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 劉備的檄文,在這半個月內陸陸續續的送往毗鄰郡縣。 如冀州渤海郡、安平國、清河國、河間國;兗州泰山郡、濟北國、東平國、任成國;徐州琅琊國、彭城國、東海國。 泰山郡太守應劭,在其弟應珣的勸說下,第一個響應了劉備的檄文,放開了泰山郡的糧食販運禁令。 不僅如此,應劭還親自給駐扎在東平國的兗州刺史劉岱去信,希望劉岱能以刺史之名,呼籲兗州各郡放開糧食販運的禁令。 而在這之前,禰衡又奉令造訪了兗州刺史劉岱,宣揚了劉備的仁德之名。 這劉岱本是青州東萊郡劉氏大族出身,對於青州的黃巾本就有所關注。 無奈劉岱在兗州,對東萊郡的黃巾鞭長莫及。 一聽有劉氏宗族的人致力於掃蕩青州的黃巾,劉岱自然是樂意的。 在得到劉備的傳檄、以及應劭的書信後,劉岱便以刺史之名,向兗州諸郡呼籲販運糧米去北海國售賣。 然而。 劉岱雖然很有積極性,但兗州諸郡除了應劭外,一個個不是很樂意了。 尤其是東郡太守喬瑁,本就跟劉岱有間隙,當即就回懟了劉岱一封信,大意就是: 我喬瑁以前也當過兗州刺史,就沒像你這麽無知過。 放開糧食販運禁令,勢必會讓兗州糧食出現短缺,一旦遇上天災就可能出現糧荒。 不要因為你是東萊郡人,就讓兗州士民去承擔出現糧荒的風險。 洋洋灑灑千余字,全是懟劉岱的話。 甚至於,喬瑁還將這千余言給賓客展示,生怕沒人知道他喬瑁為了兗州士民而對劉岱的政令仗義執言似的。 這可將劉岱給氣壞了。 “狗賊喬元偉,倚老賣老,屢次辱我,我誓殺汝!” 劉岱當即召來親信王肱,讓其巡視東郡,暗中搜羅喬瑁的罪證。 而山陽郡太守袁遺、濟陰郡太守袁敘、陳留郡太守張邈,雖然沒有如喬瑁一般直言反懟,但一個個的都在裝聾作啞。 劉岱雖然心中憤懣,但考慮到這三人的名望,也不敢輕舉妄動。 只有濟北相崔言和任城相鄭遂,不敢跟張邈和袁家兄弟一般對劉備的檄文和劉岱的呼籲熟視無睹。 畢竟張邈、袁遺、袁敘,並未直接收到劉備的檄文,在大義上不會受到譴責。 但崔言和鄭遂卻是直接收到了劉備的檄文,若是不同意,不僅會受到大義的譴責,還會同時得罪劉備、應劭和劉岱。 雖然心中將劉備咒罵了一便,但崔言和鄭遂也只能去響應劉備的檄文,放開了本郡的糧食販運禁令。 而在冀州渤海國。 得到了劉備傳檄的袁紹,反覆的將檄文看了又看,然後迷茫的看向身邊的許攸、逢紀、荀諶等人。 “這劉備是何人?” 袁紹的朋友圈,都是如曹操、張邈、王匡、鮑信等一乾公卿大臣、世家族子。 雖說討董陣容豪華,但實際上討董的,幾乎都是袁紹的族親、故友、袁氏門生以及曾經在大將軍何進麾下共事的同僚。 平日裡袁紹結交的,不是名仕就是公卿大臣,亦或者世家族子。 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自稱劉備的給袁紹傳檄,袁紹整個人都是懵的。 袁紹左側,面色倨傲的許攸撚著短髯,冷笑一聲:“本初,這劉備是什麽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本初可以利用這劉備的檄文,謀這冀州大事!” 許攸本是南陽名仕,自幼跟袁紹關系匪淺。 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一路人也走不到一路去。 袁紹好養死士,時常有大志。 許攸同樣是個膽大的,在黃巾剛被鎮壓的時候,就跟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豪傑密謀要廢掉劉宏,改立合肥侯為帝。 