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 但此刻的徐和,已經盯上了焦和。 一直龜縮在城中的焦和,忽然變得“驍勇”了,這樣的機會可不會有第二次。 殺了焦和,就能一鼓作氣的拿下臨淄城! “焦和,納命來!” 徐和揮舞手中長槍,如山中虎豹一般惡狠狠的衝向焦和。 焦和雖然自稱自幼習文武,但這武藝也只是比普通的悍卒強一些。 遇上徐和這樣的凶狠之徒,初一招架,這虎口就已經崩裂了。 “我命休矣!” 焦和雙眼圓睜,隻感覺喉嚨間一陣熱血翻湧,下意識的想要去抓刺穿胸膛的長槍。 但很快,焦和的雙手又無力的垂下。 “使君!” 副將見焦和被徐和一槍刺穿,驚得整個汗毛都快豎起來了。 “給我死開!” 副將如嗜血凶狼一般,手中的大刀揮舞,將身邊的黃巾賊兵殺退,隨即猛地一踹馬腹,狠狠一刀劈向徐和。 徐和見副將要拚命,迅速的退入了親衛群中。 “使君!”副將目眥欲裂。 雖然焦和這治州的本事不行,但依舊也是有受過焦和恩惠的武勇之事效命。 “食主祿,忠主事,替使君報仇,殺!” 焦和這一死,非但沒能如徐和願的讓這群州兵士氣崩潰,反而激起了州兵的戰意。 “好膽!你是何人?”徐和揮搶遙指副將。 副將揮刀大呼:“吾乃青州刺史麾下,安平國甘瑤!” 徐和見甘瑤忠勇,不由勸道:“焦和無能之輩,你又何故替其效死?不如你降了本渠帥,共謀大事如何?” 甘瑤受焦和恩義,以草莽之身被提拔為副將,此時見焦和身死,早已悲憤莫名,又哪裡肯聽徐和的勸降。 “區區一個黃巾賊子,也配勸降?殺主之仇,血債血償!”甘瑤大喝一聲,手中的戰刀更是瘋狂。 徐和眼神頓時變得陰沉。 黃巾賊子? 呵~ “殺!”徐和已經被甘瑤激怒。 黃巾賊兵開始湧上。 雖然甘瑤不懼生死,但終究只是憑著一腔血勇。 跟著甘瑤的十余受過焦和恩惠的義士也一個個倒下,而甘瑤也被幾柄長槍給刺穿。 “不能替主殺賊,恨啊!” 看著死了也還拄著戰刀保持站立的甘瑤,徐和忽然感到一股強烈的惱怒之意。 區區焦和,竟也有猛士盡忠效死! “攻城!”徐和將怒意對準了城樓的守卒。 眼見焦和的兵馬都被殺散,有死戰之心的甘瑤等眾也力戰而亡,但預料之中劉備的援兵卻還未到來,城頭的任旐卻有些慌了。 “怎麽回事,劉府君的援兵怎麽還沒來?” “難道出意外了嗎?” “我不能死在這裡!” 任旐見黃巾賊兵再次開始攻城,心中越發的慌亂。 心中一發狠,任旐選擇了逃離城樓。 而城樓的守卒正準備死守,卻發現指揮戰鬥的任旐不見了。 頓時一個個守卒人都懵了。 焦和死了,任旐跑了,他們還留在城樓死戰嗎? 不知道是誰率先呼了一聲,城樓上的守卒紛紛跳下了城樓,各自奔逃。 “傳令,破城之後,劫掠三日!”徐和冷冷的盯著漸漸開啟的城門。 破城之後,與民秋毫無犯? 徐和又怎麽可能下達這種命令。 打臨淄城就是來搶掠過冬物資的,至於臨淄城的士民百姓死不死,徐和可沒心思去理會。 命令下達,黃巾賊兵開始瘋狂了。 當黃巾賊的惡念得不到約束,那將是災難。 而在此時。 一面旗幟忽然出現在臨淄城外,為首一人,提刀策馬,如天人下凡,正是奉命來牽製徐和的關羽。 “傳將令,衝陣!” 關羽將偃月刀一橫,冷峻下令。 這一千兵馬大部分都是高唐縣來的豪族私兵,跟著關羽擊敗了高唐縣的黃巾,對關羽早已心服。 關羽的武勇,亦是映在了眾士卒的腦海。 一見關羽要衝陣,這支訓練有素、又經過戰場廝殺的悍卒,眼中沒有因為黃巾賊兵人多勢眾而有畏懼之心。 主將不退,士卒何懼? “又是哪來的兵馬?” 