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记

带着现代记忆出生的小户女,在古代市井的日常生活。

第 22 章
    他们家没有这个银子,只得算了,现在他们说白梨丫头在山上偶然得了一株地精,卖了几十两银子,有钱可以入份子了,他又怎会反对,只是那地精再珍贵,又怎么能卖这么多银子,要是平日银子差一些,他自然可以贴补他们一些,只是现在连他自己都向岳家借了几十两,又哪有钱借给他们,他也知道老白家指望不上,所以才有刚开始的犹豫,又不好直接说,怕让妹夫下不来台。

    “二哥,这个你不用担心,刚才没跟你说,那地精是阿梨和他三叔一起挖到的,一共卖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我们一人一半,他三叔听阿梨说想入木坊份子,怕我们银子不够,走之前留了三十两给我们,说是算借的。”韩氏解释道。

    “这样,这样就好,”得知并不缺银子,韩垚放下心中的大石,“阿梨三叔很是不错!比她二叔……”说到这里,想到白大富也在此,当着人面说他兄弟毕竟不好,将话头掐了。

    “这下好了,等成了刘记木坊的东家,这银子很快就会回来的。”周氏高兴的说道。

    将事情说定后,在韩垚家吃了晚饭,一家人踏着月色回了家,虽然正月的傍晚han风凛冽,冷的刺骨,但是因为前方有希望,大家一同忽略了恶劣的天气,反而感到内心火热。

    “他爹,你的腿不要紧吧?”韩氏忽然问道,她抱着已经睡着的白桃,很是吃力,但是她更加担心白大富受伤的腿在这刮着han风的夜里受不住。

    “没事,早就不疼了,今天蒋大夫不也说没事了吗,你不要担心了,抱着动吗?不如还是让我抱吧。”说着又要去接韩氏怀中的白桃。

    “蒋大夫是说你恢复的不错,但是也说了这一个月不能吃力,”韩氏提醒。

    “知道了,”白大富无奈的收回了手。

    “对了,你明天到木坊去,也只为了入份子去的,不要做活知道吗?不然腿弄坏了,以后有的后悔的。”韩氏又叮嘱。

    “娘,爹肯定知道的,你又啰嗦。”白杏笑道。

    “你这丫头,没大没小的。”韩氏嗔道。

    “你娘是好意。”白大富为韩氏辩解,“知道了,就娘好,我们都没有娘好。”白梨嬉笑。

    “这两个丫头,一个比一个疯!”韩氏无奈的笑道。

    白大富这下不说话了,只憨笑,白梨和白杏笑着跑开,连白松也呵呵笑起来,“你这小家伙,知道什么,就起哄!”韩氏说的虽然是埋怨的话,但是语气中却带着溺爱。

    一家人的笑声留了一路,让这个只在酉正就已经擦黑的冬日寂静的路上,充满了温馨和喜悦。

    第二天中午时分,白大富就回来了,一脸的喜悦,白梨他们一看就知道事成了。

    “今天又要多谢徐大人了!”白大富叹道。

    “怎么了,你又见到他了?”韩氏问道。

    “二哥和木坊的木工们一说,他们就同意了,还让我和他们拿一样的利,我觉得自己手艺不好,不能太占人便宜,他们说本来他们的银子就不够,差点不能盘下木坊,幸好我加入了,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二哥也劝我,我推辞不过,只能接受,就和刘东家一起去衙门办手续,衙门的书吏却说木坊最多只能挂两个东家,不能一下子挂在五个人名下,这下把我们难住了,幸好,这时候,徐大人来了,他建议我们将木坊挂在二哥名下,然后再另写一份契约,在衙门里做个公证,说明我们五人都是东家,又将每人各得几分利写的清清楚楚。你说,这不是多谢他了,不然我们这些人在衙门里又不认识人,怎么会办这些事,到时不知道要多绕几个圈子。”

    一向不多话的白大富竟然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话,可见他的心情很是激动。

    ☆、第二十二章:出事

    过了几天就到了元宵节,下午,白大康赶着牛车,带着白小金,白樱,白杨来到白梨家,他们是准备晚上上街看灯会的。

    白大富他们事先并不知道,看到一大群人来,吓了一跳,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阿樱,你不是说大哥他们知道吗?”白大康问道。

    “二姐,我不是跟你说好元宵这天要进城看灯会的嘛,你没有告诉大伯伯娘?”白樱睁着一双大眼睛无辜的问道。

    “额……不好意思,我给弄忘了。”白梨尴尬的道,这一段时间,又是人参,又是木坊的事,她哪还记得灯会的事情。

    “爹,娘,过年的时候,阿樱跟我说过元宵要来看灯会,在这住一晚,我忘了告诉你们。”白梨转头对着白大富和韩氏说道。

    “有没有说都没事,难道伯娘那么小气,你们进城住一晚都不行。”韩氏笑着反问,又道:“都快进来吧,在门口杵着干啥?”

    “这么小!怎么住呀?”白小金皱着眉头。

    “你就将就一晚吧,要不现在我送你回去,明天我再来接阿樱和阿杨回村。”看到白小金嫌弃的模样,白大康不快道,他一向觉得这个小妹被爹娘给宠坏了,一点不懂人情世故,也不理解家人。

    “今晚小金和阿梨阿杏阿樱他们睡东屋,那里的炕大,我和你大哥带着白松白杨白桃睡西屋,再在堂屋铺几床厚棉被,大康就将就一下。”韩氏如此安排。

    “我一个大男人怎样都行。”白大康无所谓的点点头。白小金还是有些不快,但是也没有再反对。

    只要白小金点头就行了,韩氏其实最怕的就是白小金闹情绪,那下次回去余氏又不知要怎样为难她了。

    晚上,大家草草的吃过饭,除了白大富和韩氏,白大康带着一群孩子都上街去看灯会,“要不,阿桃就不去了,街上人太多,要是走丢了怎么办?”韩氏不放心道。

    “不嘛,不嘛,我要去,我要去。”白桃不依。

    “大嫂就让阿桃去吧,放心,我抱着她,丢不了的。”白大康劝道,韩氏一想,孩子们都去,就留白桃一个人在家,她肯定要闹情绪的,无法,只有点头同意了。

    街上早已张灯结彩,各处商家门前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什么荷花灯,鲤鱼灯,兔子灯,老虎灯等等不一一道来,人头攒动,话语喧嚣,路边有许多卖东西的小摊,卖吃食的,玩具的,还有卖针头线脑的,手帕荷包等小件绣品的,东西繁杂多样,一双眼睛都不够看,要不是他们家现在因为成为木坊的东家之一,日子好过多了,元宵节这样的日子,肯定要摆摊卖馄饨赚一笔的。

    “姐,那有猜灯谜的,你不是很会猜谜吗?我们去看看,最好能赢一个好看的灯笼回来,”白杨指着前方一处围着很多人的商家门前说道,那里最高处挂了一个大大的鲤鱼灯笼,上面写着灯谜两字。二叔读了十几年书,虽然没考上功名,但是他的子女们都沾了光,不但白樱读过书,如今刚刚六岁的白杨也能认识不少的字。

    “那里人好多!“白樱有些犹豫,“姐,去嘛,我想要那最上面的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