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隻斤·林丹巴圖爾,大蒙古帝國第三十五位大汗,成吉思汗鐵木真嫡系後裔,死了,被活活打死,聽說屎都被打出來了。 崇禎在諸位部落首領簇擁下,進入鄂爾多斯部。 鄂爾多斯部濟農額璘臣表示願意臣服於大明天子。 兩天后,順義王卜失兔、內喀爾喀部首領卓爾克圖、鄂爾多斯部濟農額璘臣,表示願意尊大明天子崇禎為蒙古大汗,號天可汗。 崇禎是拒絕的,但三位部族首領執意要求,且聽說下面諸多貴族也聯名上表。 這些蒙古大老爺為什麽突然心甘情願要崇禎來做他們的可汗了。 他們瘋啦? 他們當然沒有瘋。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意思是,跟誰合作對我有好處,我就跟誰。 眼下擺在蒙古諸部面前的有三條路: 一、在蒙古諸部內部推選一個可汗出來。 二、投降建州小奴。 三、跟著大明混。 第一條不可能,這三個部的首領誰出來當可汗,其他人都不會服。 第二條,更不可能,先不說內喀爾喀部現在恨死了皇太極,就說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都與大明有互市。 有奶就是娘,這對貧瘠的蒙古部落來說就是真理。 皇太極自己的糧食都要靠搶,他們投靠了皇太極,等於徹底斷了與大明的關系,接下來糧食去哪裡找? 與大明互市不香嗎? 第三條,理由很充分。 大明天子幫他們消滅了共同的敵人,救了他們,並且還承諾加大互市。 總之一句話:跟著大明,有飯吃。 不僅僅首領知道,貴族們也都清楚。 於是,就出現了,大家跪著哭喊非要崇禎做這個大汗的局面。 三位首領一起來請求,崇禎拒絕。 諸多貴族和三位首領再一起來,崇禎又拒絕。 在崇禎元年八月初十的早晨。 秦良玉、孫傳庭、馬祥麟等一眾明軍高級將帥被震天的呼喊聲“吵醒”了。 實際上他們壓根就沒有睡覺,昨晚喝酒的時候,到處都傳開了,蒙古所有人第二日都要一齊擁戴大明天子為草原的大汗。 昨晚喝酒的時候,崇禎不知道為何,喝了兩杯就醉了,然後被部下送回去“睡覺”。 第二天這一大早的,外面的呼喊聲震天,自然也將這位大明天子給吵醒了。 天子一出去,便看到無邊無際的牧民、士兵,還有三位部落的首領,和一眾貴族們。 崇禎故作驚訝:“這是怎麽回事?” 卜失兔手持蒙古帝國皇帝玉璽,向這邊莊重走來,他單膝跪地,其余兩人也單膝跪地,後面的貴族們也都單膝跪地。 “建州小奴猖獗,草原各部凋零,唯大明日月照人心,我們隻想過安定的日子,大明天子如太陽一樣將溫暖帶給人間,為我們草原諸部帶來的曙光,我們願擁戴大明天子為草原天可汗!” 他說完,眾人高呼:“天可汗萬歲!” 周圍的一呼起來,那無邊無際的牧民們也都跟著高呼起來,聲音如同海浪一樣,在草原上此起彼伏。 朝陽從東方的天空破雲而出,第一線陽光直落在崇禎的身上。 崇禎揮了揮手,錦衣衛、禦林衛、白杆兵紛紛退開。 他走到諸位部落首領面前,接過蒙古帝國的玉璽,雖然這玩意兒後來被鑒定是假的,但此時此刻卻被這些蒙古人視為珍寶。 崇禎舉起玉璽,表示看在你們所有人都強烈要求朕來做你們可汗的前提下,好,朕勉為其難先答應。 這件事的政治意義在哪裡? 一、從此以後,黃金家族對草原的統治結束,大明天子在名義上成為了草原共主。 二、右翼蒙古除了永謝布部,其余兩部都成為了大明盟友,左翼的內喀爾喀部也歸順大明。 無論從政治聲望還是從軍事製衡上,對大明都是有利的。 接下來,崇禎以天可汗的名義對三位首領進行大肆封賞。 賜順義王白銀五萬兩。 賜卓爾克圖北元王,白銀五萬兩。 賜額璘臣晉王,白銀五萬兩。 反正他從林丹汗那裡搶了一百二十萬兩來了。 區區十五萬兩算什麽,直接給,讓他們壯大一點也好,眼下最重要的肯定是製衡皇太極。 至於最後一件事,察哈爾部的俘虜怎麽辦? 很簡單,全部殺。 崇禎以天可汗的名義下旨,察哈爾部背叛草原,侵害其他部族,罪該萬死。 三大部落的首領也一致支持,就是他們殺掉的林丹汗,如果將察哈爾部的人還留著,無疑是留了後患。 從這一點來說,他們比崇禎更希望察哈爾部消失。 崇禎元年八月十一,五千察哈爾部俘虜被處決,屍體堆積在草原上,像一座小山丘。 為了避免引發瘟疫,集體焚燒。 自此,察哈爾部消亡,北元徹底滅亡。 隨後,崇禎便帶著錦衣衛、禦林衛、白杆兵一路東進,浩浩蕩蕩,向大同鎮返回。 這一次的草原之行,徹底改變了草原、遼東和大明的局勢。 不過,僅憑這幾隻部族臣服還不足以製衡皇太極的鐵騎。 為了進一步鞏固草原的戰果,必須在草原上快速組建一個中心化的力量來遏製皇太極。 崇禎打算在宣府北邊建立一個北庭都護府,以北庭都護府的名義,在草原上形成核心力量。 這股核心戰鬥力,要以漢人和蒙古人為主。 接下來皇太極必然會有大的動作,所以他必須得有所準備。 八月十三日,崇禎召集了錦衣衛、禦林衛、白杆兵,又在內喀爾喀部、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召集兩萬大軍,一共三萬五千大軍,一路向東而去。 聽聞大明天子禦駕草原的消息,聽聞林丹汗戰敗,東部的左翼各部,包括盛京建奴上下,全部震驚了。 遼東盛京,大漢奸范文臣急忙覲見。 范文臣甩了甩雙袖,跪在地上,匍匐起來,語氣非常尊敬:“奴才參見大汗。” 眼前的青年男子就是建奴大汗皇太極,另一邊有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還有小三貝勒多鐸也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