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就看到了朱允炆的表現。 二孫真是可憐,但沒有辦法呀,三孫比他更優秀! 出生在皇家就是如此! 咱建立了大明朝,咱得讓大明朝萬年永續! 總得挑選一個最為優秀的人,帶著大明劈波斬浪! 三孫可謂是文武雙全,朱允炆根本比不上啊。 最關鍵的是,對於朱允炆的心思,咱猜不透! 也不知道呂氏在背後,是如何教育朱允炆的。 對三孫允熥,咱是知根知底的! 對於咱,三孫是知冷知熱的! 「真特麽,這叫什麽事啊!」 「本想著利用一下廢物解縉呢,誰知道老朱居然找到了解縉!」 「嚴重懷疑鄭和向陛下告了密。」 「否則,老朱的錦衣衛就太神了!」 「一定要想辦法,離開應天這個鬼地方!」 朱元璋心想,多少人想來京城而來不了! 三孫你卻巴不得離開! 多少親王都想在京城多呆幾天,不想到封地去? 三孫卻一心想到封地去! 這次各路藩王回到京城,一個個都不想走。 還是自己下了幾次旨意才走的。 真想不明白,封地有那麽好? 還有,流放三千裡,那是什麽鬼地方? 三孫啊,你是沒有到北地、西境看過,你去看過,就知道什麽叫做鬼地方了! 應天,這是全國最為繁華的地方,居然被三孫各種看不起! 看三孫那一臉痛不欲生的模樣,老朱又覺得很是解氣! 解縉還在跪著。 此時他已經明白了,朱允熥是打過他罵過他,但沒有把他推下河。 把他推下河的,另有其人。 否則,他不會讓下人把他再救回來。 把自己推下河的,毫無疑問,就是應天府尹周知安派人乾的。 再往深裡想,他不敢再想了。 無意之中,他卷入了一場巨大的政治漩渦。 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麽? 是回鄉?是入獄? 陛下看向自己的眼神,顯然是鄙視加嫌棄。 “解縉,咱讓你回鄉,為何一拖就是好幾天?”朱元璋問道。 解縉背上的冷汗直冒,陛下這是要問罪了! 「不是吧,老朱這是要懲治解縉了?」 「真不知道解縉怎麽得罪老朱了!」 「難道是解縉上的萬言書惹著老朱了?」 「老朱,你給解縉扣的帽子太大了,他的小心臟根本承受不起!」 「在我眼裡,解縉沒什麽大用。但是放對了位置,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最少,可以讓他參與修史和編書。」 「這是解縉最擅長的領域。」 「朱棣乾的最輝煌的一件事情就是,編纂《永樂大典》。」 「這是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當時就是解縉帶著兩千名文人士子,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花夏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共記3.7億字。」 「這部大典,上自古初,下及元代,經史子集,與凡道釋、醫卜、雜家之書,無不收集。」 「花夏文明為什麽五千年不斷?」 「序百王之傳,總歷代之典。永樂大典起了巨大的承載作用!」 「為編這本大典,解縉嘔心瀝血,四年時間,身體都熬垮了。」 「朱棣說,這部大典,目的就是彰顯國威,造福萬代!」 「朱棣做到了!朱棣之所以在花夏帝王中佔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為這部大典!」 「誰說朱棣只會武功,不會文治?一部大典就解釋了一切!」 「這本大典毫無偏頗,對科技、醫學、農業等各方面也都給予了收集。」 聽到這裡,朱元璋大為感慨。 要不是三孫,他哪裡知道朱棣今後要乾這麽大的一件事! 而且,這件事乾得妙! 編一部大典,收集從古到今的所有書籍! 這是以前的帝王未曾做過的事情。 如果自己把這事做成了,豈不是可以流傳千古、流芳百世? 自己出身農家,沒有什麽文化,雖說後來努力學習,畢竟是先天不足。 像劉基這樣的文化世家,恐怕從心底裡看不起自己。 洪武初年,為了讓那些大儒出來為朝廷做事,還曾親自上門去請。 哪知道,這些大儒嫌他沒有文化,而不肯出山。 有的清高文人揚言,就算是殺了他也不會為一個和尚出力。 一怒之下,殺了不少文人。 現在好了!可以通過編纂一部大典,百科全書式的,讓天下的文人士子們看一看! 這樣一來,文人士子從內心裡會服氣! 大典一出,天下歸心! 最妙的是,把一些刺頭的文人都搞過來,集中起來搞編纂! 讓他們投身其中,沒空對朝廷說三道四! 這就是三孫所說的,才歸其位、才盡其用! 三孫啊,你給解縉找了一個發揮長處的好位置,給咱找了一條籠絡士子的好方法! 一舉兩得啊! 朱元璋忽然笑了。 解縉打了一個寒噤,陛下這是什麽意思? 笑得好疹人! “解縉,你不想回鄉也就罷了,咱讓你去一個新地方!” 啊,陛下讓解縉去一個新地方? 讓解縉去刑部大牢?去錦衣衛典詔獄?還是流放到蠻荒之地? “陛下,求陛下開恩,勿要牽扯到草民的家人!”解縉懇求道。 朱元璋說道:“你自己就行了!” “謝陛下隆恩!” 朱元璋說道:“你還是翰林編修!但,今後不要去翰林院了。” “禮部負責在城外找一處地方,要夠大,解縉住進去!” “解縉要為咱修史、編書!” “朕要把官府和民間的所有藏書都搜過來,該出錢出錢,戶部要舍得花錢!” “所有書搜過來,由解縉擔任總編纂,要編出一套大典!” “咱要編一部自古以來最全面、最權威的一套大典!” “解縉,你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只要是你看中的有才的人,朕都給你!” “這套工程十分浩繁,朕先給你兩千人!” “解縉,你帶著這兩千人,不用管別的!連飯食,朕都給你們供應。此事,由光祿寺負責。” 「我的天啊,老朱,好大的手筆!好大的魄力!」 「老朱,我越來越佩服你了!」 「居然給解縉找到了發揮作用的位置!」 「老朱的眼光,果然毒!」 「咦,這樣一來,不就沒有朱棣什麽事了嗎?」 「《永樂大典》豈不是沒有了?」 「老朱,你走了朱棣的路,讓朱棣無路可走啊!」 解縉早就蒙了! 陛下不殺自己了,也不流放了? 還保住了翰林編修的職位,並且還讓自己擔任《洪武大典》的總編纂! 編纂這樣的一部大典,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 參與編纂之人,必將留名青史! 更保況自己還是總編纂。 幸福來的太突然! 突然,解縉突然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