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第四卷 无铃的马帮

第四卷《无铃的马帮》本卷选入1950-1976年中国当代优秀侦探小说作品14篇。这些作品借鉴了苏联侦探小说的叙事技巧,以“剿匪”、“反特”为主要叙事内容,真实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艰难曲折的斗争画面,所选作品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阅读性,其中《无铃的马帮》和《双铃马蹄表》等作品已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作者简介:任翔,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曾对侦探小说做过专项研究。与侦探小说研究相关的代表性成果有:2001年出版《文学的另一道风景:侦探小说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出版《文化危机时代的文学抉择:爱伦·坡与侦探小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文化冲突视野中的现代犯罪问题》(北京出版社);2002年主编《20世纪中国侦探小说精选》(四卷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独立主持并完成公安部项目《犯罪现象的文化研究》;2005年独立主持并完成教育部项目《犯罪问题的价值论探索》;2010年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侦探小说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文化报》《检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侦探小说论文及评论文章6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作家 任翔 分類 出版小说 | 34萬字 | 139章
可以吃的“炸药”
上午九点,从香港来的旅客排队进入检查站宽敞明亮的检查棚。旅客们对检查员亲热地微笑着,有的像对老相识那样地向他们招着手,有的只是好奇地看着他们,似乎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有趣味的。
站长亲自参加了检查。在他面前的,是一位身着笔挺的凡尔丁浅灰色西服的中年人,戴着度数不深的近视眼镜,有着宽宽的额头和方正的鼻梁。从那一派斯文的风度来看,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果然,他说他是一个音乐家。确实,他还带着一把小提琴呢。站长看了他一会儿,忽然走过去按了按他那梳得十分匀整的头发:
“音乐家先生,你的头发梳得不怎么协调啊!”
站长把音乐家的长发掀起,竟是假发,又从这块假发的反面取下一块手表来。原来对站长的行为莫名其妙的旅客,这时不禁哄堂大笑,连那位文质彬彬的“音乐家”,也不得不陪着干笑了几声。
又过去几个人,轮到了一位二十来岁的女郎。她的姓名是李曼华,省城六一小学的教员,阖家都住在香港,这次是回家探望母亲的病,住了大约一个月才回来的。看到了这个名字,站长那双明亮的大眼反而眯缝起来,他挺直了他那瘦长的身躯,倒背着双手,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女郎。她和一般入境的红男绿女不同,不施脂粉,穿着也很朴素。一张白净的、鸭蛋形的俏脸上,两只眼睛黑白分明。黑得发亮的头发,在脑后松松地挽成一个长卷儿,前额的刘海直盖到弯曲的长眉上。瘦削但是匀称的身上,穿了一件白地红花的布拉吉,脚蹬半高跟的白色凉鞋,完全是内地一般女同志的打扮。
“请打开你的行李。”站长伸手对女郎做了个请的姿态。
“对不起,”叫李曼华的女人笑着说,“我只有一只手提袋。”
这是一只玻璃做的白色手提袋。拉开金光闪闪的拉链,里边除了一袋附有姬莉丝·嘉丽的照片的“赌国王后”牌软糖之外,一无所有。站长伸手在软糖堆里掏了两把,又拿了两块软糖反复地注视了一遍之后,问:
“带这么多软糖干什么?”
“给我学校的同事和学生们吃。这是香港出的,吃个稀罕。其实并不比内地的好。你愿意尝尝吗?同志!”
站长摇摇头,心里说我可不愿意找死。但是李曼华伸手从提袋里捏出一块,剥开包纸,径直塞进嘴里去,立刻大嚼而特嚼;她脸上的酒窝儿也跟着一张一合,看来很是津津有味呢。站长不动声色地让李曼华走了过去,心里却充满了疑团。当他又回到办公室时,他把从李曼华那里换来的一块软糖给了孙处长。孙处长看了一下,问:
“我那块真的‘赌国王后’放进她的手提袋了吧?要知道她的糖可能是有数目的,少了一块她马上就会发觉。”
站长点了点头:
“放进去了。不过她的糖也是真的呢。”
“怎么见得?”
“她当着我的面吃了一块。可见那不是什么炸药。”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