度为45米。坝体高度为18.5米。”

    坝区两侧的山壁,已被改造成“梯田”,一级级岩壁已被混凝土浇铸,每级岩阶有3米多高。

    坝区分水渠也已修通,河水从山壁南侧新河道倾泻。

    北侧河床完全排干,也已完成清理作业,露出岩底河床,上面还有一些钻孔。

    “坝基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只等雨季过后,就可以大建。”

    张扬:“中方团队呢?”

    坝体高度近20米,长度预计达100米,在华夏属于中型水库,在缅北更是第一大水库,仅以根据地的能力,是无法建成的。

    设计、施工都必须依靠中方团队进行,九旅工程团队目前只能跟着打下手,当学生。

    钱立低声说:“北边来人了,他们要回瑞丽作报告。”

    张扬恍然,“除了留守团队,你们也撤出来吧。人员和机械设备另有他用。”

    实际上雨季来了,水库一样能开工建设,但根据地的情况比较特殊,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选择停工。

    和钱立等人道别,车队再次出发,依旧沿河西下,去河口区的农场。

    走出山区后,路面全是碎石路,行车好走许多,人烟逐渐多了起来。

    车窗外是新开辟的农田,张扬问道:“北边高台上,是新搬来的罗盘村吗?”

    “是的!旅长,你要去看看吗?”

    对于旅长的好记忆,随从早就见怪不怪了。

    “时间不够,下次吧!”

    过了安置村,一条笔直的水渠和公路平行,流淌的河水,盖住汽车噪声。

    张扬示意停下车,“这离农场很近,走路过去吧!”

    受昨天暴雨影响,渠水暴涨,就差30多公分就越过渠沟。

    “有了水渠就是好!路都好走许多。”

    跨上水渠桥,张扬忍不住感叹。

    以往大雨一下,就水漫金山,到处涨水,路面成了最好的排洪渠,水一消退,还要抓紧时间修路。

    涨大水还有一个大麻烦,那就是留下一个个水泡,阳光一烤,水坑就变成蚊子的繁殖池。

    一到天黑,一群群蚊子往人居飞,群蚊飞行,嗡嗡的叫,宛如轰炸机来临,双手往空气拍,满手蚊子。

    在缅北,蚊子黑压压一片,一点都不夸张。

    水渠不只是灌溉用,还有保障交通,灭杀蚊虫的功效。

    平坦农田上,张扬一行人很显眼,没过一会,农场职工迎了上来,围着旅长,欢声笑语地表达对前线胜利的喜悦。

    “前线打了大胜仗,你们春收仗打得怎样了?”

    “我们也赢了!”

    “收成很好!”

    机灵的职工掏出舍不得吃的熟玉米棒,“旅长,你尝尝,早上摘下现煮的。”

    张扬也不客气,剥开叶片就啃,“很甜,口感软糯!”

    “还有多少地没收?”

    去年农场陆续种了三千多亩粗粮,到4月底全部收获,张扬本来计划下农场,和职工们一起干农活的。

    古凯战役打乱了计划,就连配备给农场的人员和设备,都抽调去支援前线。

    战役优先,但春收也同样重要,关乎雨季能否填饱肚子,根据地以后能否粮食自足。

    战役一结束,张扬最关心的就是春收问题,就怕收获不及时,庄稼被大雨影响收成。

    收到旅长来了的消息,谭木西赶到现场,替旅长解惑。

    “农场请了附近的村民帮工,赶在大暴雨前,将玉米全部收仓。土豆、番薯不怕水,收割就晚一些。200多亩被泡水,但不影响土豆、番薯收成。”

    张扬丢掉啃光的棒子,“亩产多少?”

    谭木西开心地说:“玉米平均亩产255斤,总收成约22万斤。”

    张扬也笑了,“真不错!”

    此时国内夏玉米平均亩产大约430斤,滇省亩产更低,大概350斤,不超过400斤。

    农场种的玉米是荒地头茬,而且还是冬玉米,产量居然有国内熟地的一半以上,收获真的很好。

    “土豆和番薯呢?”

    “土豆亩产1957斤,同期收获的

    保山,最高产量达到2957斤。”谭木西对土豆产量不是很满意,话音低了两度。

    “番薯亩产3800斤,比隔壁的瑞丽熟地,低了500斤。”

    张扬却更高兴,鼓掌道:“老谭,农场立大功了,应该授予集体一等功。”

    谭木西立刻抬头,惊喜的问:“真的!”

    就连地里干活,竖着耳朵偷听的职工,也放下锄头,满心欢喜地看过来。

    张扬大声道:“吃饱饭才能打胜仗,你们的贡献,和前线奋战的同志们一样重要!”