失敗之後,許攸藏身袁紹麾下,搖身一變又跟著袁紹加入了何進麾下。 董卓廢帝後,許攸跟袁紹以及逢紀一並逃出了洛陽,在渤海舉兵討董。 雖然討董失敗了,但許攸卻暗中給袁紹獻了一道密計。 慫恿冀州牧韓馥,擁立大司馬劉虞稱帝! 韓馥雖然是袁氏門生,但對袁紹卻多有防范之意,生怕袁紹威望太大,讓冀州九郡的太守、國相對他這個冀州牧陽奉陰違。 不僅在討董之前,遣人監視袁紹,更是在討董的時候各種給袁紹拖後腿。 袁紹早就想將韓馥取而代之了。 但一來渤海國糧少兵少,二來強搶冀州牧名不正言不順,袁紹也只能隱忍潛伏。 而許攸這道密計,則是利用韓馥的自大,讓其擁立劉虞稱帝。 劉虞若稱帝,那袁紹就不用去跟韓馥爭什麽冀州牧了,這大將軍之位非他袁紹莫屬! 但令袁紹鬱悶的是,這韓馥太窩囊廢了,這來回勸了劉虞不知道多少次了,硬是沒能讓劉虞開口答應。 而這種事,袁紹又不能親自去勸劉虞。 聽到許攸提及利用劉備的檄文謀冀州大事,袁紹頓時來了興趣:“子遠,你我交情,不用這般遮掩,直言吧。” 許攸語氣中多了幾分陰意:“不論這劉備購糧救民,是求名還是求利,對於冀州的豪族富商而言,開放販運糧食的禁令,販運糧食去青州,他們都能獲得巨大的利益。” “因此,本初不僅要支持,還要親自呼籲河間、安平、清河、魏、趙、常山、中山、巨鹿和渤海的豪族富商,支持劉備購糧。” “讓冀州士民,都知曉本初仁德愛民之心。” “如此一來,豪族富商得了利,而本初又得了名,即便韓馥對本初忌憚,此時也是無能為力。” “若是不阻止,冀州九郡皆聞本初仁德美名;若是阻止,那韓馥不僅見危不救,還讓豪族富商無利可圖。” “他日青州黃巾入冀州,韓馥就是罪魁禍首!” “不論韓馥如何選擇,最終得利的,都是本初!” 袁紹撫掌大笑:“子遠不愧才智過人!如此看來,這劉備傳檄,反倒是給了我立足冀州的良機啊。” “韓文節自以為有天子的詔書任命,就可以執掌這冀州九郡,真是可笑。” “即便叔父死於董賊之手,袁門威望,依舊不是韓文節這個書生能比擬的。” “孟德如今駐兵魏郡東武陽縣,待我修書一封,讓孟德配合我行事。” 很快。 曹操就得到了袁紹的書信。 魏郡毗鄰平原國,對於隔壁這個忽然崛起的平原相劉備,曹操也有耳聞。 汴水一戰,曹操、鮑信和衛茲的兵馬北徐州迎擊,曹操、鮑信負傷、鮑信的弟弟鮑韜和衛茲等人皆戰死。 曹操只能拖著殘兵敗將,駐兵東武陽,舔著傷口。 得到袁紹的書信,曹操頓時心中明了。 早在討董之前,曹操跟袁紹就討論過討董戰敗、應該佔據什麽地方跟董卓爭天下。 袁紹有意南據黃河,北阻燕、代之地,再兼用戎、狄之兵力,然後南進爭天下。 而曹操則是要運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再以王道去駕馭,就能擊敗董卓。 “本初這是想奪韓馥的冀州了。”曹操眯著一雙小眼睛,將袁紹的書信放下。 自汴水戰敗,曹操的心態就開始變化了。 曾經那個滿以為召集天下之兵就能跟董卓抗衡的青年,在經歷殘酷的現實後,終於明白。 當初那句“運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再以王道去駕馭,就能擊敗董卓。”,過於理想了。 沒有根基,沒有兵馬糧草,一切的理想抱負都是空談。 而曹操最恨最鄙視的,就是韓馥。 這討董盟軍中,唯有韓馥是唯一一個以州牧之身會盟的! 聚冀州九郡的人力、財力,結果除了動動嘴皮子外,就剩下怎麽去打壓袁紹的威望了。 “若助本初得了冀州,我亦能駐兵一郡,而不似現在寄人籬下,受韓馥約束。”曹操心中坦然。 雖然駐兵東武陽,但這東武陽始終是韓馥的治下,不論是錢糧還是兵馬,都受到約束。 