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在民国

一辈子好吃懒做,俗称妈宝女,公主病的徐宝,一觉醒来变成了六零年代农村姑娘。在这个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房事事用工分抵票的年代,那对视她为心头肉的便宜父母,为了挣工分养她,累垮了身子,眼见要饿死在三年大饥暂无简介荒中。徐宝不得不改掉陋习,扭着自己那胖...

作家 鸩离 分類 现代言情 | 31萬字 | 198章
第(24)章
    池家难得的有了好消息,池老爷心里高兴。大发慈悲的解了池槿秋的处罚,让池大太太领她去镇上的裁缝铺,给她裁几身衣裳,带她去参加镇上各种阔太太,千金小姐们的聚会。

    池老爷的目的,一是,让女儿散散心,免得她一直呆在家里憋出毛病。二是给池家拉拉人脉。青石镇虽然小,但是大人物不少。能结识几个有钱有势的小姐太太,日后池家有事,也好求人。三是看看有没有合龄的公子军官,把池槿秋这个不安分,容易闯祸的麻烦精,早点嫁出去,让池家消停消停。

    被亲爹嫌弃的池槿秋,看着她老娘带着她的得力仆人秀秀,在一堆五颜六色的布匹挑来捡去,旁边裁缝和伙计谄媚着笑容,跟着她们挑挑拣拣。大有一种不做个十件百件的衣裳,就绝不回家的气势,池槿秋就觉得一阵头疼,干脆坐下来休息,让她们慢慢去挑。

    池大太太也知道自己这宝贝女儿向来对穿衣打扮没甚兴趣,就爱学着大上海那些个名媛小姐们读书作诗庸高雅,平时除了吃,就爱听戏抽大烟。

    虽说自从闺女割腕自杀后,已经许久没看戏抽大烟,每天的饭量从一顿吃个拳头大小的碗就饱了,到现在一顿要吃一大脸盆的饭菜,时常吓倒她。

    到底只要女儿身体健健康康,不要像两个月前那样受不住刺激,单枪匹马拎着刀去杀人,她就阿弥陀佛,心中宽慰了。

    幸好这赵家裁缝铺是县城最高级的裁缝铺子,里头除了各种高档的丝绸绫缎,还有从大上海进的洋人设计的高级西洋裙。有钱的客人进去还有休息喝茶的地方,当然买东西也比别处贵上几分。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这里的老板伙计热情周到,镇上很多官太太都是来这里定做衣服的。

    这会儿裁缝铺里没多少顾客,老板伙计围着池大太太团团转,话里话外都是恭维她的意思。池大太太心里很受用,素手一挥,各种昂贵的布匹要了好几份,打算给家里的女眷一人做几身衣裳穿穿。

    池大太太自小就家境优渥,又是当家主母,用钱方面不能小气让池老爷挑错,池家也不差钱儿。这年关将至,给家里人做衣服,只是常例。

    裁缝老板见这个穿着略显土气的漂亮太太眼生,还以为是从北三省逃难过来,手头没啥银钱,只是上他家铺子来过过眼瘾儿的。面上虽然客气,心里却是不屑一顾。

    近日北平那边战事吃紧,从那边逃难到他们青石镇的难民越来越多。虽说驻扎在镇里的周团长下令镇上各家铺子要接济难民,但见多了坑蒙拐骗,厚颜无耻讨要钱财的难民。裁缝老板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这种,明明已经落魄到吃不上饭,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来他家铺子摸摸搞搞昂贵布匹的“阔太太们”。

    这会儿见跟在那漂亮太太身后的小丫鬟,掏出好几叠钱票,还有一块金光闪闪的小金条。裁缝老板只觉得自己眼睛都快闪花了,收起自己的怠慢之心,乐呵呵的说就一堆好话,招呼店里最好的裁缝,过去给那个小姐模样的姑娘量身子。

    池槿秋百无聊赖的任由裁缝拿个稀罕的卷尺在她身上比比划划,等他量好,偷偷把他拉在身边嘱咐:“给我裁两身军装类的分体衣裤,不要加棉,不要太长,不要太贴身,能活动开手脚。最好再给我做几身夏天穿得短袖军衣,价格不是问题!”

    给她量身的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裁缝,据说他从十岁起就拜了大上海有名的裁缝做师傅,学了一手好裁艺。人头脑聪明,裁得衣裳款式新颖,深受太太小姐们的喜爱。于是被裁缝老板高价聘到这里。

    听到池槿秋如是说,年轻裁缝眨眨眼,说了声:“了解。”

    近二十年来,国外各种文化不断冲击着本土文化,很多有钱人家的姑娘小姐们,总学着外国人那样,崇尚独立自由,说话倒洋不土,穿着也是五花8门,什么奇形异服都有。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