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他是不是東林黨,要盡量壓製黨爭,首先皇帝在做決策的時候,就不能隨便給標簽。 雖然明末的東林黨人不是什麽好東西,但這朝堂上哪個又是好東西呢? 崇禎生氣的是,監生議論朝政。 《王學質疑》提要說:“夫明之亡,亡於門戶;門戶始於朋黨;朋黨始於講學。 這講學的過程中,最容易產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卻以為掌握真理的熱血學生。 這些學生又對自己的老師唯命是從,被人賣了還幫忙數錢。 這個口子一旦打開,那些個學生就會覺得這個國家要完了,他們就會站出來,以自己以為的真理去四處叫喊,甚至可能上街遊行。 崇禎站起來,走了兩轉,怒道:“傳朕旨意,將這個監生打入天牢,以後凡有學生議政者,朝廷永不錄用!” 崇禎此言一出,大臣們都一驚。 這一下子就觸動了某些人的神經。 例如剛剛被召回來的劉宗周。 這個人是東林黨,而且是山陰縣人。 皇帝這一舉動擺明是要壓江南士人。 劉宗周心思一動,準備出列說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錢謙益。 他和錢謙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賢罷官,幾乎是同時回京師的,錢謙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現在都已經抄家,他自認為自己上前說清無異於自找苦吃。 看來這事還得從長計議。 朝堂上的一幫東林黨人心中都默契地想著。 而閹黨們就不這麽認為了,例如魏忠賢。 他出列道:“陛下,學生妄議朝政的確危害無窮,奴婢聽聞江南仕子們經常匯聚常州府東林書院,書院門口寫著‘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生仕人在江南議論朝廷,多有抨擊、指責之意。” 魏忠賢這話一出,朝堂上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萬歷、天啟朝的黨爭到了崇禎年間沒有絲毫緩和,東林黨被打壓的時候,在江南東林書院開壇講學,指責朝廷和官府的事情,並不是什麽秘密。 魏忠賢這話的意思就是想借現在皇帝對此發怒之機,在東林黨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對仕人們議政有這麽大的反應,就僅憑東林書院這一點,魏忠賢覺得今天就可以把東林黨的人捶死在這太和殿上。 劉宗周正打算站出來駁斥魏忠賢,崇禎道:“此事暫且不提。” 魏忠賢心中一驚,沒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禎袖口一甩,見皇帝不願意繼續下去,魏忠賢也就識趣地不敢再多說了。 東林黨那檔子破事,崇禎目前還不打算動,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處理完了,這朝臣不乾活的,自然都得換。 崇禎道:“既然諸位愛卿沒什麽別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東林黨人心頭一緩。 大臣們拜道:“請天子明示!” 一邊王承恩大聲道:“宣孫承宗覲見!” 大臣們心中一驚,溫體仁和周延儒互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 皇帝這個時候突然召見孫承宗做什麽? 而且還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時候。 魏忠賢眼珠子轉起來,皇帝召見孫承宗做什麽? 這孫承宗是天啟帝的老師,前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 天啟年間,還做過薊遼督師。 他督師遼東的時候,重振軍紀,修整軍防,做了不少實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難得的。 作為穿越者的張凡覺得,北宋末年有種師道那種軍中威望極高的老帥,而明末也有孫承宗這種帥才。 孫承宗的軍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嶽飛那種出類拔萃,鋒芒畢露的。 但是他能平穩住局面,軍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人,曾經都是他的部下。 孫家也是滿門的忠烈。 現在崇禎最希望的是什麽? 穩住邊事。 遼東局勢極其複雜,他不想坐在皇宮裡去瞎指揮。 而明末戰事極多,現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一個懂軍事的文官入閣做首輔,調動資源先將遼東的局面穩固住。 只有遼東局面穩住了,崇禎才有精力想各種辦法搞錢,平國內動亂,發展經濟。 孫承宗進殿後,拜道:“老臣參見天子!” “孫愛卿免禮。” “多謝天子!” 劉宗周這些個東林黨人興奮起來了,因為孫承宗也算是東林黨的。 看來皇帝留著魏忠賢,也沒打算要打壓東林黨! 大臣們都在以黨爭的角度去思考崇禎的行為,但崇禎現在哪有心情去跟他們扯黨爭。 如果這朝堂什麽事都再扯黨爭,十七年後,他鐵定是要去後面的煤山去掛歪脖子樹的。 一邊的王承恩取出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昔承宗師先帝,戍遼東,使將帥和,而虜酋懼,功在社稷。朕禦極以來,欲肅振朝綱,使天下安定,孫承宗入閣,賜內閣首輔。” 孫承宗連忙跪拜:“臣拜謝天恩!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大臣們連忙高呼:“天子聖明!” 大臣們口中高呼天子聖明,心中卻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孫承宗之前被罷了官,怎麽突然之間就被賜內閣了? 而且還是內閣首輔! 最近似乎也沒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噓孫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時候與孫承宗幾乎沒有來往。 大臣們怎麽也想不通為什麽皇帝會讓孫承宗入閣做首輔。 要知道,孫承宗當年督師遼東的時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這朝堂上下還有很多人不喜歡他。 崇禎大聲道:“孫愛卿,免禮!” 孫承宗退到一邊站立。 而目前的閣臣,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等人,崇禎暫時也不準備動,先將人心穩住,畢竟他才登基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