韓馥要打壓的,可不僅僅只有袁紹,同樣有曹操、鮑信這類聚義兵討董但又沒有根基的。 “這劉備雖然名氣不顯,但能想到傳檄各郡國,購糧救民,倒也是個英雄人物。” “既然本初兄有意借此圖謀冀州,我也當去尋孟卓商議了。” 劉備傳檄一事,漸漸的在冀州、兗州和徐州傳頌。 雖然陶謙、袁紹、曹操、劉岱等人,未必真的瞧得起劉備,但因為各自利益的權衡考慮,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響應劉備的檄文。 這讓劉備和鄭平有了意外之喜。 畢竟這傳檄一事,本就對青州以外的郡國有算計之意。 “沒想到我劉備,竟然也能名揚四州了!”劉備心緒激動。 來自於陶謙、袁紹、曹操、劉岱的響應,讓劉備第一次有了名動天下的激動感。 蹉跎多年,再也不是默默無聞的劉備、劉玄德了! 而是在真正的名流上層口中,能冠以平原相之名的劉備、劉玄德了。 “恭賀府君!”鄭平能理解劉備的心情。 建功立業,揚名四海,本就是大丈夫追求的志向。 劉備如今快三十了。 在這之前,這天下間的名流都沒多少人能正眼看劉備的。 然而現在,劉備的名頭卻能在青州、徐州、兗州和冀州流傳! 雖然只是剛剛揚名,並不能用這個名頭去號召四州名仕,但這畢竟是跨出了第一步。 劉備向鄭平鄭重一禮:“顯謀,若非有伱,今日我劉備,估計連高唐縣都守不住,又得逃亡他處了。” 鄭平心中也是輕松不少。 即便是鄭平自己,也不敢拍著胸脯保證這傳檄之計能絕對成功。 但現在,計劃卻比預期的更順利。 只要毗鄰的郡國放開了販運糧食的禁令,別說這北海國的十余萬流民,再加上徐和那二十余萬流民,鄭平同樣能篤信將其安置。 這加起來,可是近四十萬的人口啊! 亂世之中,人口才是核心力量。 若無人口,縱然鄭平有驚世之才,也難以真正的助劉備立足青州。 這青州本就缺少山河險阻,不論是冀州還是徐州、亦或者是兗州,想要進犯青州,劉備都佔不了多少地利優勢。 若是再讓人口外流,那無異於是在掀青州的根基。 驚喜之余,鄭平的思緒也漸漸變得平靜。 “府君,雖然毗鄰的郡國放開了糧食販運的禁令,也願意將糧食運送到北海國。” “但齊國、濟南國、樂安國尚有以徐和為首的二十余萬黃巾聚集。” “想要在年底徹底平定青州黃巾之患,任重而道遠啊。” 劉備也漸漸穩住了心緒。 雖然糧食的事得到了解決,但這青州的黃巾禍事並未完全解除。 不能擊敗徐和,即便毗鄰郡國的豪族富商願意販運糧米,這中途也容易遭到黃巾賊兵的哄搶。 正說間。 人報有東海國糜氏的信使到來。 “東海國糜氏?”劉備有些懵:“顯謀,我們給東海國的糜氏傳檄了嗎?” 鄭平卻是心中一凜。 東海國糜氏,這可是青徐兩州最大的豪商。 “府君,看來今日的喜事不止一件啊。”鄭平抽出了腰間的羽扇,輕扇肩頭:“東海國糜氏,家資不弱於昔日衛國豪商呂不韋。” “糜氏家主糜竺,亦是謙雅之士,若能得糜竺相助,縱然毗鄰郡國的豪族富商都反悔了,府君也不用擔心安置青州流民的錢糧了。” 劉備又驚又喜:“若真能得到糜竺相助,年底定然能徹底平定青州黃巾了。” 平定青州黃巾之患,最關鍵的一項就是錢糧,有足夠能安置流民的錢糧! 否則,即便劉備擊殺了徐和,也解決不了盤踞在齊國、樂安國和濟南國的黃巾禍患。 但現在,東海國糜氏信使的出現,再次給了劉備鎮撫青州黃巾的信心。 “快請!” 劉備心情激動,生怕怠慢了這東海國糜氏的信使。 這有人歡喜有人憂。 劉備傳檄毗鄰郡國的事,已經傳到了青州刺史焦和耳中。 原本就跟劉備有間隙的焦和,此時的眼神已經變得怨毒了。 “劉備一個試守平原相,沒有得到朝廷冊封的偽職,竟敢傳檄?” “他將自己當青州刺史了嗎?” (本章完)