    大家欢呼起来,就连帮工的百姓,也与有荣焉,为劳动感到光荣。

    离开农场时,张扬依旧满怀欣喜。

    春耕粮食收获,玉米22万斤,土豆240万斤,番薯380万斤,折合3200多吨。

    三大粗粮不能一直当主粮吃,只能替代一部分主粮,和作为饲料粮,根据地依旧要进口稻谷,但也初步解决粮食自足。

    等到下半年的夏稻收获,会进一步解决粮食自给,实现主粮自给自足。

    某种程度上,粮食自主比枪炮自主还重要,是根据地建设的核心根基。

    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腰杆都硬几分,张扬对接下来的会谈,底气又多了不少。

    “张处长,好久不见,该叫你部长才对!”

    张抗美握手笑道:“部长可当不得,叫处长,我都有些受愧。”

    时隔半年多,张抗美官升一级,成为外联部东南亚司正职司长。

    张扬称其为部长,调侃中带吹捧,有提前恭贺他高升的意思。

    “张处,又有什么新指示?”

    张抗美直言:“对缅工作一分为二,外联部连合外汇局、华新社等部委,成立联合小组,处理外务性工作。”

    他口中的对缅工作,实际就是针对九旅的政策。华夏对外做事,总喜欢给个好听的名字,其余四常行事也喜欢冠冕堂皇的来。

    “两地经济交往,则转交给滇省,对缅经济业务直属于中央、地方共同领导的办公小组,其负责工业、物流、技术等实体经济活动。”

    张处长暗瞥一眼张大旅长的神情,又道:“九旅的工业采购计划,列入滇省计委,享受省级待遇。”

    张扬拍手叫好,“真的太好了!”

    这表明华夏从经济层面正式接纳西北军区,将根据地视为华夏经济体的一部分,九旅不再是孤儿,找到奶妈了!

    对于将九旅列入国家计划经济体系,北京争议非常大,大到现在也只是初步定论。

    反对理由很多,反对者力量很强大,大到卓希贤都没有表态。

    可国家外汇现实逼着反对者低头。

    九旅至少提供1亿港元/年,占国家外汇的3%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疯涨,预计80年达到3-5亿港元。

    为了外汇,华夏上下都要典当裤子了。

    现在有个“外室”无私提供外汇,港元换成人民币后,也在国内采购物资时花掉,相当于一笔钱收两次税。

    羊城叶老直说了,从来没听说养个小老婆当外室,她还拿嫁妆补贴家用的。

    这么好的小伙伴,从哪里找?

    老卓,你说要扭转免费对外援助的格局,以后援助要收费。

    免费送钱上门的小伙伴,不就是你新政的最好典范吗?

    这可是大政绩啊!

    华夏是五常之一,办事可得有五常的牌面,可不能像美帝那样,使唤小弟就像擦屁股的纸一样,用完就扔!

    无意间,九旅成为华夏大佬手中的牌子,被打来打去。

    直至今年3月,春城军区王司令向中央汇报,打包票保证西北军区能守住地根据地,可以长期替祖国南疆守关。

    南疆安全,无疑是重量级筹码,促使北京达成共识。

    4月,上层共识达成,政策出台不久,钦差大使刚到滇省,九旅就打了胜仗,更是加快了政策落地。

    得到上级指示后,张抗美不再迟疑,5月3号一早就到来木姐。

    拿了华夏给的大礼包,张扬一点都掩饰情绪,笑得特别开心。

    人心总是不满足的,还没笑完,张扬就又问:“那1.25万千瓦的新式水轮发电机在哪里?我钱都给了!”

    拖延许久的大发电机,无疑是新政试金石,若华夏爽快的给,就表明在政策施行层面,不再有人再故设障碍。

    张抗美:“2台发电机,由东方电机厂提供,设备已经生产完毕,随时可以南下。不过,听说工程雨季停了?”

    张扬趁机诉苦道:“没办法,雨季以来,水泥产量减半,加上雨水不停,露天作业时,水泥浇灌质量无法保证,综合种种考虑,只能停下坝体施工。”

    根据地没有煤矿,至今水泥厂燃料依旧用木炭,雨季一来,石灰矿开采效率也减半。

    雨季时,水泥厂只能低速生产,产量只能满足厂房、居民楼等建筑使用,实在无法支撑

    水库坝区海量特种水泥需求。

    单就水泥产量,就逼停了坝体施工。

    张抗美无视叫苦,说道:“东方电机厂将派出技术团队,和春城水利厅专家团一起,为木丝水库工程提供技术支援。”

    华夏办事就是贴心,提前为根据地考虑好了!

    张扬美滋滋的接下小礼包,进一步提要求:

    “雨季水文资料,对水库长年运作很有参考价值,专家团能否提前到木姐,做个更详细的调查?”

    “九旅将提供技术补贴金,和出国补助,待遇和日本来华专家一致。”

    张抗美有些动容,“我会向水利部和东方电机厂转达你的建议。”

    来华日本专家,待遇比当年苏联专家还好,张扬能给出这么好的待遇,镇住了张处长。

    对于新政细节,两人又商谈了许久,直到饭点。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