徐和有些惱怒的看著如猛虎出林一般的關羽,這支忽然加入戰場的悍卒,如一條鋒銳的長槍一般將臨淄城下的黃巾賊兵的陣勢刺穿,正向準備入城的徐和殺來。 關羽的目的很純粹! 既然見到了徐和的帥旗,那就直接萬軍斬將就行了。 雖然劉備囑咐了關羽牽製徐和、尋機衝陣、不要戀戰,但關羽對戰場衝殺自有經驗。 如果能直接將徐和給殺了,這群黃巾賊兵就成了無頭的蒼蠅只能到處亂竄。 “快,擋住他們!” 徐和見關羽的衝陣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整個嗓門都提起來了。 尖銳的聲音也驚醒了周圍的黃巾賊兵,一個個的黃巾賊兵開始湧向關羽。 雖然關羽驍勇,但這些黃巾賊兵也不是不敢上陣衝殺的。 徐和身邊的這支黃巾賊兵,可是屠過城邑的,論血勇廝殺的凶狠氣勢,並不會比官兵弱。 雖然有裝備和陣型的差距,但人數的優勢也暫時彌補了這層差距。 一時之間,關羽也未能衝殺到徐和的帥旗下。 “這支官兵如此驍勇,必然是劉備的麾下。” “看來調虎離山之計,已經被劉備識破了。” 徐和冷冷的盯著還在衝殺的關羽,心中不由泛起了忌憚。 這臨淄城有近四千州兵,但剛才焦和麾下的州兵和城頭的州兵加起來都不到兩千,剩下的兩千不用猜也知道,必然在劉備手中。 “我雖然聚眾十余萬來臨淄城,但除了麾下這三千親衛,其余的青壯連常規的武器都沒有。” “這臨淄城下無險可守,倘若劉備再揮兵到來,我也難以討到好處。” 十余萬黃巾聽起來似乎很有氣勢,但徐和有自知之明。 對付焦和這種不善征戰的,自然能氣勢如虹。 但對付劉備這個已經滅了司馬懼和張饒的善戰軍將,徐和卻沒了信心。 若真有信心,也不會用調虎離山之計,將劉備騙去樂安國了。 猶豫間。 身邊的親衛隊長忽然疾呼:“渠帥,又來了一支官兵!” 徐和聞聲而望,卻見原本焦和固守的營寨方向,又殺來一支州兵。 為首的一將,左右開弓,箭無虛發,瞬間就將官兵的氣勢給燃了起來。 而原本被殺散的焦和潰兵,也聚集跟隨。 來的正是奉劉備令固守營寨保證糧草安全的太史慈。 雖然太史慈得到的命令是固守營寨,但焦和的潰兵返回後,營寨中的簡先生當機立斷,讓太史慈立即出兵。 一方面協助關羽牽製徐和進攻臨淄城,一邊聚攏焦和的潰兵。 戰場之上,戰機稍縱即逝。 太史慈也是深知這個道理的,當即采納了簡先生的計策,率兵殺向臨淄城。 為了讓提高士氣,太史慈更是張弓搭箭,以精湛的騎射之術,接連射殺了攔路的黃巾小頭目。 在看到徐和的帥旗後,太史慈跟關羽幾乎是同樣的想法。 以武勇開道,直奔徐和的帥旗! 看著氣勢洶湧的太史慈,徐和頓時頭皮都發麻了。 “怪不得能破司馬懼和張饒,這劉備麾下,竟然有這般驍勇之士!”徐和連忙又抽調了一部分親衛去擋住太史慈。 倘若徐和知道,這劉備麾下還有一個萬人敵猛將正在猛攻樂安國斷徐和退路,估計這心頭都會有後悔來臨淄城的想法了。 而在徐和調兵遣將時,西南處又殺來了一支官兵。 旗號是醒目而耀眼的:平原相劉備! “劉備!”徐和瞳孔緊縮。 這抵擋關羽和太史慈就已經很勉力了,這又來一個劉備! “顯謀且待在後方,看我率軍殺敵!” 劉備身披鎖子甲、手持雙股劍,這眼中的戰意也是十分昂然。 “管護衛,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務必護住府君!”鄭平沒有勸阻,只是叮囑管亥護住劉備。 雖然管亥以前是黃巾賊,但在管定的勸說下選擇了投降。 劉備見管亥年少驍勇,對管定十分的孝順,心中頗為喜愛。 更有關羽和胡昭作保,於是管亥被劉備提拔成了親衛隊長。 管亥先受管定教誨,後受關羽勸學春秋之義,再有劉備的誠心籠絡,早已對劉備有了效死之心。 “先生放心,只要管亥還活著,就不會讓主公有半分損傷!” 劉備這支兵馬的加入,頓時讓徐和能應變的兵力變得捉襟見肘了。 土坡上。 鄭平靜靜的注視城下的戰場,一個略胖的儒生則是策馬到來,一見到鄭平就熱情的打著招呼。 “想必閣下就是名震青州的北海鄭顯謀了,伱給玄德獻的計策太髒了!” 鄭平打量了儒生,見其言行放浪不羈,又口稱玄德,也猜到了對方的身份,輕笑搖扇:“府君常言,他有一舊時好友姓耿,名雍,字憲和。” “但幽州人又喜歡將耿念成簡,於是耿雍就自己改名簡雍。” “因為行為不檢,又擅改姓氏,因此也得了不少汙名。” “誰都可以說我的計策髒,但唯獨憲和先生你,說不得啊!” 簡雍哈哈大笑:“不過是一群迂腐士子,在那亂嚼舌根罷了。” “如今的姓氏,大抵源自於上古姬、薑、姒、嬴、妘、媯、姚、姞,既然前人可以改姓氏,我又為何不能改姓氏?” 鄭平執扇一禮:“憲和先生機巧善辯,佩服。” 簡雍回了一禮,策馬湊近,看向臨淄城下方的戰場,嘖嘖稱歎:“如今焦和已死,徐和也有敗陣的跡象。” “待徐和退去,玄德必然會被舉薦成青州刺史。” “借黃巾之手,順利的除掉了焦和這個屍位素餐的州官,還不會讓玄德留下汙名。” “顯謀先生這一手借刀殺人之計,玩得倒是極妙啊!” 鄭平輕笑:“雖然是中了我的算計,但我也給焦和洗掉了汙名。” “與賊兵力戰而亡,總好過治州不力、憂鬱成疾而亡。” “身雖死,但名可垂於竹帛,焦和的妻兒也因此會得到府君的厚待撫恤。” “他日焦和的兒子,也會以焦和殉職而亡為榮,從此秉行忠義之心,潛心求學,一改焦氏清談高論的家風,未必不能成為良將賢才。” “焦和難道不應該感謝我嗎?” 簡雍頓時愣住。 鄭平這話,乍一聽似乎,還真有道理? 但很快,簡雍反應過來:“用計除掉焦和,卻要讓焦和的妻兒對玄德感恩戴德,甚至還要將焦和的兒子培養成忠義賢良之士,顯謀先生,你這器量,常人難及啊。” 鄭平搖扇輕笑:“焦和無能,讓這青州遍地流民、滿目瘡痍,若真要論罪,朝廷都能誅其三族!” “然而,府君有仁德之心,也有容人器量。雖然焦和有錯、又曾有害府君之心,但如今人死仇消,又何必讓其妻兒也受到牽連?” “倘若焦和的兒子能誠心求學,又願意替府君效力,他日未必不能造福於民。” 簡雍微微眯眼,對鄭平的了解又多了三分。 原本簡雍是跟著劉備東奔西走求官的,但三年前簡雍在涿郡的父親因病去世,簡雍不得不返回涿郡守孝。 雖然言行不檢點,但在孝道上簡雍卻是極為認真。 守孝結束,簡雍本想去安平國尋劉備的刎頸之交牽招,順便打聽下劉備的行蹤。 正準備出行時,遇到張飛在涿郡招募鄉勇,簡雍這才得知劉備已經當了平原相。 原本張飛是想讓簡雍一起南下的,但簡雍放浪不羈慣了、有些畏懼盧植,生怕被盧植給尋到機會教訓,於是簡雍選擇了獨自南下來見劉備。 得知劉備正愁尋不到合適的人去策反焦和的巫祝,簡雍當即就自告奮勇,甚至還拒絕了跟關羽和鄭平見面。 用簡雍的話來說,這臨淄城下越少有人認識簡雍,就越容易策反焦和的巫祝。 “徐和要逃了。” 言談間,臨淄城下的戰局也出現了變化。 劉備、太史慈和關羽三路兵馬突破了徐和的親衛阻攔,在城下合兵一處。 驚懼的徐和不敢跟合兵一處的劉備再戰,帶著親衛黃巾惶惶而逃。 而呐喊助威的黃巾老弱見徐和都跑了,一個個也驚呼四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